第九第76讲 (第1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

佛做这样一个动作,是来轻松缓和一下这个法会的气氛。

将罢法座:法会接近尾声。于师子床:在法座上,也可以说在师子座上。揽七宝几:佛用手扶在桌子上。佛前桌就是「七宝几」。回紫金山:转动了一下佛身。「紫金山」即佛身。「回」即左右转动一下。再来凭倚:还是扶在七宝几上。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本来前面话可以结束,佛仍然结束不了,又接着说下文。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着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这是总结上文。我还有些重要的事没有给你们讲清楚,所以欲罢不能,有些话非讲不可。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你们还没有明白在修行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汝犹未识」,就是你们还没有明白。「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总述在修行过程中的问题。「奢摩他」,就是楞严大定,就是法华三昧,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是讲一心三藏,在佛法里叫悟门,必须从悟门而入,然后带果行因。「毗婆舍那」,它属于妙三摩提的一个法门。妙三摩提就是行门,是微密观照,用心观照。由自性本定再进入毗婆舍那那种事定,用心观照就进入事相的观照。「微细魔事」,就涉及到后面的五十种阴魔境界。对于没有明心见性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要走火入魔,他跑不了。在五十种阴魔境界里,他在每一种阴魔境界都可能走火入魔。

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洗心非正」,是他没有明心见性,不懂得现前的魔是谁。「落于邪见」,自以为是,现前的魔、附体的魔也好,从外面装模作样来表现的魔也好,能够操纵自己的魔也好,他都会当真,并产生邪知邪见。

或汝阴魔:这是自己的心魔,他心里很顽固地这么认识,特别是这种人不容易觉悟,他用下劣心、牛羊眼来看待一切的善人、善事、善法,这都是自己的心魔,很难改变。

或复天魔:天魔是比较高级的老练的魔王,这个天魔讲经说法都不亚于佛,除一心三藏之外的法天魔都能讲,而且他能揣测把握你的心态,他能够投其所好。一旦天魔现前的话,你把如来藏道理一讲,他马上连影子都没有了,就走了。他知道你厉害,服你了,有自知之明,他知道糊弄不到你。或着鬼神:这里鬼神是指鬼道、仙道的附体。或遭魑魅:魑魅是比较低等的一些妖怪、厉鬼之类的众生。他不传什么法,他是害你,叫你难受;他就糟蹋你,报复你。鬼神当中有护法的正神,也有破法的邪神。

心中不明,认贼为子:阴魔境界现前的时候,他心里迷惑颠倒,反而把魔当成是自己,当成是佛,当成是菩萨。

又复于中得少为足:这是讲自己修行不明真理,自以为怎么样。其实不是那么样,大妄语成下无间地狱,就是得少为足,未证谓证。

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有一个比丘修四禅八定修到第四禅,他并不懂得禅定的境界和阿罗汉的标准,把第四禅就认为是四果罗汉——其实四禅八定还抵不上初果罗汉,但他认为自己已经证到四果。在四禅天的人还有肉身,而四果罗汉只是有一个灵体出现,他还没有证到灵体,所以他认为这个阿罗汉有身体。这是诽谤阿罗汉,而且讲没有涅盘果可证。由于有这样的念,所以下无间地狱。

那么在一切罪过中,以诽谤大乘的罪过为最大。《楞严经》讲得很清楚,我们可不能不当回事。诽谤大乘佛法的罪过比杀人放火的罪过大无量倍。你对《法华经》《楞严经》以及对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人皱一皱眉头,都是下无间地狱。这是佛在《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中金口玉言。我们不可不信啊!

不要去以身试法,不能用世间人的眼光来看待:不就讲了一句话嘛,有多大事?

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佛预备要讲五十种阴魔境界,佛要细细地讲,要求法会大众也认真地听。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菩萨请法的礼数,千篇一律。伏听慈诲:这是以恭敬心把所有的妄想都伏住了,一心一意听闻正法。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佛讲一段经之后,或者开讲一段经之前,往往时不时地就会提起一心三藏,足见他老人家良苦用心。

汝等当知:你们一定要知道,虽然我讲过很多次了,但是我现在还是要啰嗦啊,不要怕我啰嗦。是不是这个意思啊?有漏世界十二类生:这实际上包括了整个十法界无量的万法。

本觉妙明:「本觉」,本来就是佛;「妙明」,由于我们的报身智慧而显现出十法界森罗万象、千变万化。觉圆心体: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圆融圆满圆通,都是一个心,都是一个体。真心本来面目非一非无量,可以现一现无量;非菩提非烦恼,可以现菩提现烦恼;非本觉非妄觉,现本觉现妄觉,这就是「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进一步解释这个「觉圆心体」,一定要懂得无二无别啊!

十方佛就是我,我就是十方佛。无二无别是对有二说无二,不然的话你又变成通教了。我们是在二说无二,所以叫不二法门。你不能讲是二,也不能讲它不是二。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生,生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这短短的几句话又是在重复讲第四卷的168个字,重复讲前面的三种相续。所以老佛爷真是良苦用心,三句话不离本行。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这是总讲十法界由妄想生灭。「迷理为咎」,「迷理」是讲生相无明,无明妄想归根到底,是一个生相无明在那里作祟。

痴爱生:观照为业相无明,根本无明中第一个念。可以把业相无明说为生相无明之果,生相无明说为业相无明之因。这也是方便说,不能当真。对生相无明这个法,连等觉菩萨他也没有办法说。我们是大胆地打一个比方,大概地观照一下就行。破除生相无明,必须由诸佛如来亲自出马,否则等觉菩萨破不了。

生遍迷:这是讲转相无明,也就是第七识、意根,十法界一切的万法就是由这个东西在作怪,都是它自己在变现。由佛变成凡夫,由凡夫变成佛,都是通过这个转相无明。「生遍迷」,遍于十方三世一切处。

故有空性:先它执着一个虚空,由于业相无明出现以后,它本身已经造成了虚空,可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虚空。所以有了第一念无明以后,跟着就有了第二念,这第二念就对着第一念无明看,这个第二念无明叫转相无明,这个时候它执着了这个虚空,它开始变现十法界。

化迷不息,有世界生:有了业相无明,有了转相无明,是不是「化迷不息」啊?一个妄想一个妄想地不断,然后对着虚空业相一看,一看一动是不是风啊?由此风轮执持世界,看得久了以后就出现了坚固的物体,坚固的物体与无明风动这个风,风是不是有度?摩擦是不是生热?摩擦生热是物理学的观点。其实呢,是通过摩擦的这个动作、形相而使我们本来具有的这个热相来现前,这个热是心里本有。当有了热量(火轮)以后,由热量执持金轮,使得这个坚固的物体再生出水来,那这个水是不是由热量生出来的?也不是。水也是我们心里本有,这是利用热量跟固体物的这个因缘和合而现出水相来。那么有了地、水、火、风无情的万法以后,我们这个妄想心就把这些地、水、火、风调和在一起,成为有情世界,这叫「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所以虚空、世界、山河、大地、天、人、鬼、畜……各种各样的众生就全部出现了。「有世界生」,这个「世界」就是指三种相续,即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造业结果,结果受报。

我们生生世世形成这种颠倒的轮回,在《楞严经》怎么讲?「明便解脱」,妙不妙啊?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已经解脱了。《楞严经》还讲,「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也就是讲修行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纵修无量劫、每天都在修,也都是在「枉入诸趣」啊!

所以古人言,自从一读《楞严经》,不读世间糟糠书。因为你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了。

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

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此国土中下至三恶道众生,上至等觉菩萨。皆是迷顽妄想安立:都是我们的无明妄想所变现。「无漏者」就是佛,他是怎么变现的?是菩提变现。菩提和妄想是不是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啊?变现为究竟如来的时候,他得到圆满的大自在。这里「无漏」是按照究竟意义讲。分别来说的话,阿罗汉相对于六道轮回的众生是不是无漏啊?明心见性的菩萨相对于阿罗汉来讲,阿罗汉就变成有漏,他是漏在法执里;明心见性的菩萨是无漏,他已经破除了几分或者几十分法执。那圆满佛对分真即佛,分真即佛又变成有漏,包括等觉菩萨是不是有漏啊?只有圆满佛是彻底的无漏。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这是开权显实。

当知虚空生汝心里,犹如片云点太清里:「虚空」是不是无边无际啊?在我心里。「太清里」是「虚空」的一个代名词,这是不是一下把凡夫的心量扩大了?

况诸世界在虚空耶:何况山河大地、天人鬼畜都在虚空里。既然虚空在我们心里,那释迦牟尼在不在我心里呀?牛魔王在不在?黄金白银、甘露水在不在?牛屎狗粪在不在?都在。但佛讲的这句经文对不对啊?这是方便说。不是虚空在我心里,而是我就是虚空。谁在谁心里啊?所以佛讲法是抱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是先把执着于事相的凡夫引导过来,一旦到了这个位置,就要马上否定掉。我们讲如来藏心地法门,是不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啊?把一切法破掉以后,它当下就立起来了。所以破和立是不是不二法门?

汝等一人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这段经文比较难懂,高层次的境界用智慧才能观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