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第30讲 (第1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阿难!

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阿难!

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若舌性苦,谁来尝舌?舌不自尝,孰为知觉?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不应虚空,生汝心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则舌与味及舌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

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阿难,你已经听我说过,以舌根对味尘,产生了舌识。那么现在看这个舌识到底是舌头生出来的,还是外面那个味尘生出来的。

阿难!

若因舌生,则诸世间,甘蔗乌梅,黄连石盐,细辛姜桂,都无有味。汝自尝舌,为甜为苦:如果你讲这个舌头的直觉、尝觉是因为舌头自己生出来的,那还要我们这些香甜苦辣干什么?你自己去生吧。「甘蔗」为甜,「乌梅」为酸,「黄连」为苦,「石盐」为咸,「细辛」为辛,「姜」为辣,「肉桂」气香味甜。如果这些味道都没有的话,你去尝尝你那个舌头,到底是甜味还是苦味?也就是说,离开外面味道、外面的味尘,舌识就不能显现出它的功能。也就是,不能讲味道是舌头生出来的。舌头自己有没有酸、甜、苦、辣那种个别性?没有。因为味觉它是作第一念分别,你必须感觉出酸、甜、苦、辣才可能产生意识心。

若舌性苦,谁来尝舌:同理,眼睛能不能自己看自己啊?有的人讲,我只要把我的舌头跟上腭一舔,就能尝出舌。上腭是不是味尘?如果舌头悬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你能不能尝到舌的味道?我的右手能不能打右手啊?不能。它一定要有一个对待的东西。

舌不自尝,孰为知觉:你这个能尝没有所尝,怎么能生出这个知觉分别?舌性非苦,味自不生,云何立界:舌头自己本身没有这种甜、苦、淡、辛种种的个别之性。「味自不生」,既然没有个别性,它能不能产生甜、苦、淡、辛等这些味道?不能。前面讲舌自己不能尝自己,退一步讲,就算能尝自己舌头,又怎么样?它能尝出甜味、苦味、酱油味、辣椒味吗?尝不到。佛把话说绝了。「云何立界」,那我们这个舌识界怎么能成立啊?

若因味生:如果那些味尘能够产生味识这种知觉。识自为味:这个舌识自己就是味尘。同于舌根:就跟舌头不能尝自己一样。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味非味:又怎么谈得上是味道或者不是味道?因为它是无情的色尘产生的那种所谓的味识。别说是味道,它连不是味道都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味道啊?

又一切味,非一物生;味既多生,识应多体:按照世间心态,一切味是不是要一切物生啊?各生各的味道。「味既多生,识应多体」,比如苹果生出的舌识,它是不是只能尝甜?它能不能尝辣、尝咸、尝苦?不能。所以多种味道、多种味尘生出的味识是不是应该是多种?那么「识应多体」,下面又会造成什么错误呢?

识体若一,体必味生,咸淡甘辛,和合俱生,诸变异相,同为一味,应无分别:识体只是一,能尝的这个能只是一,按照一物只能是一味,那在理上成立的,在事上又不成立。舌头虽然是一体,我们却能尝很多的味道。在理论上来讲,你是一体的话,只能尝一个味道,把这么多味道都尝成一个味道,就没有分别心。分别既无,则不名识,云何复名舌味识界:它没有分别,就不能叫舌识。

不应虚空,生汝心识:总不能说是虚空来产生了你的这个舌入,产生了你的这个尝识。舌味和合,即于是中,元无自性,云何界生:前面的是舌生,还是味生,还是空生?这是破单生。这里「舌味和合」是破共生,就是舌头和味尘来和合而生出舌识。这也是我们容易混淆的问题。舌根与味尘,舌根是有情的内尘,味道是无情的外尘。如果讲舌头的尝性是有情的灵知,味尘是无情的顽钝之体,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这都是两种,是相异不相类,它不能产生因缘生法这种原理。我们曾经讲笑话,那个木头牛跟这个肉身牛能不能生一个半木头半肉身的牛出来?没有办法生的。

这种和合没有自性,既不能和合成那个灵知,又不能和合成无知。你不能说和合成一个半无知半有知,没有这个道理。如果用前面的几段经文解的话,那么「合必见离」,合的话中间应该有痕迹;但事实上中间有没有痕迹?(没有)。如果离开呢,这个味识、这个知觉,要分一半给舌根,分一半给味尘。但是它能不能分?注意,这是一种假设法。「元无自性,云何界生」,各自都没有自己一定的那种根性、本性,它能不能和合生什么东西?不能。

是故当知,舌味为缘,生舌识界,三处都无:以舌为能缘,味尘为所缘,所以能产生出舌识界这种所缘缘,这三个缘,查无实处。

则舌与味,及舌(识)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这三样东西,本来就存在。讲「本非因缘」呢,就是讲显真。这个真就是显通教、别教所讲的那种空性真;「非自然性」,就是显别教的那种妙用。如果用圆教,这个应该讲成「则舌与味及识界三,本真真如性」,实际就是讲一心三藏。自古以来很少有人把《楞严经》的这个真真如性来挥得圆融贯通。这个「本非因缘,非自然性」已经讲了十几回了,这几句口头禅从头到尾都在讲。凡是在经典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字眼、相同的语句,一定是最重要的问题,它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要当心观照。

阿难!

又汝所明,身触为缘,生于身识。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因触所生,以触为界?阿难!

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阿难!

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则汝识生,从谁立界?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及身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阿难,这个问题也是你所已经明白的,我当初曾经讲,以我们的身根为能触,以离、合、违、顺这四相为所触的触尘,能够产生出我们身体的这种感觉,叫身觉,下面就是研究这种身识、这种触觉从何而来。

此识为复因身所生,以身为界:仍然按照前面的那种逻辑推理,你这个身识要么就是张三(根)生,要么就是李四(尘)生,要么就是张三和李四合起来生,实在不行就是老天爷(虚空)生。如果是我们身根生起触觉,顾名思义,那应该以身为名挂牌,这是身识界,这不是触识界。

因触所生,以触为界:如果是因为触尘所生,那应该以触为名,挂牌叫触识界。下面我们就看看到底是谁生谁。

阿难!

若因身生,必无合离二觉观缘,身何所识:触觉就是我们身体与触尘和合以后所产生的第一念直觉。「必无合离」,没有离也没有合。「二觉观缘」,就是觉合、觉离的那二觉,这是「观缘」。有能观必然要有所观,因为我这个能观就是观离与合,没有这个离合所观之缘,我这个能观它能观到什么?那观不到谁,会不会产生触觉?产生不到。

若因触生,必无汝身,谁有非身,知合离者:既然不是张三,按照世间人推理,那肯定是李四。身根不能生,那肯定是触尘所生。离与合是无情的色尘,是顽体,它不能生出触觉来;即使生出触觉,那个触觉有没有灵知性?也没有。如果你一定要认为它能生,而且有灵知的话,那「必无汝身」,那它生触觉与我这个身体有什么关系啊?谁有非身知合离者?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没有身体却还能有触觉?「知合离者」,就是触觉。实际上就是说,没有身体就不可能有触觉。所以由触尘而产生触觉的这个道理不存在。

阿难!

物不触知,身知有触。知身即触,知触即身;即触非身,即身非触。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内外不成,中云何立?中不复立,内外性空,则汝识生,从谁立界:这段经文就是讲,触觉到底是由身根产生,还是由这个触尘所产生,还是由身根和触尘和合所产生?

物不触知:「物」,这里是表无情,无情即使触也不会产生触觉。「身知有触」,身虽然能够产生触觉,但是不触能不能产生呢?所以这两句话实际上是讲非不因缘。没有这个因缘法,它也不能产生触觉。

知身即触:能够知道身识,能够产生触觉,就是因缘于触尘,是在补充解释上面的文章,这也是讲非不因缘法。「知触即身」,能够知道触尘,有那种触识,知道离与合这种感受的那种身识也源于身。实际上,没有身,没有触尘,我们就不能产生触识。这四句话是讲非不因缘。佛唯恐我们在破因缘法的时候,只知道非因缘,却不懂得非不因缘。非不因缘是讲,又不能说这个触识不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

即触非身:能够知道触尘的那种触觉也叫身识,这个身识不是由我们的身根所生,不是肉团身所生,也不是由我们的身入所生。所以这个「身」有两种含义,这是破因缘法。即身非触:知道身体、触尘的也是一种身识,身识离开了触尘,不能感受到;但它不是由触尘所生,不是由离合违顺这种种的触尘所产生的身识。「非触」,这也是非因缘。所以「即触非身、即身非触」都是讲非因缘。它不是因缘和合而产生。下面再看:

身触二相,元无处所,合身即为身自体性,离身即是虚空等相:这个「身触二相」就是身入和触尘。身入和触尘在前面十二处里是不是已经破除了?按照道理来讲,在这里就可以下结论,它也不能共生出身识来。就算它能共生出身识,即使能合的话,「合身即为身自体性」。能造与所造都和起来了,那么与离合触尘是不是合在一起了?一体还有没有对待的触位了?为什么没有触位?前面讲了,中间没有缝啊,没有缝就是变成一了。

那么离怎么办呢?「离身即是虚空等相」,身根和触尘如果离开的话,那就等于虚空各种各样的形相各自为政呐,就不存在能触所触之用。离开以后是不是我、茶杯、电灯各自为政?谁触谁呀?

内外不成:「内」是讲身根,「外」是触尘。内和外都是各自为政,不存在能与所这种对待。「中云何立」,依靠内根、外尘而产生的这种身识在内根、外尘不存在的情况之下,它怎么能存在?中不复立:中间的意识心不能成立。内外性空:内尘就是身根,它也没有身识这种个别性;外尘那个离合违顺之相,也没有身识这种个别的性。「性空」,就是我们拿不出东西来看。

则汝识生,从谁立界:那么你这种身识到底是身识界还是触识界?虽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是木和水就宛然现在。它是怎么回事?讲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就能明白它是妙真如性所现?它就是存在啊,随着身和触这个因缘和合而显现。一定要注意,每讲这一段,观照一下,都是我们的自性所显现。为什么我们却不能认识自己?因为你自己就是自己。这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