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第1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旋至阿难,及诸大众。告阿难言: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

这段经文我们不可以用那种神通的境界来说得天花乱坠,这是表万法同一个本体。

如来从胸卍字:「卍字」,表无漏性德,是吉祥的标志,是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相之一。卍,还比喻为法轮。这个「卍」字是不是像个轮子?它转转转,车轮转来转去是不是把地上高低不平轧平了?就是表证平等心,万法都是一体,把种种的迷惑颠倒妄想都推平。我们就是转「一心三藏」这个法轮,万法都是我,是不是一个平等心呢?通过转「一心三藏」这个法轮,我们由凡夫的生死彼岸而过渡到佛菩萨涅盘的彼岸。涌出宝光:表智慧。我们讲了「一心三藏」,破除了邪知见,是不是「从胸卍字涌出宝光」?

其光晃昱,有百千色:这是表我们有无量的智慧德能。无量就是无量,我们不仅能做佛做菩萨,还能做鬼做畜生,做乌龟王八,做泥巴瓦块。如果一个人的心不能做泥巴瓦块,他能不能做佛?不能。圆顿大法,烦恼即菩提,苦即是法身,造业还是解脱。你信不信?地狱、饿鬼、畜生,无非诸佛法身真常。明白这个道理,只在于你感到哪一样自在你就往哪方面去用心而已。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这是表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无穷无尽。「十方」,是无量的方向,按照世间人的习气把它说为东、南、西、北四方,再加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共十方。以这十个方向代表无量的方向,向整个的宇宙空间扩散,无穷无尽。

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件事、没有一个时辰、没有一个方向、没有一个动作不是我们的真心所变现,这是「遍灌十方所有宝刹」,所有宝刹表一切的万法。「诸如来顶」,任何一个法都是如来。这里的「顶」,表道交感应,表我们的智慧德能。

「遍灌」,无一不「遍」,不漏一法、不漏一人。只要有人讲「一心三藏」的道理,泥巴瓦块都能得到加持。谁把这个问题观照得深刻,谁得大利益。为什么?就是因为你这一念已经包含了十方三世一切万法。《妙法莲华经》讲得更为具体: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无量法门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的无量倍。佛并不是鼓励我们,也不是恭维我们,佛是讲真话,就看我们信不信。那么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功德?因为我们的心力大了,心里光亮了,所以包括泥巴瓦块都能得到受益。一念信解「如来藏」,就是一念回归到大光明藏,叫「入流圣人」,你永远不落六道轮回。这个法要好好地往细处观照。

「所有宝刹」,一粒微尘、一根草叶、一堆狗屎,都是「宝刹」。你们听我这样讲法,害怕不害怕呀?牛屎狗屎、黄金白银都没个真实,都是我们的同分妄见。真正一念信解「一心三藏」,你就是「从胸卐字涌百宝光。。。。。。遍灌十方所有宝刹,诸如来顶」——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你一念之中,你的心已经包容了整个宇宙太空一切的一切。要常作如是观照啊!

祖师大德讲,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沙门一只眼。这一只眼就是一念,就是我们的智慧眼,就是我们的法眼。我在法会第一天写的那偈子:「六动一时法眼明」,就是讲这个法。

旋至阿难,及诸大众:上面是讲普遍,下面是讲特别,特别把「阿难」和「诸大众」点出来,表上齐诸佛,下至众生。生佛一如,无所欠缺。

吾今为汝建大法幢:非《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不可言「大法」,「大法」就是「一心三藏」。「大」,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幢」,是条幅。名将出征时,军旗一竖,条幅一挂,既可鼓舞军心,又可震慑敌人。这是表一种力量。那么这个「大法幢」,就是大佛顶楞严王,以「一心三藏」作为大法幢号令天下,不可思议。无量的法门、无量的经典都在这大法幢的统辖之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纲举目张」——以「一心三藏」为纲,以无量法门为目,纲举目张。万法都要以《楞严经》为纲,它对一切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既是一个独立的法门,又是一个普遍的法门;它既能单独成就你,又可以先帮你开智慧,然后你任选一个法门都能成就。为什么?无量经典的第一句话是不是「如是我闻」?《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讲「如是我闻」。

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妙微密,性净明心」,就像这样的名相概念在《楞严经》已经出现好几次了。「妙」就妙在「一心三藏」,即空、即有、即中;「微」就微在我们不容易感觉到。我们当下就是「一心三藏」,你之所以感觉不到,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你本身就是「一心三藏」,你却把自己当成了名闻利养、六道轮回。「密」在哪里?它就藏在你身上。一旦开了智慧,当下现成的,不劳修证。怎么不劳修证?我当下就是佛啊!

圆顿大法一步登天,你懂得了你是佛,当下即是佛。

「性净明心」,「性」,分别法来讲,透过现相看实质,就是我们的空性、真心,就是「阿弥陀佛」的「阿」,是我们的本性;「净」,是来解释「性」和后面的「明」。怎么个「净」呢?性也好,相也好——后面的「明」就是相,就是「弥陀」——都是清一色,一个人一个念。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其他人,就是一个人,就是一个念。「心」呢,就是概括「性净明」,就是一个心,就是一个念。

得清净眼:「清净眼」就是法眼,就是智慧眼。我们以「清净眼」——以法眼、以慧眼,就知道一切的万法都是我。圆顿大教的明心见性只能从《法华经》《楞严经》来当下成就。佛在《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三》这样讲:阿罗汉、辟支佛的慧眼是肉眼——他那个慧眼虽然见到了人我空,能看到恒河沙数世界里的种种现相——但他是肉眼。为什么呢?他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他都不知道自己的耳、目、手、足是怎么回事。而受持《法华经》《楞严经》大乘经典的人,肉眼就是佛眼。我们现在没有开天眼,也没有看到什么,但是我们能见到真心,能见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而且刻骨铭心、深信不疑。

这句话我们记好,往往有些人以外道神通来问难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人:你能看到天堂是怎么回事吗?你能看到两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开法会的场景吗?这是一种鬼神通,连阿罗汉的神通慧眼、天眼都是肉眼;可是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你就是佛眼。

阿难!

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

佛在这里还在紧追不舍:到底你用什么东西来见?因为前面佛已经呵斥他了,说这不是他的心。

阿难言: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

阿难仍然是着相。那跟普通的凡夫回答没有二样,换作我们也是这样回答。你说你那个光明怎么形成的?肯定是由身体放出的光。

阎浮檀金:「阎浮」,是一种树名,这里涉及到地球的地理情况。太阳系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脚有四大洲,南边的就是南瞻部洲,也叫南阎浮提,地球是南瞻部洲的一个小岛而已。南瞻部洲盛产阎浮树,故又被称为南阎浮提。「阎浮檀金」,是流经阎浮树间之河流所产的沙金。此处用「阎浮檀金」来比喻佛的形体非常殊胜,也就是常讲的「紫磨金色」。

赩如宝山,清净所生,故有光明:他还在着相,认为是从皮肉里放出来的。「赩如宝山」,金光赤焰,犹如一座宝山。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身体都有光,这是真的。那么,这个光是由皮肤出来的,还是由心出来的?《阿弥陀经》讲的「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那就是讲因果报应,依报随着正报转,那就是花开莲现。你是什么样的心,就放出什么样的光。

《楞严经》讲的一切法我们都可以自己去亲证,只要把心放细,从对名闻利养的执着来反观自性本心。将来在往生的过程中,就靠自性的光明来成就自己。你走到哪里,天上天下都有无量的护法来护持你。因为天人鬼神都开了天眼,谁的光亮怎么样他们都知道。要会用心,修持好自己的心性才能成就。这个不是可以装模作样的,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只要深信不疑:「我已经把我的整个身心奉献给如来家业」,你高枕无忧。别人再怎么吹捧你,你别当回事,大家明白吗?那都是假的。必须是自己知道自己。

那么,我们在对外界的回话要有智慧。比如说有些同修问我,「那你明心见性了没有?」因为我是个讲经的法师,我说,「我明心见性不明心见性与你没有关系,我也不会给你讲。」他问为什么?我说,「我为了保护你。我讲我没有明心见性你马上就轻慢我——你没有明心见性你讲什么经?我说我已经明心见性了,你不相信,你说我吹牛。这个没有必要跟你讲,只有我自己知道。」各人管好自己就行,大家明白吗?心一回光返照,明白整个尽虚空遍法界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出来的,深信不疑,你就是明心见性、你就是佛。这是不是佛在《法华经》给我们肯定了,给我们授记了?

我实眼观:我确确实实是用眼睛看到的。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五轮」,这是指五个手指,「五轮指端」,张开就是掌、捏起来就是拳,手不动的话不能称为拳。那么是手动了还是心动了?如果没有心,人死了以后你手会不会这样抓来抓去?不会的。我们要在这个上面细细地用心。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阿难!

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

这是佛在套他。佛讲,如果没有这个手的话,能不能握成拳?那么因为阿难他执着用眼睛看,所以这个比喻就是在讲,如果没有眼睛能不能看。

阿难言:唯然,世尊!

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

看阿难多乖,「嗯,是的。」他毕竟比不上佛的智慧,一套就套住了。他肯定佛的说法是对的。他如果想一想,「这么个道理你还用问吗?」他也许就能开智慧。往往人家问你一个司空见惯的东西,这里面必然就有文章,你就要注意。

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所以者何?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你觉得这个比喻合适,也就是说你认为没有眼睛不能见,这个道理不能成立。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为什么?如果没有手肯定不能握成拳。彼无眼者,非见全无:那没有眼睛的人,并不是就没有见。

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盲人就是这样的情况,我们眼睛一闭是不是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们开眼看到灯光,眼睛闭起来能看到什么?能看到黑暗。

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怎么「见何亏损」呢?因为眼睛是光明球,那个光明球没有了,现的是黑球,它就见黑球。它亏损了没有?没有亏损。天人、阿罗汉、辟支佛可以见好几个大千世界,那我们只能见十公里之内的范围,我们见亏损了没有?没有,我们的见跟他们的见一模一样,而且都是一个见。那为什么我们只能见十公里?是因为被我们自己烦恼习气障碍住了,大家明白吗?所以我们就要破除我们的烦恼习气。

所以见没有亏损,这个见,你烦恼习气来了它就见烦恼习气,在十公里范围中是不是烦恼习气?妙就妙在这里。佛来见佛,凡来见凡,因为万法都是一个念,都是一个见。所以「见何亏损」要这样理解。正因为见从来没有亏损,方能示现出它没有亏损。如果它只能见佛、不能见凡夫的境界,只能见万法的大千世界、不能见这小小的空间,那它还真成「亏损」了。它既能见大也能见小,证明它没有亏损。所以法就靠我们心里怎么想就能怎么讲。

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

他还在钻这个牛角尖,他认为暗就不是见。他这样认为。

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暗有别?为无有别?

这第二个比喻是说,盲人看到的暗,与正常人在黑暗的房子里看到的暗,是有区别还是没有区别?

如是世尊!

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

都是黑暗,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