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第1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一时:此二字是千经万论开宗明义的第二句。按照世间法来说,上来头三炮最厉害。第三炮呢,就是这个「佛」字。所以千经万论,前三句最重要。外道当年就讥笑佛法:你们释迦牟尼是讲迷信,讲经说法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时日;看我们讲法,在某年某月某日……乃至后来的修行人对这个问题也在含糊:怎么佛讲经没有个具体的年月日啊?他不知道这个「一时」啊,就是讲「如来藏」的真理,就是讲我们的本来面目!

「一时」这个「一」,按照分别法说,就是「空如来藏」,就是真心本来面目——这是无分别法。按照圆顿大法,没有哪一法不是哪一法,大至佛刹,小至微尘,一根草、一片叶、一根丝尽足为一真法界,尽足为真心本来面目的全体。但是这样讲呢,很少有人能够接受。所以佛用通教、别教把它逐步开示引导。所以「一多无碍」——「一」就是真心本来面目,「多」就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千变万化为万法。「一」就是如来的「如」,「时」就是「来」。按照世间法来讲,时间是不是无量呢?年年、月月、日日、时时、分分、秒秒。而这个时间呢,在佛法里又要注意它的特征。在佛法里,有时间必有空间,有时间、空间,必有十法界万法、万相。所以这个「一时」是不是「如是我闻」?「一」即是「阿」,「时」即是「弥陀」,你不要光把它看成是时间。时间、空间、万法、万相都在内。

可见这个「一时」,是继续从另外一种角度来开示宇宙人生本来面目。这是总讲。按照世间法来说,也足以显现出佛的智慧和「一时」这个名相概念之殊胜。

第一,在佛当年,印度国土四分五裂,全国根本没有一个统一的纪年方式;即使从世间法来看,佛用「一时」是不是也是智慧啊!

如果用什么晋文公八年,那么楚国人看,是楚国哪个王什么年,是不是浪费时间,节外生枝?干脆用「一时」。你们不用对此打妄想,时间并不重要,听法最重要,这不是搞考古研究——要不然三藏十二部经这一部经是哪一时,那一部经是哪一时,是不是又浪费我们许多的精力?正好给外道钻空子,把我们的注意力往那些无聊的地方给引导去。

第二,再从这个宇宙空间而言。第一层天过一天相当于人间过五十年,第二层天过一天相当于人间过一百年。往上数,第三层天一天是人间二百年,第四层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往上翻,八百、一千六、三千二、六千四,乃至一天等I于人间几万年、几亿年。而诸佛出世说法是面对十法界,不光是人道。如果按照外道来讲,它是仅仅面对人道说法。就是对人道说法都不能圆通,何况对十法界说法?从这个角度上讲,是不是也可以打开你的心量?

尤其是在《法华经》以及其它很多经典,佛为了讲一个大,讲一个多,讲一个长,从空间到时间往往用许多大数字——那由他、阿僧只、恒河沙劫数、无量百千万亿等等;恒河沙数的国土化成微尘,每一个微尘又代表那由他阿僧只恒河沙数的国土;然后呢,那个数还是这个数的那由他阿僧只恒河沙数的多少多少倍……那这些数字到底是不是这么多呢?也可能比这个还多,也可能比这个还少,并不重要。佛的良苦用心就是让我们随文入观。你这么想象想象想象想象……不知不觉你的心量就会变得宽广。心量宽广以后,同样来听经闻法,他容易明白。你这个心量不断地扩大扩大,自然而然心力是不是强了?心度是不是快了?心度快了,是不是亮了?不知不觉中那些烦恼习气不翼而飞。你就感到:哎呀!

我现在怎么生不起烦恼来了?遇到一些麻烦的事情,过去你会耿耿于怀;那么现在呢,你心里压根就动不起念头来。这是不是妙法呀?要不然佛讲那么大数字有什么意思啊?我们也不要去计算。佛讲三藏十二部经,就是在调我们的心,把我们的心调得很亮、很清净,并不是来图热闹,这是在讲无上心法。由时间到空间到十法界一切的万法,佛都是在拓宽我们的心量。

讲到这里,还是世间法意义上的殊胜,还没有讲到根本上去,还是在讲皮毛。那么这个「一时」,到底怎样进一步地来观照?殊胜意义上的方便是什么?

现代科学已经意识到,时间是人类的一种错觉。飞船进入太空以后,跟地球的时间差就出来了。我们在梦中、定中,乃至在日常生活中,时间是个不定的量。有时候感到:哎呀!

怎么又天黑了?啊!

怎么又过年了?对于生活比较轻松的人是不是这样啊?在穷困潦倒、灾难重重、疾病痛苦的情况之下,是不是度日如年呐?两个人犯相思病,是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这是不是叫禅定呢?禅定在相思中,禅定在痛苦中,禅定在快乐中,都叫禅定。

至于我们在梦中梦到未来的事情变成现实,或者在定中、在梦中你会看到过去的事情,说明什么?什么过去、现在、未来啊?就是当下一念。百千万亿年就是当下一念,无量百千万亿年就是当下的一念。时间只是我们的一种妄想。诸佛之所以是诸佛,诸佛活在当下一念;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对时间的执着。这是我们从第二个殊胜的方面来观照时间。这仍然没有解决问题的实质:时间到底怎么来的?

打一个比方。有时候一个人在那里傻傻呆呆的,好像别人看了觉得他有点不正常,然后一拍:「嗳,老伙计,你在想什么?」他醒来了,想了下:「我刚才什么也没有想啊!

」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告诉大家,这个时候就是「如是我闻」的「如」,就是「阿弥陀佛」的「阿」。你这个时候心里什么都没有。如果始终保持这种状态,你永远也不会老,永远也不会小,永远也不会生病,你就是停止在这种状态,这就是真空。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蛛丝马迹都可以提示我们开智慧。比如,当人家准备叫醒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你听到人家叫你后:「嗯?」动了一下,一个念,这个时候就是《楞严经》讲的「一念业相无明」,产生了第一念。此时已经产生了虚空的感觉,先第一念感觉有一个空间了。阿赖耶识形成,真心和妄心已经和合在一起。将来在讲《楞严经》168个字的时候,还会详细地开示这个法。有了这第一个念,然后就有了第二个念、第三个念,一个念以后的无量念都作为第二念,这就叫「转相无明」,叫「见分」。就想着:「哦,时间不早了,要回去烧饭了。」当你想到要回去烧饭的时候,脑子里已经出现了米相、水相,这就是三细无明里的「现相无明」。你这个时候眼睛看不到,但心里知道,在心里已经有这些相了,叫「胜义色法」。等到最后眼睛看到了米啊、水啊等等,就已经变成了六粗之相。以上这些过程就是:「无明不觉有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六种粗相使你开始造种种业。我们的心法不可思议啊!

就是这样在千变万化。糊涂了,你就在六道里轮回。一念、二念、三念,过去、现在、未来是不是有了?这就是时间的产生。时间一产生,与空间是同步进行。

所以「一时」怎么产生的?是不是由我们的心变化出来的?在变化时间的同时,时间、空间、万法,就开始「自相混淆」;在《楞严经》叫「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把时间问题搞明白了,你当下成就。万法都是由一人一念在变现,所以我们在梦中烧饭、吃饭,你不要以为是假的,其实这些都是真的。梦中变得就更快,要吃的话就有东西来了,因为梦中心比较清净。

佛:讲经题时,作了解释。

记好,每一部经上来三大炮:第一炮是「如是我闻」,第二炮是「一时」,第三炮是「佛」。你把这三炮打响,大功告成。下面实际上是作些具体的解说而已。这三炮是提纲,纲举目张。这三炮厉害呀!

可是一般人怎么解释啊?「哦,如是我闻——这件事情是我阿难亲耳听佛所说。一时就是佛讲经的那个特定的时候,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样解释都是误导众生!

佛怎么讲?不讲第一义谛法,非我弟子。

坏人害人止于一生,而且来世要还;好人善人以不了义法、以善来代替真,他害人是无量的生生世世!

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那好人就是好人呐!

他真是好心,可能比我还要好,他恨不得大家都成佛。可是好人不能当老师啊!

往往那些妖魔鬼怪讲正法,佛还拜他为师,还用生命供养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对我们是不是最慈悲?可是他们不能当老师啊!

好人你可以拜他为干爹、干妈、干姐姐、干姥爷,但是不可以拜他为师。拜他为师,就是《楞严经》讲的:「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正法是讲真、讲实,不是讲善,不是讲恶。一切的真、善、美、好、丑、坏、香、甜、苦、辣都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

在:这个「在」字也很重要。在诸经里,一般都是讲「佛在」,而《法华经》是「佛住」。「住」和「在」之别:比如平时讲,「请问您在哪里工作?」「您家住在哪里?」你会不会这样问:「请问您住在哪里工作?」「请问您家在哪里?」不会。因为「住」带有根本之义,「在」带有方便权宜之义。按道理来讲,只有《法华经》可以用「住」。因为《法华经》被说为「如来全身」。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楞严经》呢,它带有方便法来解释《法华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讲经说法的法师,把《楞严经》看懂更重要,因为他要承担教化众生的责任。就次第而言,如果只想自己成佛,把《法华经》读懂就行;那么讲《楞严经》呢,是锦上添花,专门培训弘法人才。

室罗筏城:这是佛的在家弟子波斯匿王的侨萨罗国都城,就是《金刚经》里的舍卫国,解释成汉语叫「丰德」。怎么丰德呢?此地物华天宝,众生多具善根,盛行修行。佛在兜率陀天观察四千年,其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选择他将来出生之地和将来弘法的道场。

只桓精舍:就是《阿弥陀经》讲的只(qi)树给孤独园,也有的叫祗(zhi)树给孤独园。梵语译成华文,因译经的法师不一,所以同一个概念有多种名称。「只桓」,就是只树林,「只」,就是只(qi)陀太子,「桓huan」是树林。只桓精舍的树林是只陀太子供养,「精舍」,是须达多供养。

关于「只桓精舍」的来历,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有一个长老叫须达多,这个老菩萨呢,他慈悲心,用钱财来帮助那些孤寡的老人和小孩,所以得到一个美号叫「给孤独」。

有一天夜里,须达多长者进城办事,现他的老友家里上上下下张灯结彩,忙忙碌碌,心中便起了疑惑:「办什么喜事?也不招呼我一声」?老友跟他讲:「我们要准备迎请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来应斋」。他听到「佛」这个字,汗毛一下就竖起来了。他知道这里面肯定有文章。

这也是个妙法啊!

《无量寿经》怎么讲的?若人听到佛号,听到钟声鼓声,心里感慨万分,恨不得流眼泪,乃至汗毛都竖起来,这不是凡人。有些人你跟他讲:走!

去念佛。他神差鬼使,不用你劝他就跟着来。你讲:「走!

去听经,去听《楞严经》。」他一下心里好像要爆炸了:哦,要听《楞严经》!

这次是哪一位菩萨说来听经之前,老有一个人在她耳朵里讲什么「《楞严经》大圆满」,不知道讲了多少次。她从来没有听过什么《楞严经》,后来问了一个同修,说你们到哪里去啊?去寺院听《楞严经》。她猛然想起来,说菩萨叫她来听《楞严经》呢!

真正能与正法结缘的人,佛在《法华经》怎么讲的?我们已经在十万亿佛法中积累了善根福德。可是有些人你跪在面前求他,他也不来听。我有个弟子心说:你去听经,听一天我给你十块钱!

他都不来,甚至还诽谤:哪有什么《法华经》《楞严经》?我就是修什么什么法门。这也不奇怪。佛当年开讲《法华经》还有五千人退席,根机不一样啊!

你如果听到《法华经》《楞严经》,不管懂不懂,反正离不开这里,要听明白,《法华经》讲,你是阿惟越致菩萨。没有这个根机的人,他坐个三分钟五分钟,屁股一拍就走。有根机的人走不了,莫名其妙地有一种力量把他定在这里。这也是帮助我们印证自己在过去世中的成就,做到心里有底,这样就可以自己给自己肩上压担子,明白你今生今世的责任和义务是什么,如来家业是别人的事还是你自己的事?

好,再来说「给孤独」。须达多长者当下萌要见佛的愿望,佛陀感知须达多善根成熟,便用神通放光照在须达多身上。虽然是半夜,但须达多感觉是白天一样。他情不自禁往外走,城门自动打开,一直来到城外的竹林精舍,见到了佛陀。他跪下来向佛愿,回去找地方,请佛住在城里附近。他回去就落实场地,找到只陀太子的花园,开口问价。只陀太子说:「行呐!

所有的地皮铺满了黄金,我来验收,园子归你,黄金我收走」。他老人家二话不讲,大车小车把家里所有的金银全部拖出来,请只陀太子验收。只陀太子一看傻眼了,说:「你疯了,我跟你说一句笑话你怎么可以当真?哪有王太子卖家产?你这不是叫天下人耻笑我?再说也没有这个价钱,我这样做人家不得讲我倚仗权势,漫天要价?我这个名声往哪里放啊?」须达多抓着不放,「那你就不怕你失信于民?」只陀太子一想也是,「不如这样,园子归你,这个树上面你也没有把金子铺满。那就把树算我的,供养佛陀。」这是「只树给孤独园」名字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