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第1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诸菩萨万行:这是虚晃一枪。一切菩萨,一切的行持法门,怎么了?

楞严经:「」表第一,「楞」表坚固。一切的无量的法门,《楞严经》是第一坚固之法,无法不破,还无法不收,无法不包,无法不我,无法不成。

所以「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楞严」,就是在肯定「大佛顶」之法,肯定「一心三藏」之法是密因,是了义,是第一。古人说:「自从一读楞严经,不看世间糟糠书」。读了《楞严经》,整个天地万法一目了然,其它世间一切的法都是糟糠,没有必要读了。

那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楞严」在经题里属于别名,「经」属于一切经典的通名。对这个「经」字,真正明白了,也是当下成就。

经:梵语叫做「修多罗」。「修」就是「长」;「多罗」是印度的一种树木。这种树叶很大,很坚硬,有利于保存。那么把修多罗翻译成汉语,一开始叫「契经」。中国人图省事,简称「经」。这也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喜欢简明扼要。印度人喜欢重复啰嗦,各有各的特色,不可以厚此薄彼。中国人的简明扼要显示出中国人的刚强、干练、果断;印度人的重重啰嗦,表现出印度人耐心、细心、慈悲。你看佛讲经,本来前面长行讲了,后面短行里又在重复。但我们在解释的时候要按照「契」字来解,这个不可省略。怎么个「契」?「上契诸佛智慧,下达众生根机」。佛所讲的一切经典,就像一条纽带,像一座桥梁,把佛、众生、万法连持为一个本体。自古以来的经家从「贯、摄、常、法」四义来解释「经」,无非是解释一个「契」。

所谓「贯」,就是贯通、连贯,而不会混淆、错乱。用方便法来讲,人之常情,一句话、一篇文章必须有条理性。比如说,「我刚刚吃好了饭」。你不能讲「好我吃刚刚」。这样讲,人家要笑话,老师要打病句。一篇文章也是这样,「今天是礼拜天,我和老爸到体育馆去看篮球赛。当我们来到了篮球场,那个游泳池里堆满了人。」这个文章行不行?老师肯定要说不及格,重写!

佛法也是一样。当年就是用贝多罗树叶刻上《法华经》,叶子连起来据讲有八里路长,你不可以有一点点混淆。这叫「贯」。

三藏十二部经都在讲「贯」。刚才讲的那种贯,贯通了世间法,还没有贯通佛法呀!

三藏十二部经都是讲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都是讲要行善断恶,这是贯通了世间法。那么到了第一义法,没有善,没有恶;是非、好坏、黑白、正确错误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好也是我,坏也是我;一加一等于二是对的,一加一等于八万九千也是对的。叫糊涂官断糊涂案,统统都是对的,大哥、二哥、麻子哥都是我。这一贯,把一切万法统统都贯起来。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了「一心三藏」,佛法、菩萨法、天法、人法、鬼法、牛经、马经、狗经、泥巴经统统都是《妙法莲华经》。十法界万法都是当人当下一念之所变现,这才叫「贯」。在读懂「如来藏」之前,佛把自己讲的三藏十二部经说为戏论法,说为牛屎狗粪;读懂了《法华经》《楞严经》以后,戏论法、牛屎狗粪统统都是诸佛如来法身真常,这才叫「贯」。贯也是贯,不贯也还是贯。说天道地、讲到底,十方三世就是当人当下一个念,这叫「贯」。要想一想,你平时的修行贯了没有?身、口、意这三业贯了没有?

所谓「摄」,凡是佛所讲之法一定能摄受人、摄受众生,凡是众生一定能够被佛法摄受。被视为天书的《楞严经》为什么我们一听就能懂呀?因为我们就是《楞严经》,因为《楞严经》就是我们。除了《法华经》《楞严经》,其它任何一部经没有这样说法。在好几十部经典里,包括《圆觉经》等等都提到「如来藏」,但是详细解释「如来藏」的只有《楞严经》。所以「一心三藏」贯通万法,摄受万法,并且为万法之所摄受。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是不是一个摄像机?要当心啊!

《楞严经》讲了「六交报」,你这个摄像机摄到了真善美,你就是真善美;如果摄受到假丑恶,你就是假丑恶。世间法里讲一人做事一人当,你看到别人杀人放火,你受不到法律的惩罚,与你无关;但是在佛法里,你看到别人做坏事,听到别人说坏话,甚至怀疑别人做坏事,你都要受惩罚。

所以我经常告诫弟子,千万不要把别人往坏处看,不要把别人往坏处想,不要把别人往坏处说。你说了以后不仅自己受报,听你说的人还要受报,你罪加三等!

在小乘法里跪在佛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老佛爷,我昨天做了个大坏事……用大乘佛法来讲,你本来做了一件坏事,忏悔一次你就变成两件,忏悔三次就变成四件,你试试瞧。我们的心就是阿赖耶识的种子,你输进了烦恼的种子,必受果报!

现在修行人内部都喜欢搞人我是非,要明白呀!

因为我们这六根就是六个摄像头,只要摄进去,就必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楞严经》就是传这个法。要好自为之啊!

所谓「常」,带有永恒之义。凡是诸佛所讲之法,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不可以以任何理由擅自改变一个字,擅自增加一个字,擅自减少一个字,否则你是大逆不道。诸佛金口玉言,无价之宝,无价就是无价,你不要有任何幻想,多大的价都不足以来衡量。真理是无价的。那么在有些经典中,有些段落、有些句读、有些文字确确实实很费解。为什么会费解呢?一个是由于时代不同,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语言风格不同造成的障碍;一个是由于佛法文字在流通的过程中出于无意疏忽而造成差错。那怎么办呢?佛法里有特许,叫「存疑」。讲解的时候,你可以根据当时当地具体的情况适当圆通;但是在流通经文的时候,你不可以随便改动,这是一条原则。曾经有外道来问难佛法:还说什么常不常,你们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文字,那些经典都是后人编写的。这个问题不解决,会影响我们对佛法的正信。

那佛在当年为什么不留一个文字?以佛的智慧和神通法力,他完全可以眼睛眨一眨,一本经书就出来了;手一拍,就可以把唐朝的经、秦朝的经、中文汉语的经、藏文的经、英语的经全部变现在各个国家的那个历史博物馆里,是不是啊?他完全有可能啊!

为什么不这样干?是不是佛偷懒呐?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现在好像有点头绪了。佛就是要求我们不着文字相。讲经说法一定要变成自性流露,不可以像读报纸、念讲稿一样。所以我要求所有讲经说法的法师,一定要离开讲本,讲真实义。刚上台的同修情有可原,你要有笔记本有备无患;一般地讲过两三年以后,一定要离开讲稿,你才能讲出自性,你才能当下成就众生。可是没有一个语言文字来讲,何以叫后来人相信?所以无分别不妨分别,佛的弟子大众通过回忆,而把佛所讲法整理成文字经典,并且流传于后世。一定要注意,不要执着在文字相上,我们要看到文字以外的东西,我们的智慧观照要过文字的层面。

佛灭度以后,由大弟子摩诃迦叶主持五百阿罗汉组成集结经典的僧团,由博闻强记的阿难登台,将每一品、每一章、每一句、每一字当场说出,经五百阿罗汉百分之百举手表决通过,只要有一个人提出异议,这句话就必须重写。古今中外有什么样的经典、文献能够做到如此地缜密?这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佛法传到中国以后,有些是由梵文直接译成汉文;有些是由梵文译成藏文,再由藏文译成汉文。佛法在中国的流传跟其它宗教不一样。其它宗教是随着外国人侵略中国,作为一种文化侵略强加给中国人,造成一种既成历史事实;而佛法的传承是由于帝王对佛法的恭敬迎请而来。

在过去清朝以前,那些大的寺庙、方丈就跟地主一样,都有田产,农民种这些地要交租。这足以证明中国历代帝王对佛法的恭敬。所以中国对佛经的翻译,同样体现出当年印度五百罗汉集经的那种气氛。由皇帝亲自任命当朝宰相或者状元协助,召集全国进士以上学位的才子和中外高僧大德,共同组成一个译经道场,一般都还是出家僧人为主译。

在清朝乾隆皇帝之前,出家人要经过严格地挑选。第一个条件:你必须具备进士以上的学位(到现在为止,一些南传佛教国家以及日本那些出家人,如果没有大学文凭是不能出家的)。进士学位是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下面是举人,举人下面是秀才,考到举人就可以有官做。由于出家弘法是最伟大的事业,这种人连做官都不在话下。然而,放弃做官来出家也正显示出他的真诚。不光是具备进士学位,还必须经过地方政府考核、评审,左邻右舍来证明这个人在社会上很正直、很孝顺,再上报皇帝批准,朝廷放度牒,他才能出家。唐朝皇帝李世民有评价:皇帝、将军、元帅不能称为大丈夫,唯有出家人才可以称为大丈夫。

乾隆皇帝看到出家这么好,何必来限制他们呢?他老人家做了一件好事,也做了一件坏事——坏在哪里?从今以后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造成当今社会上的人看不起和尚,他明明知道和尚高尚伟大,他都不愿意让家里人出家。为什么?他害怕更多的人来轻视出家人,他认为家里出一个和尚就丢脸。所以我们出家众要生惭愧心呐!

我们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和尚?和尚是来了生死的,要来受苦,要来受气,我们为了众生连生命都可以置之度外。和尚如果为了钱,必下三恶道。做一个假和尚不仅仅是对不起三宝,更主要的是对不起你自己的法身慧命。

所以给我当剃度弟子,有两句话必须讲在前面:第一要来受苦,第二要来受气。我这个师父是不讲道理的师父。在道场里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习气。不要指望出了家就跟极乐世界一样,没有那么便宜的事情。有许多莫名其妙的事情,你都要包容,都要忍受。忍下来了,你成就了。就是赵朴初老居士所讲: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再难你都必须要忍。因为我们修的是出世法,没有什么好强词夺理。这是修的没有道理的道理,你不要指望在这里还有什么道理好讲。什么道理都没有什么好讲的,只看你能不能抓住当下!

天大的事情都不值得一提。

鉴于社会上对出家人这种看法,是出家人自己把事情做差了,不能怪社会上的偏见。但是也不能千篇一律来看待,要么都好,要么都坏。一个宗教、一个团体,其中都不乏有些败类,也不乏有许多正人君子。古今中外都是一样,没有哪一个团体是铁板一块。正法道场过去有些黑暗的事,今天有些黑暗的事,将来还不可避免会有种种黑暗的事,但是绝不影响正法道场的光辉。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当然出家人要自尊自重,要不然怎么叫修心啊?

好,回过头来再来讲以出家人为主形成的这个译经道场,多达几百人、几千人在一起,也像当年印度那样,一人为主,二人为副,先把梵语翻译成汉语,当场宣布经全体通过了,再由皇帝批准进入藏经阁。我们现在看的《乾隆大藏经》,就是经过乾隆皇帝批准的。所以我们对法宝啊,要恭敬!

要相信!

古今中外没有哪一部文献经典的整理像佛法这样慎重,这是出于对真理的崇拜,而不是个人崇拜。这是讲「常」。

再讲「法」。「法」跟「常」大同小异,都是讲在时时、事事、处处不可以离经叛道。「常」,是在文字上来约束,「法」,是在行持上来约束。凡是佛所规范的一切的行持——三皈五戒、菩萨戒、比丘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等等等,修行人都必须依教奉行。不管在哪一个时空点,我们都不可以违犯,特别是这些根本大戒。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一般规范性的小戒我们可以通融。比较常见的,比如像佛当年在印度的时候,规定出家人只准穿三衣,过第三件,半个月之内你要供养出去,否则视为破戒。那在我们这里不可能,我们身上可能十多件,像这些情况可以通融。

在这里涉及到一个敏感的问题,就是假密宗吃肉的问题。这个不讲清,会使许多同修误入歧途啊!

当年的西藏跟印度一样,也是盛行修行的国土,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有种种宗教信仰,但大多数都是修外道。吃肉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三:第一,因为当年的西藏只长草不长五谷,长了草喂动物,人再以动物为肉食,想吃五谷杂粮,谈何容易啊!

第二,西藏属于高寒地区,没有足够的动物脂肪不足以补充热量。第三,西藏的习俗有天葬,人死了以后不是火葬或者土葬,而是人一死,就由天葬师把尸体用刀砍碎了,再扔到荒郊野外喂食动物,所以死者当生债务当生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