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第2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他从心里一开始就是这么求法,并不是中途或者最后想起来「我没有饭吃了,托到哪家就吃饭」。「檀越」,就是布施。布施之功德:小则脱离贫贱生活,大则越生死苦海。佛在《地藏经》讲,供养三宝,舍一得万报。可见,到底是你供养寺庙还是寺庙供养你啊?要明白,今生今世的福报是前世修来的,而今生今世的一切的作为来世才能得到回报,佛法讲三世因果。佛规定,出家人托钵不得过第七户。如果你托到第七家还托不到,就不允许再托第八户,必须回来好好地闭门思过:这是自己前世没有修到,今天该自己挨饿。确实如此。

「以为斋主」,供僧吃饭的人叫「斋主」。「无问净秽」,不分别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富贵的人还是贫穷的人,是健康的人还是有传染病的人……不可以分别的,这都是你的缘份。

「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是解释「净秽」。「刹利尊姓」,是印度阶层里的第二个阶层,做官、当官的这个层次,就像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这个层次。讲全了叫刹帝利,译作王种,也就是王家种族,其地位仅次于婆罗门。「旃陀罗」,是古印度的劣等阶级之一。他没有政治权,没有经济权,连人身自由都没有。如果他跟在婆罗门贵族后面,踩到他们的身影都是死罪。而且这个阶层还有特别的规定:走路的时候要么扛着红旗,要么敲锣鸣铃(以示身份),不能和良民共处,与人异道而行,因为这个阶层是以杀猪宰羊为生。最尊贵的是婆罗门贵族。

五大阶层中间省略了三个阶层,一个叫「吠舍」,这一般是指经商这一类的人,搞商业、做生意;还有一个叫「陀」,一般是指做手工业、农业、各种资生产业这一阶层。也就是对这些人不管他是非长短,只要在七户之内,我就要挨门挨户地去托钵。

「方行等慈」,「方」是表正;「方行」,依佛教诲,依法行持;「等慈」是平等的慈悲心。不管你是贵人、贱人,我都行慈悲心。出家人去讨饭就是慈悲心,让你种福田,看你种不种。不要搞反了,在家人倒变成慈悲心。一定要注意各人修各人的心!

「不择微贱」,托钵不选择富贵人家或者贫穷人家。

「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他的这个心圆融、圆满、圆通,是成就各种不同类型的众生。我去托了他的钵,就让他修了来世的功德福报。这个「一切众生」代表平等心。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阿难已经知道,佛曾经严厉地批评过须菩提和大迦叶不以平等心托钵。须菩提专拣富人托钵,大迦叶专拣穷人托钵。两人心都是善的,不为自己。须菩提看到富贵的人太可怜,今生今世趾高气昂、财大气粗,可一到来世可怜可悲呀!

他还怕他们来世受苦,想让他们种点福田。大迦叶呢,他是可怜穷人,想让他们来世多得点福报。佛批评他们不可以这样,要成就平等心;同时这种分别容易给别人造口业——人家看到须菩提托钵会以为他是巴结富人,肯定是为了自己多吃多占;大迦叶明明是可怜穷人,人家会说这个人那么傻,为什么不到富人们那里去托钵,却往穷人堆里钻?他肯定与这一家有不正当的关系。所以做人难呐!

一人难称百人心。你不要去随便打妄想,这只会污染自己的心,要明白。

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他佩服佛的智慧。「开阐」,开示说明。如来说法无遮无掩,掷地有声,绝不拖泥带水。直心是道场啊!

当老师不是专门给人家贴福字,夸人修得好。反之,你可以吹胡子瞪眼睛,可以拳打脚踢,没有必要遮遮掩掩;你也不要怕别人说短论长,你只要心真,是为了对众生负责任;除了直话直说,还要用平等心、慈悲心。讲第二义谛法,所有的人都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讲第一义谛法,所有的人都是自己一个人、一个念。你必须要有这种心态,否则你开口就要受报应。

同样一个道场,四众弟子根机有别。可是在台上,你不可能同时讲一百个法。就跟老天爷下雨一样,这一片土地有小花,下的雨就少一点细一点;那片土地有大树,下的雨就猛一点多一点,行不行啊?不可能的事,都是平等供养。所以谁能得到多大的收获,取决于自己的心态。

「度诸疑谤」,修行人要心正、心直,讲话有理有据,方能「度诸疑谤」——可以回答、解决、平息一切的怀疑、误解、诽谤,因为他讲的是「如来藏」大法,有佛金口玉言为据。《法华经》讲,一个真正明白「法华三昧、楞严大定」的人,而独无所畏。

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过去的城墙外面有护城河,「隍」就是没有水的城壕;「郭门」,就是城门。「徐步」,「徐」是慢慢的。出家人有规矩,走步要四平八稳、自自在在,不可以慌慌张张,失去威仪。任何时候都要镇定自若,既是成就自己,也是给天人鬼神大众做出示范。这点很重要啊!

当年倓虚大师跟着难民一起逃难,日军这个飞机在天上扔炸弹,一个接一个,他老人家还是踱方步,潇潇洒洒。你说天龙八部不护他护谁?修行人要有修行人的气度。受持「如来藏」的人,即使在大难临头之时也依然能够稳住阵脚,不乱方寸。

「严整威仪」,阿难的威仪是很好的,据说佛陀圆满的三十二相好中,阿难具足三十相好,因为他无量劫以来都能「严整威仪」。举止威仪非常重要,这也是接引众生的法门。出家人是这样,在家人也应该如此。我们显现出的威仪不一样,同样讲一句法,人家受用也不一样。你威仪具足,讲一句话就落地有音,一句就能把这个气氛稳住;乃至你站在那里不要吭声,眼睛转一转问题解决了。娑婆世界的众生一个比一个硬,你想领众修行,打铁先要本身硬,你要成就一定的气质来摄受众生,而不是强迫人家来听你的。

「肃恭斋法」,「肃」是肃穆,「恭」是恭敬。托钵要有托钵的样子。讨饭的可以垂头丧气,一副可怜相;而出家人是人天师表,要肃穆庄严。当然我们也不要贡高我慢:老子是来给你种福田的,还不赶快来啊?不可以这样,但必须体现出不亢不卑。

尔时阿难,因乞食次,经历淫室,遭大幻术,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摄入淫席,淫躬抚摩,将毁戒体。如来知彼,淫术所加,斋毕旋归。王及大臣、长者居士,俱来随佛,愿闻法要。

凡事皆有利弊。如果阿难专门找那些高贵的人托钵,他会不会遇到这些麻烦事啊?不会。但也不能以此否定所有下贱的人,以为以后托钵就不能找那下贱的人。要明白,一个正法道场,过去、现在、未来都有可能会出现种种莫名其妙的破戒、犯规之事,这是难免的。佛当年在世,那些强盗土匪、卖淫嫖娼出身的弟子都有啊!

六群比丘、五百比丘、比丘尼,跟佛唱对台戏,败坏佛的声誉也有啊!

正法道场不可避免要有一些败类,要有一些坏事。但正法道场就是正法道场!

有智慧的人现正法道场有问题,主动出来承担责任,而不是落井下石,捕风捉影。歪门邪道往往利用一点不及其余,以此来毁坏正法长城!

任何人不可以此来指责正法道场。

因乞食次:他执行平等托钵的法令。经历淫室:「淫室」,就是妓院,古今中外都有这样的下九流。遭大幻术:「遭」,是遭遇,「幻术」,就是邪咒、邪术。有些人会念邪咒来扰乱人的清净心。加一个「大」字,就说明这个人功夫还比较深。

大概是零一年,我的一个师兄弟,他父子二人同时出家。香港来了一个女居士,她一念咒,父子两人头就垂下来,那口水哇啦哇啦往下掉。我感到很奇怪,我说:「你在搞什么名堂?」她就不敢吭声了。任何邪咒,你只要不理睬它、有这个逆反心理,它就不能伤害你。念邪咒的人不过是在玩鬼把戏。同样一个气功师给人治病,这个能好,那个不能好。他与气功师配合就好了,如果是怀疑、不信的心理,就不能好。正法邪法都是一个道理啊!

就跟我传「如来藏」一样——他相信了,感恩戴德,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刻骨铭心、深信不疑:「哎呀,我解脱了!

我成佛了!

」这样便得到大受用;他在用对抗、逆反的心理,越听越生烦恼:「你这讲的什么东西?」若是如此,你还不如不学。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能降妖除魔,走遍十方法界,无所畏惧。有些人看到一些顶神的示现一点神通,马上就认为遇到佛菩萨了——你这个人不走火入魔才怪呢!

神通是我们的本能,不需要修啊!

你死了以后当下现前。我们现在是要开智慧去管好神通、降伏神通、利用神通。神通不需要修,本来就有,只是用隔阴之迷把它封住了。不要迈入那一步,颠倒行事,人不做去做鬼。

摩登伽女:「摩登伽」,译作下贱种,或者小家种,「女」,是摩登伽的女儿;女儿叫钵吉帝,译作本性。怎么本性呢?虽然这一世是下贱女,但其过去世中也有修行,本性不失,所以她日后听佛几句法当下证三果罗汉。

娑毗迦罗:是九十六种外道之一,译作黄或金头。这种苦行外道头是金黄色的,故取其名。先梵天咒:就是前面的大幻术,是一种邪咒,为过去先梵天所传授。

摄入淫席:通过这种咒力使阿难神不知鬼不觉地走到淫舍里去。据说摩登伽女与阿难尊者在过去世中曾做过五百世的夫妻。无缘不聚啊,所以就生了今生今世这个糟糕的事情。她见到阿难以后就魂不守舍,一定要与阿难怎么样。她母亲就想了个办法,让她送了一碗饭,上面蒙了一条毛巾,然后念了一个「先梵天咒」就把阿难给吸引过来了。

淫躬抚摩,将毁戒体:阿难也是个老修行,他与释迦牟尼同年同月同日在空王如来座下菩提心,释迦牟尼成佛已经无量百千万亿个大劫的大劫的大劫,光在娑婆世界就已经有八千次,在其它世界更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可是阿难这个时候仍然是初果罗汉。而阿难的善根却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诸佛所说之法,他能过目不忘,入耳成诵。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世音都是望尘莫及,所以他很是自以为是,他也是辩才无碍,但是局限于小乘法。

而且阿难最大的习气呢,就是男女情执很重。他跟摩登伽女不做夫妻则罢,一做夫妻就连续做了五百世,差一点做第五百零一次——这是差一点呐。在机缘成熟的时候,一见钟情,动心了,所以才被摩登伽女一个邪咒就引过去了。如果一个人心清净,定力很强,管你是些美男还是美人在这里招招摇摇,他就跟木人看花鸟一样,动眼不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