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6 章 番外14 (第2页)

作者:西羚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但是不可否认,大大开阔了时人的眼界。

当整个社会风气在民众的大力追崇下,变得开放和主动后,哪怕还有老学究想要打压,哪怕朝廷依然对汉人有所忌惮,也不得不考虑外面更危险的敌人。

大清的书院和各种协会、商会本就发达,在天幕的启发下越发繁荣昌盛。

曾经被大清不重视的火器,和工业,也在西方工业革命后飞速进步进而八国联军侵华的威胁下,紧锣密鼓地发展了起来。

嘭!

?()_[(()”

“轰!”

“哒哒哒——”

“轰隆隆——”

在特殊划定的山区,不断有爆炸声传出,但这样惊人的动静不但没有让住在山区附近的居民害怕,反而感到无比安心。

“火器的爆炸力到了这个程度,应该不用怕那西洋人了吧?”

硝烟散去,看了看爆炸试验场地的情况,戴梓遗憾摇头:“还是不够。”

曾经被南怀仁等工部官员嫉妒的火器天才戴梓,因为天幕的重视,最终被将他流放到宁古塔的康熙又给特赦召回,单独成立火器部门,专门研发先进火器。

与他不和的南怀仁等官员,直接被排斥在外,新的火器部门由戴梓做主,还召集了民间各种优秀的工匠,尤其是汉人之中众多有家传的工匠,通通厚赏收入火器部门,还有后续的火器工厂。

而工部那边,在不断扩大,组建各种工厂,招聘大量不分性别的工人。

军用,民用。武器,农具,等等。

有了天幕上的各种后世机械的画面和介绍,有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原本已经走到封建巅峰的尽头、开始对历朝历代进

()行归纳总结的清朝,终于有了新的前进方向。

尽管这样的前进方向,极可能走到最后会发现封建帝制同样也是巨大的约束,发展着发展着就把大清皇帝更早的淘汰掉,但也不能说不是一件好事。

民间,玄烨几l经改良的水稻终于推广出去,并且得到了丰收。

“去年试验田的康熙御稻产量不错,今年看样子能丰收。”

试验田里,一群官吏来检查春小麦的情况,议论起其他粮种。

“土豆也不错,果然高产。”

“红薯高产还着实美味,饥荒时可以充饥饱腹。”

“还有各种绿肥,的确能肥沃土地提高产量……”

议论着议论着,有官吏重重一叹,再不错,依然与天幕上放出来过的后世丰收相比,远远不足。

“还是不够。四万万人口,这些还是不够。”

说起大清人口最巅峰时期的四亿人口,又忍不住想到天幕里出现过的面黄肌瘦的大清人,那是典型的遭遇饥饿与穷困的百姓形象。

“后世子孙造孽,我们老祖宗跟着受累。”

“哎,几l代祖宗多年积累才有了盛世局面,结果子孙以为是自己功劳就得意忘形,这不是跟那唐明皇一样?”

一群被派来试验田观察水稻春种情况的官吏齐齐叹气。

嘴上说的是唐明皇,实际上指的是乾隆帝。

但是不能明说,而且他们身为人臣,还能咋办,收成不够,只能继续研究!

检查结束后,官吏们往新成立的研究所走回。

“西方农书里的机械似乎有不错的,水力风车可以节约人力。”

“西方的医书也不错,那解剖书籍已经接近天幕上的解剖图,难怪说这几l年飞速超越华夏。”

“还好我们有天幕。”

“历史上还不是……罢了,总之这一世不一样了,我们不能浪费天幕传授的知识。”

比明朝幸运的是,清朝已经有了高产粮种,各种农耕技术农具都已经非常成熟,连治蝗的方法都已经渐趋成熟。

并且,西方现在也还没开始工业革命,追赶还来得及。

工部和农部全力追赶,都还来得及,但是有一项,却有点危险:

那就是航海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