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第1页)

作者:东篱菊隐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自然,这些卫林下都知道,不过,这是笼络大臣的手段,不得已而为之。

  未几,卫林下又听闻右相王龄与乌将军龃龉不断,终于有一天乌颜律上了折子告状,告王龄cha手军务、又砸他将军府车轿泄私愤,这折子就像一个导火线,各种告状的折子纷至沓来,有说他京郊圈地夺民生路,有说他借支国库银两放高利贷,有说他排除异己,重用一批高门望族子弟,总之,除了没有qiang抢民女之外几乎都占全了。

  折子摞起来有一尺高,卫林下先宣来王龄,关闭殿门,大声申斥了一番,后又让太监捧了这些折子到朝堂上,又狠狠斥责一番,夺去右相之职令其闭门思过。

  正巧这会儿又有人来凑热闹,南内一位太皇太妃来奏陈,说她儿子长陵王生病她要去封地探望,还抬出了太上皇已同意的说法。

  &1dquo;他老人家爱子心切哀家可以理解,不过,哀家奉旨训政,遵的是国法,国法有定,除非太上皇崩逝,否则诸位嫔妃不得前去皇子封地,如果哀家给您破了这个例,各位都去讨太上皇老人家的可怜,这国法还立了有什么用?您但请回去吧,长陵王的病哀家会派太医院最好的太医去,回头去给您复命。”卫林下给打了。

  但凡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不能令她们离京,否则将来她如何令诸王听话呢。

  尔虞我诈的日子总是过得艰难而缓慢,在卫林下的意识里已经过了很漫长的时日,可抬头一瞧殿外,才刚刚飘了点稀疏的雪花儿。

  青州再远,她哥哥应该也到京了吧?她给卫风致在吏部重安排了职位,没有让他一步登天,这样朝臣即便对这国舅有不满也不至于太过。

  卫风致来见她了,那两撇难看的小胡子蓄的更长,依旧有些没心没肺似的笑。

  &1dquo;沉璧,你不该此时叫我来,青州还有事没有安顿好。”卫风致说。

  &1dquo;我知道,不过,眼下京里我更需要你的帮衬。青州的事我另有安排,只不过眼下要先委屈哥哥你做一个吏部小官。”卫林下笑着说道。

  &1dquo;青州的事,先皇的安排&he11ip;&he11ip;”

  &1dquo;你放心,我知道。”卫林下说道,奚临轩临行之前已告诉她为何将卫风致贬到青州去了,&1dquo;你来了正好,在我眼皮子底下,太清也不会太给你添乱。”

  &1dquo;她?她要,意yù何为?”卫风致一脸怕怕的表qíng。

  &1dquo;不知道,你自己问她。”卫林下笑着说道。

  正巧,玩得冒汗的奚丫丫冲进来,看了看卫风致又看了看卫林下,仍旧很果断地叫了声&1dquo;爹!

  卫风致来了,有了亲人,卫林下觉得日子好像没那么艰难了,偶尔晚上睡前会拿出红蜡,继续捏那小小的蜡人。

  冬天了,奚临轩不知道好不好,不知道穿的暖不暖,不知道有没有吃到狍子rou,不知道她派去的两个宫女有没有好好伺候他,不知道伤口还疼不疼&he11ip;&he11ip;

  他说,离了她身边他睡不着,这会儿可怎么办呢?

  一年年过去,在卫林下的印象里,似乎昨天和今天都在做同样的事qíng,没什么不同,让她备感欣慰的是一天天长大的丫丫和奚祁都越来越像他们清秀的父亲,尤其是奚祁,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卫林下带了些恶意带奚祁去给南内请安,因为天气好,那一直闭门谢客的老人家居然在院子里剪花修糙呢。

  奚祁穿着玄色绣金团龙的小龙袍居然还让那老人家愣了愣神。

  算算,已有三年未见了吧?

  这三年,她已经做了很多事,借着大臣们对王龄的极度不满将他贬到地方为官。

  借卫风致在吏部做事能接触到百官资料的机会,用了三年时间将官员们的小辫子牢牢地握在手里,今年卫风致已到上书房行走了,明年就可以升任右相。

  丰收派去燕国的密探也有报来,那些证据足以令燕王亡国,她打算过些日子就收回燕国封地,并入霍国,等王龄&1dquo;bao亡”的消息传来再将栗薇姮遣回霍地,在偃朝,女子改嫁不是什么鲜事,到时候就看奚照庭的意思了。

  至于南内这位&he11ip;&he11ip;呵呵。

  回到宫中,卫林下督促奚祁念书,孩子毕竟还小,坐了会坐不住,跑过来看她临字。

  &1dquo;母后,你又在临字啊?”

  &1dquo;嗯,是啊。”

  &1dquo;是谁的字啊?”

  &1dquo;是一位,是一位圣人的字。”

  &1dquo;那我也能临么?”

  卫林下拍拍他的头:&1dquo;不,你不需要,因为不久之后你也会成为圣人。”

  奚祁不解,趴在桌上两手托腮看卫林下继续慢条斯理写字。

  王龄上了折子,一再认错,恳求回京,卫林下将其驳回,两个月后,青州上来了请求补任官员接替病死的王龄的任。卫风致进了上书房,仍旧很兢兢业业。卫林下布旨意细数燕王罪状二十八条,收回封国,流放滇南,燕国并入霍国,霍地成了最大的诸侯国。

  借老天爷的福,这三年来偃朝风调雨顺,边境安宁,可惜,到这第四年net上便开始了大旱,没旱着的地方又是倒net寒,几乎可以预见全国上下饥民流离失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