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第75讲下 (第2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我们在六道凡夫的时候,只知道在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比较粗、比较浊的心上造种种的妄想,在外部的形相上执着。当我们的心回到第七识(阿罗汉是修第七识),解除六根对六尘的执着,他会不会再现肉团身了?不会了。然后他又在第七识这个念上看,原来我这个第七识度最快,乃至过太阳光的无量倍,这才是真正的我,他证得这种灵体的我,而且第七识再怎么动都是一个念在反反复复地动。所以「究竟群几」,就是集中于这一个念。一念之间是128o万亿亿次生灭,力量这么强,度这么快,集中到一点上就那么一个东西——讲它大的话,大得无穷无尽;讲它小的话,小到微尘的无量分之一都还有。那就是真正的自己。

穷色性性:阿罗汉了脱分段生死,四空天人厌有归空,阿罗汉也是修空,但两者的空不一样。阿罗汉是通过破除烦恼习气来证空,四空天人是把烦恼习气伏在那里,他不用就行了,他用意识心来证空。「穷色」,也就是破除自己的色身。「穷」就是穷尽,一定把它彻底破掉。这个时候到了什么程度呢?「性性」,肉团身是有形有相的性,虚空是无形无相的性,已经到了有形有相的性和无形无相的性的两者对面了,这个时候他已经证到了空,但肉团身仍在,他不入空,这叫「性性」。「性性」是有相与无相的边际,这是打比方。也就是他已经见到了自己的真心,并不是眼睛见到,是心里知道了。那么,利根的阿罗汉见道不证道,他直接回小向大修菩萨道;钝根阿罗汉见道以后还非要去证道,还要钻到虚空里面去感受。

入无边际:「无边际」是指虚空。我有边际的这个肉身跟无边际的虚空对面站,随时可以把我这个有边际有相的肉身来证入虚空,跟虚空保持为一体,心法不可思议,佛法不可思议。这已经是四果罗汉的境界,但这依然是佛门内部的外道而已。

如是一类,名色究竟天:这是五不还天三果罗汉的最高层次——第五层天,在天道总数里是第二十四层天,在有色界里是最高的一层。此界天人身高是一万六千由旬,寿命是一万六千大劫。

阿难!

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

此不还天,彼诸四禅四位天王独有钦闻,不能知见:五不还天跟四禅天在定果色的这个境界上属于同分地,共处于一个频道,但四禅天的天王看不到,天人是不是更加看不到啊?阿罗汉站在他面前他也看不到。四禅天就是福爱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为什么看不到啊?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

如今世间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住持故,世间粗人所不能见:深山老林里你不要以为没有人啊,那些初果罗汉、二果罗汉、三果罗汉都在那里修行。凡夫俗子看不到这些罗汉,为什么不能见呢?这是因为我们心力的度不一样,缘分不一样。像这样的楞严大法会,一定都有诸佛菩萨光临现场,一定有天龙八部来护法,但是我们能不能看到啊?不能看到。因为下位不知上位。

同时呢,过去已经成就的无量诸佛菩萨,不光是在天上参加法会,而且大部分都是示现天道、人道、鬼道、畜生道的凡夫相来教化众生。所以同为人类,同为鬼类,同为畜生类,互相之间的境界却是千差万别。

阿难!

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

是十八天:是指有色界,四禅每禅三天是十二天,四禅天又多一个无想天,是不是十三层天?再加上五不还天的五层天,就是十八层天。

独行无交:有色界天人没有夫妻对待,那还有没有儿女啊?没有了。「独行」就是自己,「无交」是没有情欲。要生也是自己生自己,自己由第七层天升到第八,再升到二十层、二十一层……靠自己修行的功夫把下一层天的肉团身扔下来,再到上一层天换一个新的身体。上上胜下下,越上越殊胜。未尽形累:他还有肉团身这种拖累。

自此已还,名为色界:从第二十四层天这个色究竟天往下到第七层天,都属于有色界天。

复次阿难,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若于舍心,明智慧,慧光圆通,便出尘界,成阿罗汉,入菩萨乘。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

从是有顶色边际中,其间复有二种歧路:是第二十四层天顶,有两条岔路,其中一个岔路涉及到三果罗汉证四果罗汉。

若于舍心:舍心就是修舍禅、舍定、舍苦、舍乐这个心。明智慧:是已成就了智慧。慧光圆通:他证空不入空,见道即是证道,在有即是空。因为阿罗汉是证空。而三果罗汉不证空,他明白了是那么回事,但不要那个人我空的灵体。便出尘界:是在尘出尘,不需要入空才叫出尘。成阿罗汉,入菩萨乘:菩萨乘就是要从空出有。这种出法来讲,就是当下变阿罗汉的这种烦恼身——相对而言,四果罗汉是不是还有尘沙烦恼啊?变尘沙烦恼身——当下就是菩萨愿身。他不需要去证个空然后再来出有。

如是一类,名为回心大阿罗汉:实际上就是明心见性的大阿罗汉,证空不入空,修菩萨道。这个最起码是《金刚经》的佛。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觉身为碍,销碍入空。如是一类,名为空处。

这里是讲钝根阿罗汉。

若在舍心,舍厌成就:他跟前面利根阿罗汉都是修舍禅,但他是按部就班,心量小。觉身为碍:因为钝根阿罗汉就是要证空体、证灵体,不要这个肉团身。四空天人也是一样,要把这个肉团身除掉,只想象我们灵体多自在。这个灵体可以跟肉身相对独立。销碍入空:他这个灵体当下离开肉身,但是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的存在,而且比有身体的时候更加自在。

如是一类,名为空处:这进入了天道第二十五层天,也是四空天的第一层天,叫「空无边处」。他已经没有肉团这种障碍,而归于空处,和虚空成为一体。阿罗汉到这个时候就相当于一只眼睛,佛法里也讲,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沙门一只眼,他眼睛看到的都是他。这个无边处就是没有可以分别的这种界限。

此界天人寿命是两万大劫,身高没有了,他没有形段了,是无边的高,同时是不是无量的小啊?在这个时候相对而言,他得到了那种小大不二的法味。但是这个阿罗汉还有我执,也就是法我执——这是我,我所面对的外界是他,他看到山河大地还是山河大地——但是他一念要怎么来怎么去,山河大地不能为碍。

诸碍既销,无碍无灭,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如是一类,名为识处。

这是四空天的第二层天,也是第二十六层天。注意,我们是顺着阿罗汉这个天讲下来的,但在四空天里除了有三果罗汉来证四果罗汉,还有凡夫外道来证四空天。我们先讲阿罗汉这个层次。

诸碍既销:这是承上启下。承上,是指第一个空天已经没有肉团身,身根已经销掉了,证到一个灵体。

无碍无灭:这里是启下。前面「诸碍既销」是说身已经空掉,这里进一步把这个心向细处来成就。「碍」是指生尘,灭是指灭尘。「碍」是表记忆,「灭」是表忘记。在这个心法方面来讲,对于前面六根对六尘产生的六识,本来是作为法尘保留在阿赖耶识里,那么在这个时候前面的这种东西都没有了。生尘、灭尘、回忆和忘记都没有了。

其中唯留阿赖耶识,全于末那半分微细:六识比较粗浊,七识也叫「末那」,在三细无明里属于转相。每一个众生都有第七识,所有的第七识共一个第八识,这个第八识叫阿赖耶识。而每个人又执着于自己的第七识,把末那识分成两半,就是前七转和后七转,前七转是对外攀缘,后七转是对内攀缘。当阿罗汉修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他已经离开了六根对六尘产生六种意识,这前一半是不是没有了?是不是就拽到后面来了?后一半攀缘这个阿赖耶识。所以现在的任务是在阿赖耶识里做文章,现在第七识对这个肉团外面六尘已经没有执着了,自然而然「全于末那」,在阿赖耶识里就留着第七识的一半。讲一半是方便说,他有没有减少一半呢?没有。我们这个灵体没有大小,大也是他,一半也是他,那无量万分之一还是他,就妙在这里。

如是一类,名为识处:这个半分末那呢,现在就把阿赖耶识作为他的所缘,这个第七识始终在攀缘。怎么攀缘呢?阿赖耶识的见分是不是他呀?他把那个见分就执着为里面的我。我们这个肉团身是不是相分啊?把它就执着为外边的我。现在他外边的我放下了,执着里面的我,执着在阿赖耶识,把阿赖耶识作为他的所缘之处、攀缘之处,所以叫「识处」,这个心到了这种境界。也就是说,与外面的六根、六尘境界已经远远隔离。这是第一步解释阿罗汉的这种心态。第二十六层天的天人的寿命是四万大劫。

空色既亡,识心都灭,十方寂然,迥无攸往。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

这里是讲第二十七层天,也是四空天的第三层天的境界。

空色既亡:「色亡」是指第二十五层天已经解脱了肉团身,「空亡」是指第二十六层天把空也空掉,心再不对着虚空,而执着在这个阿赖耶识。识心都灭:原来在二十六层天不是还有半分末那在攀缘阿赖耶识吗?到了这一层天呢,攀缘阿赖耶识的那个半分末那也停止攀缘了。所以这个时候只剩下了一个八识。注意,在后面第二十八层天会再作解释,在这里是开始,似乎这个第七识都灭了,但第七识能不能灭啊?不能灭的,它只能转。因为在这个阶段它已经没有分别心。

十方寂然:他已经感觉不到自己和外部环境的存在。迥无攸往:「迥」就是说到底,也没有什么地方好去。第七识这个能缘之心就好像没有个住所一样。

如是一类,名无所有处:心也没有住处,身也没有了,在第二十七层天自己的根身以及所对的虚空、第七识,这三者都不复存在,就感觉不到存在,所以叫「无所有处」。此界天人寿命是六万大劫。

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

这层天是二十八层天中最后一层天,叫非想非非想处天,也是四空天的第四层天。整个三界六道到这里为究竟。

识性不动:这是指阿赖耶识,第八识在小乘法里说为是无分别心,他属于真妄和合之心,他有个真心,你能不能把他破掉啊?你破不了。你的右手能不能打自己的右手啊?再怎么样破也不能把自己破掉,因为我们这个心没有办法死。

以灭穷研:第八识不可以灭,但是这个第七识却打妄想,想让他灭。他只知道一门心思往前干,虽然他想灭灭灭,可怎么样也灭不了,到最后他想当然,可能到了这个程度就是灭了,就是成佛了,就是心已经不动了。因为他没有办法动了,所以就认为是如如不动了。可是没有办法动了不等于就是如如不动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没有见到一心三藏的道理,他就是在一个死胡同里打转,怎么样搞都不能成就。

于无尽中,宣尽性:他并没有把这个第八识灭掉,但他自认为灭掉了,现在已经如如不动了。实际上呢,他还是动,他有灭的这个心是不是还是动啊?没有成佛,他自以为成佛了。

如存不存:他这个能动的心是不是妄心啊?还存在那里,他仅仅是再也不对外生作用了,是好像不存在了。

若尽非尽:他对外不打妄想了,好像是尽了,其实他里面还认为自己已经成佛了。三果罗汉在这个境界上证到四果罗汉;而凡夫在这个境界上,一旦境界毁坏,他就要下地狱。阿罗汉为什么不下地狱呢?因为他已经灭除了三界粗重的见思烦恼。所以「下无卜居」,他下不去,而且阿罗汉在这个时候是不是也是「若尽非尽」啊?他这种定力不会失去。只要他愿意,他能永久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