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第67讲 (第1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楞严经讲记第八卷

阿难!

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这是画龙点睛,十二类众生每一类众生都具足其它十一类众生的特性——我们现在虽然是人道,但是有没有佛菩萨那个光亮啊?有没有鬼畜的那种黑暗呢?都有啊!

换一句话说,那十二类众生每一类众生有没有其它十一类众生的那种特性啊?都有。但是我们在显现为某一类众生的果报的时候,它这种特性占主导地位,为主流。明白这个道理至关重要啊!

重要在哪里啊?我们有佛性、有鬼性、有畜生性……我们学了大法后,这个金刚种子是不是会成为主流啊?八识田中强者牵,最强无过于一心三藏金刚种子。由此你就知道佛为什么讲受持一句《法华经》,生一念欢喜心,蒙佛授记。

犹如捏目,乱华生:所捏之目可说为真如、空如来藏,所乱之华可说为虚妄、不空如来藏。「捏」,有捏必有放,是不是智慧妙用啊?所以把这个「目」作为法身功德,把「华」作为化身功德,把捏和放作为报身功德。三个功德、三个如来藏,相互对应。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是真真如性,就是一个心。真真如性既不是真也不是妄,既不是空也不是不空,也不是空不空,但是它可以现空、现不空、现空不空。所以当真真如性显现出「捏」这个报身功德的时候,当下是不是就显现出乱华——不空如来藏这个虚妄之相啊?当真真如性不捏了,是不是就显现出那个目啊?这个时候能不能看到出乱华了?是不是当下就显现出真如?

注意,要善于用《楞严经》前文解释后文,后文解释前文,有时候把《法华经》跟《楞严经》互相来解释。这就是以经解经,再加上会打比方,你就是一位相对圆满的讲经法师。而不可以老是打官腔,抄着别人的腔调,变来变去就变成自己的讲稿。讲经说法可不是这样。

颠倒妙圆:这就是在讲前面的二转依号。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真净明心」当下是不是「虚妄乱想」啊?在这里是讲具足十二类众生颠倒妄想。那再到下面来讲,是不是具足六十圣位的菩萨啊?我们当下是不是就是十二类众生?当下是不是六十圣位的菩萨呀?这一个人当下就统统具足。这个茶杯盖尽足以为一真法界,要明白。

汝今修证佛三摩提:你想成佛,非《法华经》《楞严经》而不可。于是本因元所乱想:「本因」就是真心本来面目,烦恼心、菩提心都是本因,都是真心本来面目,只看你怎样把握而已。立三渐次,方得除灭:三个渐次只是我们修前的一种准备而已,真正的修行还在后面。

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这是打比方,我们的真心随净缘证圣果,他有前方便。一个瓶子里装的是老鼠药,这里叫毒蜜,我们光把它倒掉,里面是不是还有残渣余液啊?这是比喻心里还不清净。

「除去毒蜜」,这是持戒,三皈五戒,去除粗重的见思烦恼。「以诸汤水并杂灰香」,然后用汤水再冲一冲,是不是又除去一部分呢?「汤水」是表定力,不光这些事情不做了,还要想一想为什么不能做,做了以后会造成什么后果,始终处于这种禅定观照之中。「并杂灰香」,开水冲一遍还不够,还有味道,所以再搞点灰香,继续擦洗瓶子,这是表慧力。慧力是不是带有创造、明性呢?这是用心更细了,也就是想一切办法把烦恼习气要清除,好把心定在修证过程中。当然这本身也是一种修证,但这只能是作为战前的准备工作。「后贮甘露,「甘露」就是证如来果位。以后在这个位子上慢慢地佛有些具体的标准在这里,我们去对照。

云何名为三种渐次?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二者真修,刳其正性。三者增进,违其现业。

三种渐次:就是分三个阶段,我们达到一种境界。

一者修习,除其助因:「一者修习」,第一个过程实际叫助习——辅助修习。「除其助因」,它不属于根本戒,属于我们要注意的一些方面。但你不把这个问题搞明白,你很难安心。比如抽烟、喝酒属于叫遮戒,它不是根本戒,但是你很可能会在犯了遮戒以后引你去犯根本戒,所以我们要先除掉这些助因,先从比较容易改正的地方下手,由浅处往深处走。

二者真修,刳其正性:「真修」难度比较大,就要真刀真枪地去纠正我们最难改的习气。比如吃喝玩乐、杀盗淫妄,必须改。这是进入真修行,但仍然是修正果的前方便。这是第二义谛的真修行,还没有讲到第一义谛。「刳」,像尖刀一样剔除,很认真的,一点不能留有含糊。

三者增进,违其现业:增进就不一样了,在前面已经做好准备的前提之下,已经在细心改正了。这里就是我不能再犯。改正以后仍然会时时有境界来考验,这个时候通过定慧来守护好身、口、意这三业,这叫「违其现业」。下面分别来解释三种渐次。

云何助因?阿难!

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

段食:我们吃的饭是不是有形相、有数量啊?欲界众生用口鼻之根分段而饮啖,以滋养身命,称为段食。触食:比如我们看到苹果、菠萝,会有一种食欲,贪味比较重的人可能口水还要出来。思食:眼睛看不到,但是头脑里能想到,往往通过想到的那些东西也能增加身体能量,称为思食。识食:是一种意识心。

这四食呢,在欲界灵性比较高的众生都能具足。鬼一般是触食。禅定功夫的人是思食,第七层天往上,他想一下子,这个能量就来了。这是比较殊胜的思食,还有稍微劣等的思食。望梅止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四空天的天人不存在思食,他认为不需要吃饭,认为有一个我就存在,就是生命,他就是这个意识心。地狱道众生既没有段食,也没有触食,也无暇去思食,他不会去想,也没有时间给他想,但他也是识食,他认为我就是在这受苦的,他知道有个我在,就可以维持这种生命。

想明白这个道理很重要啊!

有个故事说来很有趣:一个老子因为儿子不孝顺,躺在那里一年的时间不给他吃饭,想把他饿死。结果他就是饿不死,人家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我也不知道啊。我就总是看到房顶上有块咸肉挂在那里,所以我就饿不死。」结果人家一看,是一双烂棉鞋吊在那里。这个不能讲它是触食,因为他没有东西吃,也不能讲它不是触食,他看到那个东西就有能量。把触食跟思食是不是结合起来了?

一切众生皆依食住:我在这讲经,就是以法喜食供养你们,每天请客两场,上午一场,下午一场,无遮大供,来者欢迎。

阿难!

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

这里佛打了个比喻。

食甘:就是众生学习正法,即可成佛解脱。食毒:就是众生学习邪法,即得生死轮回。有几种不能食用,它会污染我们的心态。故死:不一定就是指死,也是指会给我们修行造成障碍。

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

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哪五种辛菜呢?佛在《楞伽经》就讲,葱、蒜、韭、薤、兴渠。葱、蒜、韭我们知道,薤可能是小蒜这一类。兴渠在中国没有,是印度特产。这五种菜为什么不能吃呢?

是五种辛,熟食淫,生啖增恚:「熟食淫」,如果煮熟了吃,会增加人的男女淫欲心。把这些断了以后,慢慢就会淡泊这种夫妻生活。「生啖增恚」,生吃呢,会增加人的嗔怒心。像很多北方人就喜欢搞个煎饼,把大葱一包就吃,往往这种人脾气比较暴躁。这两种情况对于我们修道人来讲都是很敏感的障碍。

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你不断五辛,即使讲经讲得再好,即使能够宣讲三藏十二部经,十方天仙都会远离你去。因为你开口就是臭的。

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饿鬼欢迎你吃,为什么?你吃了以后,他抱住你去亲嘴,可你并不知道。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为什么?嫌其口臭。

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大力魔王可以示现佛身来对你说法。「非毁禁戒」,抓住你这个人喜欢吃葱、吃蒜,告诉你吃着快活就行了,这些戒律不重要,让你跟他去同流合污。「非」就是诽谤,「毁」就是破坏。「禁戒」,「戒」是大的方面戒律,「禁」是小的威仪方面。「赞淫怒痴」,称赞男女生活,称赞互相之间搞人我是非,称赞吃肉喝酒,这个「淫」和「痴」包括各种各样的恶习。说什么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啊——这是一种狂慧。大乘心戒法门是一修一切修,并没有诽谤小乘戒。小乘戒如果不持,你连人身都不可得;我们修了大乘戒,就能更好、更圆满地受持小乘戒。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不持戒,命终之后可以得到魔王、魔民、魔女的福报,但是这个福报完了以后下无间地狱。

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永断五辛」,这是第一个渐次,比较容易做到。

云何正性?阿难!

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

以火净食:无非是吃了以后,我们心情比较平和。修行人不可以修得太野蛮,都是像菩萨那样心平气和,是达到这种作用。无啖生气:就是不要吃那些没有煮过的蔬菜,水果又当别论。这一段是讲「刳其正性」,主要是断除男女生活,断除酒肉和五辛。

阿难!

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楞严经》对淫欲、杀生这两件事情,前后反反复复强调,这是真修行最起码的标准,这个问题不解决,你是假修行,而且讲得很干脆,你不能出三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