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第67讲 (第2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万恶淫为,「犹如毒蛇」,咬你一口就能要你的命。「如见怨贼」,「怨贼」是来杀人越货的,跟你有仇。世间法还有酒、气、财、色四把刀要戒的说法。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特别是对出家人而言,你必须要做到,在家人也要引以为戒。

「四弃」是杀、盗、淫、妄,修小乘法犯这四戒其中之一,你是断头罪。怎么「弃」呢?永远被弃于佛法大海之外。这是小乘法的规矩,对女众还另外加四弃就是八弃。

那另外四弃呢?第一,摩触——女众是在男女关系方面,你与这个(染污心)男众接触了就属于断头罪。第二,屏入(八事)——没有第三个人在场,男女二人在一起不可以关门,不可以拉窗帘。第三,覆藏——你受到男众的侵暴,你不去向方丈住持揭露,就算作你认可,一样的罪过。第四,随顺——更不用讲,虽然你是被动的,但你随顺了。所以修小乘戒,在事相上的要求特别严格。只要犯一项,你怎么样忏悔都忏悔不掉,只要你犯了就没有救。

「执身不动」,这四弃、八弃能够执行好的,也就是说身体不动,身戒就可以算作清净的。身戒包括身三、口四——身三就是杀、盗、淫这三戒不犯;口四是妄言、绮语、两舌、恶口。

小乘戒重身不重心,所以要成道就不容易了。明心见性不用谈,成佛往生没有份。到了大乘戒就不一样了。明心见性之人可以忏除一切的罪过。不管多大的罪,只要你明心见性,给你一笔勾销。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感恩《法华经》《楞严经》?你明白这个道理,当下就成佛。所以我们从头到尾都要好好地理解佛陀的良苦用心。就这么一个法,早晚上床,一起天亮。好人、坏人平等成就。可是古今中外有几个人来认可这个法呀?因为这个法太简单、太省事、成就太快太大,所以反而不容易让人相信、让人认可。

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到这里还是归结到修持如来藏心法。「清净律仪」,就是三聚净戒。「执心不起」,你连破戒的心都生不起来,就更不可能有破戒之行。

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禁戒成就」是在开智慧的基础之上。断淫,是不是就意味着不生啊?因为欲界众生唯以男女之淫来生儿育女。断杀,在这个身相上你生生世世就不会遭到被杀这种果报,因为你已经没有杀心了。

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不偷人家的就不欠人家的,就不存在来世还债。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沾光,也没有一个人会吃亏。整个世界展的总趋势,无非是一次一次地在平衡。世间还有欠债还钱,杀人偿命的定律。一次战争、一次瘟疫、一次地震、一次水涝、旱灾,都是我们众生的心在造业,都是众生的业相互偿还。

所以我每到一处都狂呼乱叫,希望大家都来共同承担如来家业。这是救世的法宝,这才是真理!

国际歌是不是唱的要为真理而斗争?我们就是要为真理而斗争!

不光是要救护人类,还要救护世界一切众生!

不仅是救这一代,我们还要救生生世世!

菩萨的心量何其伟大!

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只有你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你才能真正地深刻体会我今天在这里拍桌子打板凳、狂呼乱叫是为什么!

因为这么简单的道理就能解决不可思议的复杂的大问题!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一个人如果能够真正做到杀、盗、淫、妄百分之百的清净,这个人已经很圆满了,很不简单了。「不须天眼」,在肉眼这种功夫上,就能得到类似天眼的那种自在功德。说明他的心已经开始与佛道交感应,也就是他的信念很真实,即使没有亲眼看到,他都能深信不疑。

睹佛闻法,亲奉圣旨:没有佛在前面说法,他感到这些法就是佛说的,他就相信有佛。这就是定力和智慧。得大神通,游十方界:他还没有了生死,还没有得到神通,他就深信不疑自己一定能够得到这种境界,这是种信力。

宿命清净,得无艰险:他知道过去世造了无量无量无量恶业,现在受持了圆满的净戒,从此与六道轮回画了句号,是不是自己印证自己啊?这是修大乘佛法前的一种心态。

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叫断习,这个习叫正习、是根本习。第一增进是助习,是次要的。虽然是次要的,但也是我们一个必经的过程。当然这两个习讲起来有次第,行起来没有次第啊。

云何现业?阿难!

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第三种渐次前面讲了,叫「违其现业」,不让已经断除的习气再来死灰复燃。我们断了三业以后,今后的任务仍然是继续「违其现业」,使过去的习气不要再重新生,要保持一个过程。我们心是不是就逐步地圆融了?那你的品位也就在随之提升,定力也就在随之加深。下面看这段经文。

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前提是他已经断除了杀盗淫妄的恶业,断除了五辛那种遮业。「心无贪淫」,戒淫之初,虽然身不淫,心是不是还难免呐?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就保持心态的平衡,慢慢地把这个事情就忘记了,形成习气了,心得清凉。我们有某一种习气的时候,你只要用心,一年半载就改了。就怕你不用心,不一定非要出家或者不出家。

有些人来听经总是思前想后,我来了家里怎么办……我看你来了以后家里也没有闹地震,也没有失火,也没有哪个去自杀。障碍我们的都是自己,是你自己决心不够来做为一种借口。其实你何必找借口啊?你是为自己修行,不是为师父修行。凡是来听经的人,是不是都很开心呐?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我们道场就始终就一片光明,也一样难免要有一些阴暗的事情、莫名其妙的事情。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所以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这是从「心无贪淫」这一点启,只要我们会用心,也可以心无贪吃、心无贪玩,是不是一样的道理啊?要把经文圆融观照。

「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不多流逸」就是还有攀缘,但并不是刻意地去追求。懂得了修行的道理,谁也不会像世间人那样一天到晚去吃喝玩乐。不仅浪费钱财,浪费时间,更主要的是还坏了我们的习气,为来世造下了障碍。而且看到人家如何挥霍福报我们一点点都不眼红,反而生慈悲心才对。

因不流逸,旋元自归:过去是出流攀缘名闻利养,现在是离开名闻利养,归向真如本性,叫「因不流逸,旋元自归」。

尘既不缘:对名闻利养不再攀缘。根无所偶:离开六尘,六根还存在不存在了?不存在。你对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这个我执是不是也渐渐放下了?放下了六尘的同时就是放下这个内六尘,就叫「根无所偶」。在某种程度上是不是变成聋子的摆设?这个时候我们继续攀缘六尘,就是用它来弘法利生。

反流全一:「反流」,反三种妄流——有色流、无色流和欲流。过去都在攀缘色、声、香、味、触、法那种流,又在攀缘所谓无为法那种流,那这种攀缘是不是还是自己的欲望这种流啊?因为有我执。现在反过来了。「全一」,是回到一精之明,回到真心本来面目。六用不行:「六用」,特指六根攀缘六尘,再产生六种意识心这种受用。「六用不行」就是「违其现业」。

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十方国土」,整个尽虚空遍法界是不是十方净土啊?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个我。「皎然清净」,在见道位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这就是锦上添花,更加殊胜。

身心快然:外不攀六尘,不执着有,不为法执所束缚,同时又内不执着空,不为所谓的那种智相、我执所束缚,所以「身心快然」。妙圆平等:在经典中像「妙圆平等」这一类的词语用得太广泛,含义是大同小异——一切的万法圆融、圆满、圆通。所谓圆融,没有哪一法不包容哪一法、十法界次第圆融,十二颠倒次第圆融,十八界次第圆融,都是一念变现。真心本来面目大光明藏不舍一人,不失一法,不缺一时。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无非一人一念之所变现。也可以说,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互别为别,互总为总,都是我们一个念。大至佛刹,小至微尘,一根草丝缕结,尽足以为一真法界。这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妙理、妙体。你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妙智;在见道位你已经解脱了一半,叫妙用;你进一步历事炼心修证,乃至达到究竟极果如来,那才是真正的圆满之妙。这叫「妙圆」。所谓「平等」,任何一个法都本来具足这种智慧德能,在佛不增一丝一毫,在众不减一厘一分。

获大安隐:到了这种境界,你们感到安不安稳呐?先解除对死亡的恐惧感,其次是解除部分的对烦恼的那种尘劳之苦。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一切如来」,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一切如来,天人鬼畜、泥巴瓦块一切如来。「密圆净妙」是解释一切如来的特征。

所谓「密」,就是法身之理体、本体——尽虚空遍法界,空、有、中、有情、无情、贵贱等无量万法,都是一个本体。这个法佛不讲谁也搞不明白,在《楞严经》叫「奢摩他」,在经题叫「如来密因」。我们破了天机,解了密因,因为此举,我们最低保障线是从此永远不落六道轮回,不可思议啊!

所谓「圆」,是讲报身功德、报身智慧。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已经证得了报身,你开智慧了。你懂得万法之间相互的关系、相互的转变。

所谓「净」,是化身功德。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化生之法即是先见法身,再得报身,后修化身。

所以后面跟一个「妙」,就妙在这三身功德我全部明白了,这三身功德我刻骨铭心地深信不疑我全部能够证得;妙在还没有开始修,没有开始证,我就知道我现在已经成分真即佛,再修再证就是成圆满之佛;也妙在能够一步登天,这是「妙」。

皆现其中:这里既有见道位,又有修道位、证道位。圆顿大法的见道、修道、证道,是即见即修即证。他可以成就于一生,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这个法简直是妙极了。

是人即获无生法忍:最低是小乘阿罗汉的无生法忍,乃至通教、别教初住位菩萨的无生法忍。这是修圆顿大法前方便,可以与后面的「干慧地」一致起来。所以前面三种渐进、三种次第都是为了圆满于无生法忍。注意,这三种次第可以成就于一念。

比如说现在有一个人,中午还吃肉、喝酒、吃辛,还有种种破戒行为;但当他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了,马上就下决心把这一切东西全部断掉,他说断就能断,这就是证到无生法忍,因为你明白了一切万法都是我一个念。注意,这还是证道位的无生法忍,你心已经定下来了。

从是渐修,随所行,安立圣位:「从是」,就是从破除灭相无明,从证到无生法忍这个位置来开始渐修。这里妙就妙在小乘人无生法忍与大乘人无生法忍可以同时渐修圣位,乃至于前面来讲,连六道凡夫都可以渐修。在前面观世音菩萨那段经文里,藕益大师是不是这么解释的?但是由于因地用心不一样,果位也不同。前面的三增进是三位,后面还有五十七位。如果按照一般的说法来讲,从初住位开始起修还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么在这个位置来讲呢,我们还要注意,后面还有个十信位。那么在这里的无生法忍还不能讲那是圆教初住位,这属于在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之前,就是无生法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