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第56讲 (第2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佛以不变随缘为动,随缘不变为静」,这里的佛应该是圆教菩萨。如果是佛的话他不存在修。前面六凡也好,二乘也好,他见的这个道见得不圆满,信心不足,必须修证才能达到那个位子。有道无道,自己知道。凭我们自己本有的智慧,这个法你信不信?对这个法真正地刻骨铭心地深信不疑,你回家会高兴得在地上打滚,一个人躲起来狂呼乱叫:我终于成佛了!

「又不变随缘,故非动说动,非静说静」,随缘不变,随缘是不是动了?

「随缘不变,故动亦不生,静亦不生」,这是证到常寂光净土。「真善妙色」,这种情况是位在妙觉,究竟成佛。这个「动静二相」是这样。

下面是「闻所闻尽」解这个根结,看藕益大师怎么分析。

「六凡以六根为能闻,以六尘为所闻」,我们这里还是讲的以耳根为能闻,以声尘为所闻,这样讲觉得更贴切一点。但我们讲到耳根一定是要代表六根,这就是前面佛讲的,六根横向解结,一亡六亡;纵向解结,六亡一亡。「以声尘为所闻,岂有自他之别」:那么解除了六根之结,就越了同居土见浊(破人我执),位在七信,越了同居土见浊就生到方便土了。

「二乘以慧耳为能闻,真谛为所闻」:慧是见空性,这个真谛是指人我空的偏真涅盘,还没有达到通教禅宗的那种人我空、法我空,所以他这个人我空叫偏真。因为他已经证到这种真谛,他要越这种境界,就对着他来思维观照,以真谛为所闻。

「起无我见」,就是(破法我执),位在十信。

「菩萨以法耳为能闻,俗谛为所闻」,这个菩萨是指明心见性——见到空性的禅宗菩萨。怎么叫「法耳」啊?他已经没有人我见了,他已破除了一分法执,所以叫「法耳」。过去把「俗谛」判为无明相,现在从空出有来观照俗谛。「为所闻」干什么?修道种智,修分别智;这就是通教菩萨从空出有,大做佛事。那么解除了这个根结就越了「亦空亦有,亦我亦他」这种实报庄严土的见浊,位在初住以上。

「佛以佛耳为能闻,以中谛为所闻」,这里的佛实际上就是圆顿大教的菩萨,我们在这里都是佛耳。佛在《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三》讲,大乘行人这个肉眼就是佛眼,那肉耳是不是佛耳啊?这个是一致的。所以讲「以佛耳为能闻,以中谛为所闻」,中谛就是别教菩萨的境界了。通教执空,藏教执有,别教执着一个中道,亦有亦空。圆教非我非无我,非有非空非中。那么在这种修持的过程中,别教菩萨还可以在初住位以上。圆教修行很简单,几天乃至从初住位以上起修,通过听经闻法可以直接到等觉。《法华经》讲,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不是七地菩萨?

那到了印光大师,把能受持《法华经》的人说为「闻即往生,位齐等觉」。所以到了以佛耳为能闻呢,这个东西往往是一念间的事情。或者一天时间,或者一年时间,要不了多长时间。但是你必须把一心三藏的道理刻骨铭心地搞明白,最低保障线不落六道轮回,最高不封顶,乃至十地等觉,乃至像龙女那样成佛,这个法妙不可言。我这是讲以佛耳来解这个根结,是不是一步登天?

注意,藕益大师在讲解六结的时候,每一个结以佛耳来讲,他都直接成佛。因为他讲解六个结,解每个结证的品位都是一样的。按照《楞严经》的角度,与藕益大师的讲法没有区别。说明对于圆顿大法的人一步登天。

但是我们把握一点,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我们来个糊涂官医糊涂病。如果是修禅宗,你就保守一心三藏,你不要管他什么结不结。到了一定的程度,功到渠成,水落石出。你去刻意地追求到了什么境界,你的心就已经乱了。这是修禅宗的规矩,你就保持一个动静平衡的心态,不要去打妄想分别自己到什么境界了。尽管这样,圆顿大法还是把它判为坐鬼窟窿。但对于明心见性的人来讲,坐鬼窟窿照样成佛,时间有长有短。

这是讲佛,「以中谛为所闻」,就是破中谛。佛不住生死,不住涅盘,不住中流,但是必须明白,是在中谛来破中谛。当一切破了以后,破了人我空,破了法我空,连中谛也空了,是不是一切都现出妙有来了?怎么妙有啊?有形有相也是妙有,无形无相也是妙有,那个中谛是不是还是妙有啊?所以圆顿大法在有说空,在空说有,在中说非中,在非中说中。为什么?破来破去都是自己一个人。

我们把这个道理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你一步登天啊!

因为这个方法成就这么简单,这么容易,自古以来很少有人能信。包括《大方广佛华严经》那些别教位的菩萨都不能相信,别教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共五十个位次,只有从初地以上的人才能相信,前面四十个位次都不相信,他没有办法接受这个法。所以今天在座的同修能接受这个法,你自己印证一下你是什么级别,你就知道你过去世中修行的道行。

其中也有百分之一的人,比如说他过去世什么也没修行过,但是他能心态平和、柔软地来接受,便宜给他占光了。早晚上床,一起天亮。那么这上面从六地凡夫一直到佛,这个《楞严经》是不是真正三根普被啊?这才真正是三根普被。修禅宗的人一定是上上等根机的人,你没有办法去形容他那种顽强的意志力。祖师大德看到外道苦行,怎么说啊?如果让他闻到正法,刹那常住!

刹那是二百四十分之一秒,这么快他就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他这个心力不可思议。我们想都不敢想象睡石板凳、睡玻璃渣、吃烂泥巴,再冷再热的天都是一丝不挂,甚至请人家把自己两只脚扣起来倒挂在树上,修忍力,修耐力。这才是上上上上等根机的人,虽然他不会受大苦,可是他遇不到正法,只能得一些鬼神道的福报。这个法你真正搞明白了,相信了,你要嚎啕大哭一场。你那个大慈悲心油然而生。这几千年以来,多少人都在受苦受难,都在盲修瞎炼,执迷不悟。他们可怜到极点却自以为是,还瞪着眼睛诽谤正法,诽谤善知识。之所以不敢相信,就是因为这个方法太简单,成就太快。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呐?「老子修了无量劫,老子这一辈子起码都修了几十年,还不知道明心见性叫什么东西,你怎么就成佛了?」你把脑袋砍了他都不相信,他都不服气。这样的人多得很呢!

菩萨下位不知上位,自位不知他位。你可不要对别人乱打妄想。特别是这样的法,你听一堂课,一时半刻你就可能成为大菩萨。所以依法不依人,依了义法不依不了义法。

虽然前面讲是讲六道凡夫怎么样,二乘人怎么样,菩萨怎么样,其实大家明白吗?六道凡夫也好,二乘人也好,如果真正把一心三藏道理搞明白了,是不是都是从佛的位置起步啊?是不是都是佛耳能闻啊?不管是谁,《法华经》怎么讲的?能够一念法喜《法华经》,就是如来使,就是阿惟越致,有没有什么七信、十信、初住啊?

「尽闻不住,觉所觉空」,这是解第四个结,「觉结」。我这里仍然是按照藕益法师的解释来给大家作一个说明。六道凡夫在这个问题上是以六根、六尘为所觉,以邪慧为能觉。因为他这个时候还没有开智慧,但邪慧是不是也是智慧呀?相对那个正觉智慧来讲,它是有漏,所以它就成了见思烦恼。邪慧——我就是我,六根、六尘是我所。那么通过观照,心由粗变细,由暗变亮,观到所感觉的这种粗心消除,它的位置就越了在同居土的烦恼浊,位在七信。

二乘修行人以真谛为所觉,因为他已经证到了真谛,证到了人我空;以空慧为能觉,证到人我空是空慧。他这个时候明明白白,知道自己的分段生死已经了脱。那么进一步把心变亮变细,把这个一念觉来觉到我已经证到四果罗汉了,把这个觉破除掉了,也就是破除一分法执而方便有余土烦恼浊,进入菩萨的实报庄严土,果位在十信位。大家注意,前面的七信到后面的十信位等等都只能作为参考,不要当真。这是藕益大师的方便说。他也可以直接到妙觉位,龙女还在畜生道,她都直接到妙觉菩萨。

「菩萨以二谛为所觉」,这里的菩萨已经证入人我空与法我空,他马上就明白,这一切万法都是我啊!

所以这时他不需要佛再来关照,他可以直接就从空出有,以空和有这二边作为所觉来观照,当下就转过来。

「以道慧为能觉」,在这种情况之下,心由粗变细、变亮,并且越出这种境界,就出这个实报庄严土的烦恼浊,而证入常寂光净土,果位应该是在初住位以上。

「佛以中谛为所觉,以佛慧为能觉」,大家要注意,这里的佛,实际上就是讲圆教菩萨和别教初地位以上的菩萨。所以别教初地以上的菩萨可以列入圆顿位。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心会进一步变细、变亮,可以说从初住位一直到妙觉位,他可以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这是讲在破除第四个结,「觉结」。

「空觉极圆,空所空灭」,这是破除第五个结,「空结」。

六道凡夫在这个位置是「以有名生,以无名灭」。所以六道凡夫一切的行持都叫有漏之行,不是漏在有中,就是漏在无中。那么通过见了一心三藏以后来观照,或者通过无量无量劫那种外道苦行来观照,能够出这个境界,就能够出同居土这个众生浊,果位在七信位。

阿罗汉、辟支佛这二乘修行人呢,他以生死为生,偏真为寂灭,但这还是有漏。所以心由粗变细、变亮,出这种境界。也就是说把人我空这种境界空掉,就出方便有余土这个烦恼浊,位置在十信位。

通教菩萨和别教十回向位以前的菩萨,都是以二边为生灭,这个二边就是空如来藏和不空如来藏这两边,也就是真空和妙有这两边为生灭法,中道为寂灭法,证到了中道是寂灭。

「成漏无漏行」,「漏」还漏在中道,「无漏」就是把两边圆融为中道。但中道还是有漏,仍然带有次第三藏这种境界。那么通过进一步地观照,就可以破除了这种境界。

「则大道心众生浊」,位置在初住位以上,圆教初住位以上,他已经达到一心三藏的境界。

注意,圆教一心三藏已经不是那个什么所谓的中道。圆教的中道是第一义中道,了义中道,它包容一切的万法。别教的中道是不了义中道,是亦有亦空。圆教的中道是非有非空,即有即空。所以菩萨在这个位的果位是初住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