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第48讲 (第2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同于交芦:这是打比方。「交芦」是个什么东西呢?水里长出两根芦苇,但是它是连在一个根上,两根交芦之间是通的。如果把这一根砍倒的话,那根芦同时也倒。看上去是两根,其实是一根。所以这里比喻什么东西呢?六根、六尘都是相分,你能不能讲这个相分六根、六尘是见性变出来的?不能讲的,它们都是一个东西。我们在没成佛之前,包括阿赖耶识都是空中花,阿赖耶识清净了以后变成第九识,变成真,还是空中花。圆顿大法的真叫真真如性,包括妄在内都是。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这四句话口头禅要记好,作为座右铭时时提起观照。

以气球手套为例(此处配合看光盘容易理解),大家已经知道,我们外面所有知道的东西是菩提知也好,是烦恼知也好,是不是都是这里(手套中间空性)来的?这个东西是不是知呀?没有这个东西,它知不知呀?所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虽然它不动心起念,但它无所不知。

比如,你头脑里没有想老爸老妈,虽然不想,你知道不知道你有老爸老妈呀?这就是般若,这就是心法。但由于总有那么个特定的时候,动了一下念,这个见分就跑出来了;那当这个见分跑出来的时候,它自己跟自己站到对立面了。如果是佛知佛见的时候,对立面就是我,我就是对立面。由于它第一次跑出来没有经验,结果反而自己造成了对立面。这个时候就看到这里(各个指头——万法万相),就忘记这里(手套空性——自性本心)了。它一直往外看,时间长了以后就忘记了回家的道路;然后它有了依赖性,依赖了它以后,是不是知见立了一个知了?它执着在这个知上,是「即无明」。无明从这里开始。

「知见立知」,「知见」是第九识,本知本见;「立知」是立了一个七识、八识,是无明之本。它本来跑出来好玩,结果执着在这里了。它现在只往外看,不往内看。所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由这个无明本生了相分,进而现出了十法界万法。

「知见无见」,怎么「无见」呢?在这个东西(手指头)明白了,不往这里(手指头)看了,放弃了,要自流出来的见。那「无见,斯即涅盘」,怎么涅盘了?它虽然无见了,我们那个见能没有吗?你有办法把自己的见灭掉吗?它这里(手指头)没有了,自然回到这里(手套空性)来。原来的时候是离开了这个涅盘山,来到了这个威虎山;现在离开了威虎山,是不是回到了涅盘山啊?涅盘涅盘,有没有哪一样不是我呀?在这里(手指头)是不是都是我?虽然「知见无见」,但它有没有把这个六根挖掉啊?当下这个六根、六识就转识成智,要明白。

无漏真净:有没有哪一样不是我啊?一人不舍,一法不漏,一丝不失,一时不缺。

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十法界都是我们一个念,哪有其他人呢?自古以来佛门内部就有一种邪知见,认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真心,将来每一个人都会成为一尊佛,而且振振有词——你看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日月灯明佛……告诉大家,无量的佛就是一个念,无量的佛就是一尊佛,无量的佛就是你,无量的菩萨也是你,无量的泥巴瓦块还是你,都是一个东西。但同时当下又是无量的你、我、他。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下面这段偈颂无比重要,这是对前面四卷高度的概括和总结。佛的良苦用心就体现在这里,就在这段偈颂里点明、提示。大家务必要认真体会,拿出百分之百的细心。

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

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

中间无实性,是故若交芦。结解同所因,圣凡无二路。

汝观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无明,明便解脱。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陀那微细识,习气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开演。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

弹指无学。此阿毗达磨,十方薄伽梵,一路涅盘门。

真性有为空:有为就是不空如来藏,十法界有形有相的万法都要空掉。那个「真性」是把有为法空掉以后,证得人我空和法我空,再把这个「真性」也空掉。所以下面这个「空」等于是三空真如。怎么三空真如呢?把这个真性空、有为空都空掉,也就是圆教的双非法门。

三空真如有两种理解法:第一呢,把人我空和法我空这两个空给空掉了,是不是第三个空啊?再把空掉前两个空的这第三个空也空掉。第二呢,空掉一个有为法,空掉人我空,再空掉法我空,这是三空真如。也就是「真性有为空」这个「真性」,就是从《大方广佛华严经》到《金刚经》所见的那个空性都要把它空掉,这两部经典是不了义大乘、权教大乘,所以这个空都空掉以后呢,这叫真真如性,这才叫了义法,这就叫一心三藏。把有为法空掉了就见到空性,把空性再空掉,从空出有,又见妙有自性,所以叫一心三藏。

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如是我闻」,如是我,我是如,我如是。所以如是我闻,如也是是,是不是就把如空掉了?是就是如,是不是把是也空掉了?空掉了如的当下是不是是啊?空掉是的当下是不是如啊?这个双非法门叫双遮双照,即遮即照。否定了空当下就是有,否定了有当下就是空。看上去双非,实际上是双即。这第一句偈颂是不是石破天惊呐?应该不应该开悟啊?

你想一想,「真性有为空」,那佛法剩了多少啊?就剩了一句话,不就是一心三藏吗?明白了一心三藏,因缘法也好,自然法也好,都是戏论,都无实义。你把这句话刻骨铭心地搞明白,当下大解脱。但是这句话你可不要变成断灭空,那是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了。空掉了有,当下空性是不是现前?空掉了空性,当下妙有是不是现前?所以真心本来面目非虚妄非真实,它可以随缘现虚妄现真实。所以虚妄是不是我?你把虚妄破掉了,连这个真也是虚妄;你说这个虚妄是妙有,好,这个真也是妙有。要明白这个道理。

缘生故如幻:「缘生」这是讲有为法。「故如幻」,「故」,此处通「固」,本来、原来之义。因缘法、有为法固然是幻。为什么固然?你可不知道,那个无为法、那个不生不灭的法也是幻。所以下面跟着就是「无为无起灭」。

无为无起灭:「无为」就是灭尽定。怎么灭尽定呢?也就是灭受想定,包括通教菩萨在内的连佛的三十二相都灭,这就包括人我空、法我空在内。「无起灭」就是无生灭;「无为」,就是无起灭,无起灭就是无生灭;「无起灭」,是讲人我空、法我空,要破一切相见空性。

不实如空华:如果解释成「不实故如幻」,是不是一个意思啊?「空华」就是「幻」呐!

所以前面佛讲「缘生故如幻」的言外之义:你可不知道呀,缘生法固然是幻,而那个无为法,那个不生不灭的法也是「如空华」呀。「空华」,前面已经解释过多次了,是随缘变现出来的虚幻。前面不是破相见真性吗?而在这里见的这个真性还是空(虚幻)的啊!

那么前面佛把它说为虚幻,到了这里我们就明白,这个虚幻是不是都是我啊?都是真的。再次告诉大家,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生非灭,非不生非不灭。它可以随缘显现生显现灭,显现不生显现不灭。所以显现的话,不仅无生法忍是我,有生法忍是不是也是我?由此看来,《楞严经》就是讲心法。

要明白佛的良苦用心。从七处征心到十番显见就是破有为法,先来见一精之明;等见到一精之明以后,就告诉我们这个一精之明、这个见性也是空花;等我们明白了见性是空花以后,那个所谓的能变现出一精之明的真,到这里也变成空花了。那我们就知道,那个见精是由真变出来的吗?那个十方的万法是由真变出来的吗?不是啊,是「真真如」变出来的。

言妄显诸真:佛讲三藏十二部经是不是在显真啊?显了个什么真啊?显了《金刚经》的真,显了《华严经》的真。下面更有意思了。

妄真同二妄:显的那个真还是妄。为什么讲显的那个真还是妄啊?因为还有能显真的那个真,那才是真,我们的真心非真非妄,它可以显真显妄。既然这个真被所所显出来,必然还有能显的那个东西,所以「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帮我们找到本来面目。这段偈颂我历来强调要背得滚瓜烂熟,要时时提起观照啊!

既然「妄真同二妄」,那么真妄是不是同二真啊?妄当下是不是都是真?妄也好,真也好,都是我们的真真如性显现出来而已。

犹非真非真,云何见所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形无相的空如来藏都不是我们的真性,而依靠这个所谓的真来显出这个见那个见——「见」就是我们的能见、见性,「所见」是我们见到的万法,你还讲什么长短?这是不是龟毛兔角的事?

那么讲真也好,非真也好;见也好,所见也好,都是由我们的真真如性所变现。那既然是变现,真和妄与我们的真真如性是不是一回事?真也好,非真也好,真真如性也好,就是一个东西。要记好,能与所都是一个东西,讲平等都是方便说。这个法重要得要老命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