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第44讲 (第1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汝身现抟四大为体,见闻觉知,壅令留碍;水火风土,旋令觉知,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

这个「见浊」呢,在世间法上与世界观对应。它所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从根本上、从全局上、从战略上来把握对整个世界万法的认知。因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其实前面的「劫浊」才是世界观的基础,那个时候世界观就已经形成,表现在「见浊」上是它的一个方便而已。下面来看经文。

汝身现抟:「抟」,解释为聚集、和合,是四大和合抟在一起。四大为体:地、水、火、风四大形成肉团框架。

见闻觉知,壅令留碍:「见闻觉知」是六根之性。能见、能听、能嗅、能尝、能触、能知。「觉」,包括尝觉、触觉、嗅觉。六根之性是心法,它有主动性;相对而言,地、水、火、风无情物是被动性。《楞严经》讲,「色杂妄想而有众生」。这个妄想就是见分,见分本具见、闻、觉、知等这六种功能。所以与这个色法和合以后,「壅令留碍」,怎么「壅令留碍」呢?四大之法是无情法,是障碍法,本质留碍。「壅」就是障碍,障碍了第七识这个一精之明。留什么碍呢?使它眼睛能见不能听,耳朵能听不能见,等等。

所以这里呢,经文试着调整一下,把「水火风土」放到「壅令留碍」前面,把「见闻觉知」放到「壅令留碍」后面,更好理解。也就是:汝身现抟四大为体,水火风土,壅令留碍,见闻觉知,旋令觉知。

地、水、火、风这四大障碍了一精之明,本来这个一精之明可以使眼睛之见能听、能嗅、能尝、能想,使耳朵之听能见、能嗅、能尝、能想,六根可以通用。就是因为有地、水、火、风这四大障碍了,把它分成了六个东西。之所以分成六个东西,注意,这是讲因缘法,是它现出六个东西。一精之明是本来就有,是因为地、水、火、风这个缘,使它现出了本来的这六种功能。

「旋令觉知」,「旋」就是作用。因为一精之明的六种功用,令地、水、火、风无情物产生知觉性。比如一个人在呼呼大睡,其他人推他快醒,使他产生了觉知性。在事实上来讲,我们身上的泥巴瓦块跟地上的泥巴瓦块是不是一回事?都是地、水、火、风。我们经常讲笑话,当下坐在这里这么多人都是一群死东西,没有一个活的,我在这里也是个泥巴瓦块,为什么我们把它当成是活的?这就是见浊,这就是劫浊,就是五浊。我们变得「容貌汩然」呐,这是真的。

真心本来面目非生非死,非有情非无情,非正报非依报;它可以现生现死,现有情现无情,现正报现依报。别以为真心本来面目就是有情,你错了,它什么也不是,但什么也都是。要明白这个道理。

相织妄成,是第二重,名为见浊:「相织妄成」,谁跟谁相织啊?就是我们六根之性能见的这个东西,与所见的这个东西——这个肉团身也是我们所见的东西——相互作用与反作用,造成见浊。谁也没有吃亏,怎么没有吃亏呢?肉团身由无知变成有知了,那么这一精之明呢,本来只有一种功德的,它现出了六种功德。它有没有吃亏呀?没有吃亏。但是谁也没有沾光。这个肉头本来没有痛苦的感觉的,那现在是不是有了?那见分本来没有烦恼,现在是不是就会生烦恼了?

「见浊」,一般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也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

「身见」,众生都认为肉团身是我;所以要吃好、穿好、玩好。其实这个肉团身,在佛法里不叫我,叫「我所」,是我所利用的一个工具而已。这个肉团身生生世世生住异灭,可是它的主人是我们的灵体。世间有句骂人的话叫行尸走肉,在佛法里歪打正着,就是个行尸走肉。行尸走肉是不是无情物啊?是不是泥巴瓦块啊?可是为什么它活蹦乱跳,我们还把它当真呢?讲笑话,坐在这里的,从讲经的印广师到听经的各位菩萨都是什么东西啊?我告诉你们,都是一堆烂泥巴。一堆烂泥巴在这里,讲的讲,听的听,还搞得跟真的一样。为什么讲这一堆烂泥巴会变成些活生生的东西?我们先来打个比方,过去放电影把那个胶带往机架上一装,通电以后,那个荧幕上男女老少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是不是全部出来了?当下变活了。虽然变活了,但他本来面目是不是一张胶卷啊?在物理上把它叫视觉暂留,暂留什么?下面还要解释。

再打一个比方,现在也还有一些灯泡属于拉线开关,喜欢搞恶作剧的人把拉线开关一圈一圈一圈……圈了十来个圈,然后往下猛一拉,嗒嗒嗒嗒嗒嗒……一那么嗒嗒嗒嗒嗒的时候,那个灯就一直是亮的。其实响十次的话,这个灯一定是亮十次,暗十次。为什么我们见不到暗?这叫视觉暂留,我们先这样解释,明白这个道理就好。

我们的色身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它是无情物(虽然是无情物,它跟有情没有绝对的界限,也是由我们的心所变现),然后由我们这一念妄想来把地、水、火、风这四大搅和在一起,叫「想相为身」,叫色心连持为一体。后面讲「命浊」还涉及到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心的能动作用呢,对无情的地、水、火、风感应道交,作用与反作用,然后使这个无情的地、水、火、风或者意识感觉很低等的心提升,他有了疼痛的知觉,从此我们就感觉有了生命。我们的主人不是这个肉团,也不是能看、能听、能想、能吃饭的这六种意识心,都不是。它是使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能看、能听、能想的那个老板,由它控制这六根,这叫第七识。第七识一秒生灭128o万亿亿次,所以虽然是一堆烂泥巴,但是我们感觉到自己是活的生命啊,在物理上叫视觉暂留。实际上是我们迷惑颠倒的一种情执。那个玩电灯的时候嗒嗒嗒亮,明明有暗现前,却只见亮不见暗,就是由于我们执着于亮光。如果鬼来看是什么?是暗,它以暗为亮。我们是白天出来,正好鬼休息;我们到了夜里休息,鬼出来工作。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破除了「身见」。

有智慧的人修活物,活物就是修里面那个心;没有智慧的人修这个死物,要吃喝玩乐,要长寿,甚至还想肉身飞天。仙人飞天可以过几万岁的寿命,他这个肉身修得很坚固,死了以后肉身不烂,正好给一些妖精鬼怪来附在上面再次利用。心法不可思议啊!

要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啊!

我们执着了它,就会被它束缚。天人鬼神都有某种程度的解脱。这一世做人,下辈子做鬼,下下辈子升天,都叫解脱。乃至到虚空天解脱这个肉身的束缚,都能得到一定的福报,但是只有明心见性的菩萨才能彻底解脱。虚空神福报满了以后,仍然要往下落。在后面讲到「众生浊、命浊」的时候仍然要涉及到色身这个问题。你如果能够破除「身见」,后边的「边见、计取见」都会迎刃而解,你心得自在,最起码是初果罗汉,永远不落三恶道。

「边见」,又分为两种:一者「断见」,二者「常见」。「断见」,认为人死如灯灭,来世谁见过啊?「常见」,认为人死以后来世还是人,牛马猪羊死了以后,来世还是牛马猪羊。那么这两种邪知见实际上都是取笑修行,既然是这样,我们还修什么啊?修来修去,人还是人嘛!

这两种知见很普遍。

「见取见」,一般是修行中的一些邪知见,他没有证到这种果位反而自以为证到了。最常见的是有些人修禅宗、修气功,开了天眼,开了天耳,与一些鬼神仙众能够沟通,应该说这样是扩大了他们的心量——哎呀,除了人道之外,还真有天神仙鬼!

然后起正念,受持大法,很容易成就。可惜这些人自以为是,叫非果计果。

「戒禁取见」,这是对正知正见的一种偏见和执着。不是成佛之法,他认为是成佛之法;不是成佛的经典,他认为是成佛的经典,叫非因计因。外道的执着暂时放一放,重点是讲佛门内部的执着。

讲经说法41年后,佛在临终前告诫修行人:只有《法华经》才是真净大法,《法华经》是「一切诸经之王」,唯有《法华经》讲的是真话。当然《法华经》包括《楞严经》,包括《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就是专门讲「妙莲华」。《法华经》是概括说、肯定说;《楞严经》是分别说,肯定与否定共说;《阿弥陀经》是秘密说。可是修行人把那些方便引导当真,叫「戒禁取见」。佛在《楞严经》再三讲啊,那都不是成佛之因呐!

要想成佛,因地心和果地觉必须是一。

「邪见」,前面四种是大类概括而言,那么剩下的一切统统包含在邪见当中。最典型的就是世间的「俗话说」,这往往成为世人的一句口头禅,认为几千年以来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就都是对的,或者周边公认的就都是对的,这在佛法里叫「同分妄见」。比如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用佛法来讲,知人知面你就一定知心,这个人、这个面是不是心呐?联系到「劫浊」了,是不是也好理解啦?

一切的法都是一个念变出来的,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所以你在这里讲怎么长怎么短是不是统统都是邪知见呐?但是,佛法之妙在于,当你知道了是邪见的时候,即邪即正。你知道了是邪见时就已经变成了佛知见,没有知道之前就是邪知见。邪知见是谁啊?也是我们自己。邪知见是不是佛啊?也是佛啊!

但你不知道就要受报应,知道了以后是自在地调理。

这是讲到「见浊」,在佛法里也把它说成是「五利使」。很厉害!

「利」,即快利之义;「使」,即驱役之义,由于五见之妄惑,使得我们在六道里轮回。为什么讲「利」呢?因为这个世界观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它使我们在六道轮回,这种力量是不是很大啊?但它一旦转变就彻底转变,没有什么拖泥带水的,一变就变,也很利索。你站在这里就成佛。

又汝心中忆识诵习,性知见,容现六尘;离尘无相,离觉无性,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

这个「烦恼浊」与五阴中想阴相对应。想阴,就是意根对法尘——法尘是前面的五根对五尘产生的五种俱生意识,是保留在头脑中的回忆——所以意根既可以运用法尘闭门造车,又可以在独头意识里执着。下面来看这段经文。

又汝心中:这里的「心」指意根,第七识和第八识都可以说为意根。忆识诵习:「忆」是回忆过去的事情,「识」是面对眼前、当下的事情,「诵」是计划未来的事情。所以「忆、识、诵」是表我们的意根在过去、现在、未来中的那种妄想执着,「习」呢,就是这三种习气。

性知见:「性」就是见性,第七识就是一精之明。「」是成就。「知见」是眼睛能看的能、耳朵能听的能、头脑能思维的能,是六根之见性。

容现六尘:前面的色、声、香、味、触五尘叫实尘,由眼、耳、鼻、舌、身通过现量境界当下来一念分别。第六个尘是法尘,由前面的五种实尘产生的五种知觉保留在头脑里称为法尘,也叫「前尘影事」。

离尘无相:这是讲烦恼浊的特点。离开了前面的这六种尘,它现不出相来。它的东西在不在心里啊?在心里。离觉无性:「离觉」,就是离开我们的真心本觉,就是离开它的真实本来面目。如果没有离开真实本来面目,它会不会生烦恼啊?那始终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呀。

相织妄成,是第三重,名烦恼浊:「相织妄成」仍然是讲由我们的六根之性这种能与所对的外界的六种尘而产生的一种烦恼心。

「烦恼浊」呢,在世间法里对应为「方法论」,它是「见思烦恼」的问题。它以五钝惑「贪、嗔、痴、慢、疑」为体。烦恼是无量啊,佛为方便教化,有说为一百零八种烦恼,有说为五结,有说为贪嗔痴三毒。实际上,根本烦恼就是一个「贪」字。

就人道众生而言,可以说从离开娘胎出世第一天就开始贪——小孩儿落地哇地一声就哭就跟你要、就跟你讨,你把奶嘴往他嘴里一放就好了,嘴巴堵住了;你搞个什么铃铛摇一摇,耳朵听到好听了就开心了,欣赏了,这是不是都是贪?一直到临死都在贪。贪什么啊?好死不如赖活着,活一天就是两个半天,不活白不活。有的人还贪死,贪死得快,为什么?哎呀,活得太烦恼了、太痛苦了,都是贪。那中间更不用讲,每天都在贪,今天贪明天,明天贪后天,要贪儿孙满堂,要贪钱财等等,各种「贪」。

「烦恼浊」主要是心苦,你看不出它受什么苦,可它心里在折磨自己。所以离尘无相,它没有苦相,没有外界有形相的那种苦,但它确实是一种真实的苦。烦恼浊与想阴对应,完全是在心里打妄想。有些人到最后自杀了,是不是由这个烦恼浊造成的?那相反,当我们解除了烦恼浊,明心见性的人是不是比那做大官大财的人还要快乐啊?苦与不苦在于我们这一个心。有些人他越是受苦还越快乐。

「嗔」,是嗔恨心。人家得罪我,伤害我,我就耿耿于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就怨天尤人,甚至大雷霆。分别法来讲,嗔心是大敌,专门破坏你的定力,往往修行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道行、功德,会因为你一念嗔恨心前功尽弃,叫做火烧功德林。修行人要培养温顺、冷静、沉着的心态,看你有没有定力。

「痴」,即迷惑颠倒,不明事理,愚昧无知。它不仅包括那些低能儿、文盲、植物人,还包括那些所谓的聪明绝顶之人。因为他自以为是啊——我从小读书天分第一;我当官、经商足智多谋,我才华横溢……别人去念佛、学佛他感到好笑,没有本事跑到这求泥巴,有什么用啊?在佛法里叫作「世智辩聪」,三途八难里属于第七难,这种人来世必下三恶道。因为他是一种情执,自以为是,把自己看得很重,重的东西是往下落还是往上飞?往下落。这叫「想升情坠」,在《楞严经》讲的,既有科学性又有哲理性。在佛法里讲,老实人得大利益,聪明人反被聪明误。佛法是平等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沾光,没有一个人会吃亏。当你沾沾自喜就是你吃亏的时候,你沾不了光的;当你吃亏而心安理得,生欢喜心,你是吃苦了苦。是非好坏全在于心态的调整。

「慢」,就是贡高我慢,恃己凌他。人们常常讲:啊!

这个事值得骄傲的。有什么好骄傲呢?《瑜伽师地论》讲了七慢:「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劣慢、邪慢」。

第一种「慢」:按照世间法来讲,他总是舍己为人,就是有功德,也就是值得骄傲。我们称之为「慢」,为什么呢?你舍己为人,人是谁啊?还是你自己啊!

你舍的当下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所以佛法里叫好人落得做好人啊!

他本来就不是好人,他是好自己。你舍到哪里去啊?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有的人都是你。你舍了谁了?你给了谁了?明白这个道理,你没有我慢之心。天大的功德都不值得自夸,当然有的时候要夸,是为了影响别人,让大家见贤思齐。同样一件事,菩萨论心不论事。同样是一个人自吹自擂,用心不一样,功过就不一样: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你这是贡高我慢,是罪过;为了让大家随喜功德种正因,你这是利益大众,是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