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第44讲 (第2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第二种叫「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也是十分功德,张三非要在李四头上做人,他就是不行,我的功德大,叫「过慢」。

第三种慢叫「慢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是十二分功德,张三反而还要以下犯上在李四头上做人,叫「慢过慢」。自己本来就不如人家,还瞧不起别人。

第四种叫「我慢」:就是我执,执着一个我,这个我是本分的我,认为了不起,以自己为中心,就是我执。

第五种叫「增上慢」:自己是十分功德非要看成是十五分功德、二十分功德,言过其实。

第六种慢叫「卑劣慢」:前面四种慢多少都有点功德,他不过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别人而已。这个卑劣慢呢,自己啥功德也没有,这是第一;自己也明明知道自己没有功德,这是第二;自己通过努力本来也可以成就一些功德,但是就是不愿意,这是第三。即使是这样,还要打肿脸充胖子自吹自擂,就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二字,这叫「卑劣慢」。这种人叫无聊,撒谎吹牛脸都不会红的。他上午撒一个谎,下午你就检查他,他都不会心虚。

第七种慢叫「邪慢」:这种人惹不起他你赶快躲,他根本不知道有是非好歹之事。有一个居士跟我讲,说:「师父啊,我那个弟弟啊,虐待辱骂亲生母亲的话我都不忍心提出来,我感到耻辱有这么个弟弟。」有些人连畜生都不如,不要说对外人,对自己的父母儿女都是以那种下劣的心、蛮横的行为、非常恶毒的语言对待,叫「邪慢」。

所谓「疑」,就是狐疑不信、怀疑心。这种人以牛羊眼、以下劣心来对待善人、善事、善法、善业,他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你要是去帮助他学《法华经》《楞严经》,他认为你是去戏弄他,算计他。

好,「烦恼浊」暂且说到这里。那破除了烦恼浊,就是破除了想阴,我们心里就会变得坦荡光明、自在快乐。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知见每欲留于世间,业运每常迁于国土,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

又汝朝夕生灭不停:是指我们一天到晚妄想不停止,占主导地位的就是我们要长命百岁。每欲留于世间:不愿意死,好死不如赖活着。业运每常迁于国土:「业运」,前面讲了「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所造的种种之业决定了生生世世的轮回果报。

相织妄成,是第四重,名众生浊:就是交互作用而形成了「众生浊」。众生浊就是说,生生世世不是人就是鬼,不是牛就是马,在轮转不止。有的祖师解释众生浊是怎么说的呢?「五蕴见慢是其体,秽名恶称为其相」。

「五蕴见慢是其体」,「见」是「横计主宰」,为见我。所谓「横计主宰」,我们在今生今世这个时空点,由于社会环境、人事环境、自然环境而形成的具有种种特征的众生的形相,或者形成的种种的众生习气,这个特征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

「慢」是「俱生主宰」,为慢我。所谓「俱生主宰」,当下这个我从无始以来无量的种种习气特征走到现在这个我。佛讲,众生所造之业如果有形有相,那尽虚空遍法界不能容纳。我们还以为自己是现代人,有没有哪一个不是古人啊?从唐朝到现在,从秦朝到现在,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现在,这里有没有少哪一位啊?有没有哪一个离开了这漫长的历史啊?这无尽的历史我们谁都没有缺席啊!

谁都没有缺课啊!

唐朝的时候我是张三,清朝的时候是李四,三皇五帝的时候是天上的杨三郎,这个过去是不是也叫「俱生主宰」呀?那么我们再想一想,唐朝的泥巴瓦块、唐朝的李白、杜甫、李世民是不是我啊?所以把这个俱生主宰又扩大它的层次来观照。要明白啊,一切的万法都共同一个阿赖耶识,这个阿赖耶识里有无量的业识种子,无量的第七识见分,每一个第七识见分都可以从中汲取各种各样的气氛来成就自己一生一世的业报。

那么「五蕴见慢是其体」是讲实体法,「秽名恶称是其相」是假名法。上至诸佛菩萨,下至天人鬼畜,旁及一切的无情万法,都叫「秽名恶称」,这就是破相。一切的名相都是假立。天啊、人啊、鬼啊、畜生啊,假立了以后,我们却当真。但是如果一开始到现在就一直那么叫的,当我们习惯了以后,你还会不会感到叫什么殊胜、叫什么糟糕啊?假设我们一开始把人叫成猪,把猪叫成人,我怕现在我讲你是个人,你就生烦恼了。一切的名相不要当真,都是说说而已,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变化而已,没有什么真实可言,它是符号而已。

那么怎么样又叫「秽名恶称是其相」呢?没有哪一法是清净单纯的。一尊佛现相也好,一尊菩萨现相也好,天人鬼畜现相也好,泥巴瓦块现相也好,风云雨雾现相也好,它都是由无量无量的元素大杂烩而成。想想看,如果我们无量劫以来的大小便以及人死以后的尸体都聚集在这里的话,我怕这里都没有空间了,人都在这个牛屎里滚,在人尸体里面爬。那现在那些屎啊、尿啊、白骨到哪里去啦?是不是阿弥陀佛派飞船火箭来装走啦?是不是装到极乐世界去卖钱去啦?不是的,那到哪里去啦?这些东西都在我们的身体上,都在我们的肚子里,都在空间万法的里里外外。你哪有一个干净的地方,是不是?你穿西装革履,昂挺胸,所以看不起那些拉板车的,拖大粪的,你何苦来哉啊?所有的人、所有的菩萨都是一个东西,都是一样的,叫「秽名恶称是其相」。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众尘隔越,无状异生;性中相知,用中相背,同异失准,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

汝等见闻元无异性:是说我们眼睛能看、耳朵能听、鼻子能嗅、舌头能尝、身体能触、脑袋能想这六种见闻觉知之性,本来是一精之明,没有区别,是一个性。

众尘隔越:因为我们身上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这个肉团,把一精之明这个心水弄浑浊了。无状异生:稀里糊涂的、不明不白地就产生了六根。这个「无状异生」呢,也就是说前面讲的,在十法界第二义谛法里找不出这六根的来龙去脉,但它又宛然现在。它是随着这种因缘而显现出这六根来。这就造成什么情况呢?

性中相知,用中相背:「性中相知」,比如说,我眼睛看到一个酸梅,不用来吃我就知道酸梅的味道。眼睛是不是起到舌头的作用啊?那怎么知道它酸的呢?因为过去吃过。过去吃过是不是脑袋这个记忆呀?是不是「性中相知」啊?这都是我们的本能。我们再通过修证以后可以六根通用。本来我们这个一个念是通用的,甚至不需要这个肉团。我们这个心尽虚空遍法界,统统都能知、能见、能嗅。明心见性的诸佛如来大菩萨,在佛土是不是这样啊?那么到秽土来,带着隔阴之迷而来,又当别论。「用中相背」,眼睛能看不能听,耳朵能听不能嗅,鼻子能嗅不能看。谁也不能代替谁。

同异失准:「失准」就是没有一定的标准。你讲它同吧,眼睛能看不能听,不能讲它同;你讲异吧,它性中相知——眼睛看到一个人,就能知道这个人讲话的声音很洪亮,代替了耳朵的作用。

相织妄成,是第五重,名为命浊:六种相织妄成都是由我们这个六根之性、第七识这个心与外尘境界交互作用造成的那种意识心,这种感受叫浊。

阿难!

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盘清净妙德。

远契如来常乐我净:「远契」,不要解为很远很远。远也好,近也好,再远再远也好,明心见性的人就能体会出其中的法味。再远再远,我们都没有离开自心本性;再远再远,我们当下都是一念,所以怎么样都能「契」。那怎样来契如来的「常乐我净」呢?「常乐我净」是诸佛如来证入大涅盘以后的四种功德。

那么针对这个五浊烦恼来讲,可以这样理解。由于我们有了劫浊,这个「常乐我净」的「我」就失去了真我——「劫浊」是怎么讲啊?把外部的世界都当成别人,认己为物,是不是把真我忘记了?你要说外部都是外物的话,这个肉团是不是就是外物啊?他偏偏把靠这个见分最近的这个肉团当成了我,叫做认物为己。是不是「常乐我净」的我混淆了?也有的是这样解释:把「劫浊」与「常乐我净」的「净」结合起来观照。本来我们这个十方三世清一色就是我,那么有了劫浊以后,分别我、你、他,这是不是不净呐?所以法无定法,不管怎么样讲呢,只要能够帮助认识本来面目就没有错。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有了见浊和命浊,自己就不自在了,就失去了真正的我。也有的把「众生浊」这个轮回生灭法与「常」相对应,把乐与「烦恼浊」相对应。所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就与五浊来对应起来。我们破除了五浊,就得到「常乐我净」。

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初心众生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因地心,要以那个不生不灭的圆融、圆满、圆通的本来面目为因地心。那个不生不灭的圆融、圆满的本觉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地,那是果地觉。要想达到果地觉,你先明白什么是果地觉。明白了什么是果地觉,当下就是你的因地心。你说这个妙不妙啊?以果地觉做因地心,再证果地觉,叫带果行因,修因证果,这就叫圆通。所以如来藏心地法门叫全性起修。所谓全性起修,在你没有修证之前,你先要明白你的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就是一心三藏。「圆湛性成」,「圆」是圆融、圆满、圆通;「湛」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里的「性」,性也是性,相也是性。这叫性相一如,理事不二。

以湛旋其虚妄灭生,伏还元觉:「湛」,是指如来大定,也就是楞严大定。这个大定不得了,它是自性本定。果真明白十方三世一切的万法就是我当人当下这一个念,等于吃了秤砣铁了心,原来如此。「旋其虚妄」,就是转凡为圣,转凡夫为佛菩萨,转邪知邪见为佛知佛见,转那种生生灭灭的妄想为不生不灭的真体、真觉、真知。修行就是一个「旋」的过程,所以怎么成佛啊?从法化生。要用一心三藏这个大法,化去我知执,化去我们的烦恼习气,化去邪知邪见,化去生死轮回,而成就佛菩萨的那种法、报、化三身妙用现前。「伏还元觉」,并不是断还元觉。怎么叫「伏」啊?烦恼习气是不是本有?你不能把它断掉?烦恼本身就是菩提,就是涅盘。「伏还」就是变化。当我们成佛的时候,当下是不是泥巴瓦块?是不是白骨精?也就是伏了一个白骨精,还了一个释迦牟尼佛。变烦恼为菩提,伏烦恼还菩提。

得元明觉:是重复解释「伏还元觉」,成就了我们的本来面目。「元」,就是根本,就是本元;「明」,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性光亮;「觉」,就是我们的本体、本来面目。这三个字,告诉大家,没有哪一个字不是哪一个字。无生灭性:不可以理解为禅宗的那种见空性,因为前面佛已经开示了三个如来藏。为因地心: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因地心当下就是果地觉。

然后圆成果地修证:是指悟后进修,直接证到极果如来。对于方便法而言,我们每一步都可以说为一步登天;就究竟位的修证而言,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人总有一个过程,快则十来个大劫,短则三到五个大劫。比起别教三大阿僧只劫,是不是等于一步登天?是不是无修无证啊?即使我们证到等觉位,还要请诸佛如来帮助破最后一分生相无明。

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这是打比方,一瓶浑水放在那不动,是不是沙土就沉下来?这是比喻心要定。当我们知道了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我一念之所变现的时候,你这个心一下是不是定得无量大呀?这就是如如不动,你信念怎么样都不会动摇——你动也是定,不动还是定,除了定还是定,他没有办法不定,这叫自性本定。打坐是对境定,有出定有入定,不恒常。

所以这个「贮于静器,静深不动」,非一心三藏而不可为深。佛法有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看有些解释很天真——坏人只要不做坏事了,马上成佛。这是曲解如来义。放下屠刀就是放下我执,我执是真正的杀人钢刀。何为放下?明心见性即为放下。因为放下我执,所以立地成佛。「沙土自沉,清水现前」,清水现前了,是比喻清净心。沙土沉下来,是比喻破除烦恼习气。在见道位明白了一心三藏,就是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这里的等级一直从罗汉、辟支佛到地上菩萨、十地等觉,都叫「初伏客尘烦恼」。

去泥纯水,名为永断根本无明:这就是说悟后进修实证,最后究竟成佛。也可以把「初伏客尘烦恼」说为初住位或初信位或初地位,对这个法不要执着,它有一个过程,我们没有办法把它划得很清楚。因为各人听经闻法的境界不同,有的人这一堂课只能达到罗汉位或者达到初行位,或者达到等觉位,都叫「初伏客尘烦恼」。他是因为通过听经闻法,还没有进入修证达到的果位,各人起修的起跑线不一样。

明相精纯,一切变现不为烦恼,皆合涅盘清净妙德:这是指如来果位的智慧功德那种特征。「明相」,就是智慧相,具备了一切种智,没有一丝一毫的烦恼污染。一切变现不为烦恼,是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念念皆道,烦恼即是菩提。一切的境界随着自己自性流露而自在地变现。这里的「涅盘」,是指无住大涅盘,无住大涅盘是对自性清净涅盘、有余依涅盘、无余依涅盘的圆融、圆满、圆通。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业润生,谁作谁受?

第二义者:第二个决定义是要找到烦恼根本。我们不是要转烦恼吗?先你要知道烦恼之根在哪里。

汝等必欲菩提心:佛不度无缘之人,你一定要明白,你来听经不是为师父捧场来的,而是来向师父求法,是要来了生死的。要验一下自己有没有菩提心?

于菩萨乘生大勇猛:一个明白道理的人真正「生大勇猛」,他会放下一切,要了生死,要弘法利生。我们还有生生世世的父母的生生世世,你单独地执着于今生今世的父母儿女,你就对不起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生生世世的父母儿女是不是你自己?是不是还是你自己对不起自己?许多人不明白啊!

可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到处都是——天人鬼畜、牛马猪羊、泥巴瓦块,你没有办法一个一个去供养。那就只有一个妙法,什么妙法啊?你弘扬一句《法华经》,胜过七宝满虚空供养无量佛。这是讲「大勇猛」,如果讲中勇猛、小勇猛,我们尽可以兼顾世间的一些事情。

决定弃捐诸有为相:看怎么样弃法——藏教菩萨弃有为相是不行恶,通教菩萨弃有为相是破一切相见空性,圆教菩萨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以无为之心行有为法,仍然是无为法;以有为之心行无为法,仍然是有为法。一切法当下即有为即无为,是真正的无为。

应当审详烦恼根本:你应当严肃地、认真地、好好地、细心地观照,烦恼的根本是什么。

此无始来业润生:「业润生」是把无明烦恼简单地作一个分段。「业」,在这里说为六根中的见性、意根,涉及到第七识和第八识;也可以把它说成是根本无明,是主因。「润生」,是指六识,也可以是缘。虽然是意根主宰我们的命运,但它的依据都是六识所造之业,所以六识就是生死根本。意识心是意业,这是三业之根本。口业、身业是不是都是意识心在指挥啊?

谁作谁受:不明真理的人,由这个肉团作,也还是这个肉团受。实际上主人是第七识、见性、见分,所有的第七识都共一个第八识,可见主谋还是第八识啊,都是我们一个念在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