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第18讲 (第2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趣外奔逸」,心里拿定了主意就往外放了,变成嘴巴——滔滔不绝,人我是非、名闻利养;变成行为——明争暗夺、拳脚相加、吃苦耐劳、搞明创造、挣钱打工……叫「趣外奔逸」。「趣外」,就是攀外缘,「奔逸」,就是无所不干。自古以来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我这么做就是对的,这叫被境界所转、被同分妄见所转。真理就是真理,它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感恩《法华经》《楞严经》啊?诸佛菩萨出世就是为了讲《法华经》《楞严经》,其它都是他们利用世间善法变成自己的法,说:「噢,这是佛法」,这些都是方便引导而已。佛真正的良苦用心就是为了讲一部《法华经》《楞严经》。每一尊佛到这个世界上来都讲了无量的法,可是每一尊佛灭度以后,自他之后继位的菩萨有没有讲无量的法?只讲一个法。什么法?就是《妙法莲华经》!

你看《法华经》是不是这样讲的?这是血的教训,这是铁的事实!

所以我们每当学到这些法的时候,我们总是心潮澎湃。

「昏扰扰相」,现在是不是「昏扰扰相」呢?把肉团身当真的了,把名闻利养当真的了。其实金银财宝、一切的东西都是一个人一个念,都是一个念所变现,我们却忙得不亦乐乎。所以这种「昏扰扰相」,是生生世世都在「昏扰扰相」中扰、轮转。

「以为心性」,把这个东西当真。但当我们把这个东西看破了,知道它不是真的时候它真不真啊?它又是真的了。

所以明白这个道理至关重要。开了智慧、成就了清净法身,我们可以示现一切的、无量的色身三昧,迷惑颠倒相都是我们心变现的;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是在被动地、消极地变,自己还感到很受苦。

一迷为心,决定惑为色身之内:「一迷为心」,这句话稍微别扭一点,应该讲造成了上面这种种「昏扰扰相」之后,就一股脑地、非常固执地认为我们这个心就在肚子里头。「决定惑为色身之内」,这就回到前面七处征心第一处,因为第一处是根本性,后面六种带有转计性的。凡夫就是这样认为,从来认为心在我肚子里,这个肉身是我,身外的万法都是别人,99。99%的凡夫都是这么认为。

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这个法妙啊!

他却不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切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事环境,山河虚空大地都是我们的真心,何况这个虚空世界内的天人鬼畜,都是我们心中所显现出来的一切的万法。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以这里是不是体现出十法界一切万法都是我们当人当下一个念呐?

修行人修到这种境界还容易走火入魔。比如说阿罗汉或者大我慢天,他进入到第八识、进入到最后的那十种修行境界的时候,他只看到万法由自己一念变出来的,好像自己变成天王老子了,一切的万法都是我生出来的。他不懂得张三是这样观照、李四也是这样观照、王五也是这样观照,他不知道所有人的念都是一个念。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目为全潮,穷尽瀛渤。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

譬如澄清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打了一个比喻:把整个尽虚空遍法界丢掉,认为这个东西是我,是不是叫猴子丢了西瓜捡芝麻?把整个大海丢掉了,把大海的一个水泡——叫「浮沤」,认为是大海,这是不是颠倒?目为全潮:看成是大海的全体。

穷尽瀛渤:「穷尽」,就是把这一个水泡看成是整个的大,是整个的大水、小水。「瀛」,是大水,「渤」,是小水。如果说他知道这一滴也是我,整个大海也是我,整个大海的水泡没有哪一个水泡不是哪一个水泡,这个对不对?这就对了。小水泡是大海,两个水泡也是大海,大海还是大海,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这就对了。所以这个《楞严经》很难讲,靠我们用智慧来观照。

汝等即是迷中倍人:就是指阿难这些法会大众啊,你们是「迷中倍人」,是迷上加迷。怎么迷上加迷呢?就是前面以举手、垂手为例。举手垂手还不是一个东西?它有没有颠倒啊?没有颠倒他讲出一个颠倒,这是不是一个「迷」?讲出有个颠倒以后呢,非要把往上指说成是正、往下是倒,是不是第二个「迷」?迷上加迷。

所以我们众生来讲不是迷上加迷,不知道多少个无量倍的在迷。怎么个迷呢?本来这尊佛像是块铜,你叫他拿一块铜来,他找不到铜,你说,「在这里(佛像本身)啊!

」「那哪是铜?那是佛像!

」本来就是铜,他非要说是佛像,不是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都在着相呐!

举个例子来讲,我说你们哪一个到这个桌上来找一块铜给我,有哪个举手?这里有没有铜?你告诉我在哪里?佛像是不是铜?还有没有其它铜?我是不是铜?(是),我是个肉团怎么变成铜啊?讲佛像是铜的人,就是通教禅宗的境界;讲这个(茶杯)也是铜、我的头也是铜的人,就是圆顿大法。明白这个道理了吗?境界就在这里。所以境界现前的时候,我们要用智慧呀!

这个一样不一样啊?所以通教禅宗他叫有漏菩提、叫「菩提邪」。讲找不到铜的人,那就是藏教菩萨,他着相了。所以随拈一法,你必须讲出宇宙人生本来面目在哪里。打这些比方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就是这样,你这就叫明心见性。

如我垂手,等无差别。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讲他们是「迷中倍人」,就是我为什么讲是「迷中倍人」呢?就是因为我这个举手、垂手你们都搞糊涂了,是打这个比方。「可怜悯」呐!

最可怜悯的是遇到大法他还不相信,还在一根筋。人家遇不到大法也就算了,天大的福报从天而降,我们不仅不知道珍惜,还在旁边冷言冷语,这才是真正的可怜。

他来听一时半刻就能当下成佛、了生脱死,但是来讲还在那里疑三惑四,乃至冷嘲热讽,这个真是可怜得不得了啊!

我们心痛得都要流血。他甚至还认为你在怎么样长怎么样短,这就更可怜。就是世间人讲的,好心也当成驴肝肺,你说这个可惜不可惜?走到宝所前面还要空手而回——不是空手而回,还要造出许多的恶业来。所以说为「可怜愍者」。

阿难承佛悲救深诲,垂泣叉手,而白佛言: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元所圆满,常住心地,而我悟佛现说法音,现以缘心,允所瞻仰。徒获此心,未敢认为本元心地。愿佛哀愍,宣示圆音,拔我疑根,归无上道。

这些会上的修行人都经过了佛的呵斥,佛是不是呵斥得很厉害?「咄!

」是不是等于「胡说!

」但他仍然是感恩佛的慈悲,不是我们眼睛一瞪:「你才胡说呢!

」他还可以这样来:「你算老几?我比你懂得多。」这种人不可救药。

怎么遇到这么个弟弟?到现在来讲,他听佛讲的有理,他还没有知道我们这个心在哪里。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他一根筋硬往那里想。所以这叫用「缘心听法法亦缘」。其他人听了,开了智慧;他听了是口头禅,认为佛在做诗歌朗诵、在做表演——「啊!

祖国!

我的妈妈呀!

大地,我的姥姥!

」那么有智慧的人,祖国妈妈是不是妈妈呀?不仅是妈妈,还就是我。大地也是姥姥,姥姥也是我,他如果马上这样观照,同样一句话,用心不同,他得的受用不一样。你讲的是不错,但是我现在还是不懂啊!

我们再看这段经文。

我虽承佛如是妙音,悟妙明心:在这里就带有一点恭维、奉承之义,其实他还没有真正懂。元所圆满,常住心地:佛讲的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