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第1页)

作者:深圳读客行空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轮指,屈已复开,开已又屈。谓阿难言:汝今何见?

佛这个时候借机说法,等憍陈如这么开示以后就再来考阿难,看他怎么样。是不是还是原来的拿手好戏?展来展去,你再看看怎么样。

阿难言:我见如来百宝轮掌,众中开合。

他仍然讲「见」。佛呢,已经习惯了他讲见了,以前也讲见,现在也讲见,但现在境界已经不一样。

佛告阿难:汝见我手众中开合,为是我手,有开有合?为复汝见,有开有合?

这个法问得多有智慧啊!

到底是「我手」有开合,还是「汝见」有开合?

阿难言:世尊宝手,众中开合。我见如来,手自开合,非我见性,有开有合。

这下讲对了,「我见」没有开合。见性是开来现开,合来现合。我们的真心可以随缘显见,在当人当下你要找出你的自性。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

佛言:谁动谁静?阿难言:佛手不住:「不住」就是动。佛进一步地考核他,实际上开合是不是动静?防止他这里打口头禅,把同样一句话换一种说法来问一下。这就是帮助众生进一步来微细观照。

而我见性,尚无有静,谁为无住:因为我们这个见性不动——「静」就是不动。一定要注意,动与不动、与静都不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但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可以现动、现静、现不动。要把这个问题好好搞明白。(阿难的这个回答稍微绕了一点。佛的手有动静开合,但是我的见性常住不动,所以谈不上动,谈不上静。)这个法佛花了好大的精力,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开示这个道理。在后面十番显见、八还辩见里讲得更为详细。

佛言:如是!

佛就好像松了一口气,阿难终于有点开窍了。

如来于是,从轮掌中飞一宝光,在阿难右,即时阿难回右盼。又放一光,在阿难左,阿难又则回左盼。

这是佛在示现神通相。每个人都有这个功能,晚上你就能看自己的手可以放光,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放光,也可以看到别人头上会放光。

佛告阿难:汝头今日,何因摇动?阿难言:我见如来出妙宝光,来我左右,故左右观,头自摇动。阿难:汝盼佛光,左右动头,为汝头动?为复见动?世尊:我头自动,而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经过三番五次,阿难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的六种意识心有动、有止,而我们的见性不动。耳目手足都可以动,我们能见的心从来没有动过,也永远不会动。如果有动的话,谁都没有办法回到自性本心之中。虚空中万法都在动——风起云涌、鸟飞鱼跃,但是虚空从来寂然不动。以此来比喻、来观照我们的真心法尔如是。

以头摇动、以眼在动,比喻我们生生世世在六道里沉沉浮浮、轮回受报,可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从来没有动过。眼也动、耳也动、鼻也动,我们的见性不动。人也动、鬼也动、牛也动、马也动、风吹草也动,这个十法界一切的万法共一个念,这个念从来没有动摇,这就是法尔如是。按照分别法来讲,这就是空性、真空;而一切动,对明心见性而言,都是妙有。这里呢,阿难知道了我的见性没有动,他这个境界,很难把他的见性说成是人我空还是法我空,还是这两个空也空。但最起码在人我空,乃至法我空。

佛言:如是!

最起码他这里的口头禅已经正确。到底是真懂还是假懂,很难讲,但是比过去有了进步。过去他种种的说法一再受到佛的呵斥,这里得到佛的肯定。

于是如来普告大众:若复众生,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

佛在这里适时地画龙点睛。

以摇动者,名之为尘;以不住者,名之为客:这里的「客」,是表十法界万法万相,「摇」,是表十法界万法万相千变万化。我们看十法界花花世界无非是各种万法,无非是各种万法的千变万化,都是我们的真心所变现,而真心不动。

汝观阿难,头自动摇,见无所动。又汝观我,手自开合,见无舒卷,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动为境?从始洎终,念念生灭,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性心失真,认物为己,轮回是中,自取流转。

手自开合,见无舒卷:怎么「舒卷」呢?变成手掌是不是叫舒开?变成拳头叫卷起来,叫「舒卷」;开拳为掌,收掌为拳,叫「舒卷」。

这段是正论。通过阿难头动、佛手开合,引导阿难和大众认识到动的是客,不是主;动的是尘,不是虚空。也就是说在我们无始以来把尘、把客当成了虚空,当成了主人。这是比喻我们把这个能动、生灭的肉团身、这个妄想心当成了真,这是我执——阿罗汉破此我执证得人我空;把我们所面对的周边环境——在生住异灭变化的环境,当成了真正的天地,这是一种法执——通教破此法执证得法我空。

实际上,用通教、别教的分别法,讲出一个如如不动的真心,这是帮助一切着相的众生破除我执、破除法执,回到我们的自性。这也是诸佛教人的一个手段。《楞严经》是通过权实并重,藏、通、别、圆这四个次第圆融起来,把我们引导到圆顿大法。

那么,讲禅宗的同修就执着在这里——佛讲的,你怎么可以以身为境呢?怎么可以以环境为境呢?他不懂得这仍然是佛的方便说,是通教次第,是不了义大乘,是权教大乘。圆教讲,真正明心见性了,这个肉团身是不是我?山河大地是不是我?

往往有人讲《楞严经》悲剧就在这里,或者讲到这里以后,后面没有办法了,要哭了。哎呀,怎么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是那样,他没有办法了。你如果后面九卷没有把握,你前面第一卷讲的就全部是错误的,你那是依文解义了;你如果讲前面第一卷有把握的话,后面九卷你全部讲对了,全部能讲,就是这个道理。三藏十二部经你把一个字真正搞懂了,三藏十二部经就全部懂了;你一个字不懂,哪怕一点、一撇、一捺、一划不懂,你三藏十二部经统统不懂,讲出来的都是错的。

修行人没有明师指导,是不能成就的。佛法里依法不依人,我们要用各种办法,把「如来藏」的道理渗透到每一块佛土。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同修,肩上担子非常重。我们始终要这个心,要度化天地万法一切众生。谁把这个心得真实,谁得大受用。

「云何汝今,以动为身」,以这个生死的肉身为我。「以动为境」,以外部生住异灭的种种环境——天、人、鬼、畜、风、云、雨、雾等等,当成是他。这就是法执。「从始洎终,念念生灭」,生生世世从生到死都在这么样执着。「遗失真性」,众生认妄为真,便是遗失真性,其实遗而非遗。这个「真性」就是不动的见性。比如说,我在这讲「一二三四五」,在头脑想之前存在的那个「一二三四五」,在这里方便说为「真性」。只知道往前面开口讲话、张耳听话,却不知道里面能讲、能听那个无形无相的真心,一切皆是由它变现出来的。

「颠倒行事」,明明一切的万法都是我,我们却认为万法中只有这个肉团身是我,其他都是别人,然后造种种分别妄想,行种种恶业,是不是「颠倒行事」?并不是说吃饭、走路就是颠倒;问题是看你把吃饭看成是什么。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再吃饭、再走路,颠倒不颠倒?明白这个道理以后,还照样地念佛、拜佛——你念的是自性佛、拜的是自性佛。

所以同样念佛、同样拜佛,天地之别啊!

没有明心见性的人,天天念佛,天天在骂佛;天天拜佛,天天在打佛。有人以为这是讲笑话。这可不是笑话。没有明心见性,你念「阿弥陀佛」,你是把他当成一个鬼王,当成一个神仙,当成一个救世主,当成一个英雄好汉,那是不是骂佛?是不是诽谤佛?那是阿弥陀佛吗?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拜佛的时候跪在拜垫上——有没有哪一个捧着这个拜垫:「拜垫啊!

我的佛啊!

」他会不会这样?「你是一块木头、是块布,我要靠你来拜佛。」他把头顶上的那个泥巴当成佛,把脚下的木头板子当成什么了?当成是无情。这是不是打佛?你跪的那个拜垫是不是佛?你说,「那我不跪拜垫,我跪在地上。」那地是不是佛?你真正知道什么是佛的话,没有你拜佛的地方,到处都是佛。早晚功课本前面你注意看,有一段小文字:要拜虚空佛、拜法界佛才有功德;拜佛堂上的雕像,用心不对还有罪过。你懂得虚空也是佛,泥巴瓦块也是佛,牛马猪羊都是佛,这叫拜佛。

「性心失真」,「性心」和「心性」,注意,这两个字在佛经里经常出现。提醒各位,这两个字其实是一个意思。那么两个字同时出现的时候来讲,我们可以把它来分别解释一下。「性」表体,「心」表用;或者「心」表体,「性」表用,通用的。如果这两个字只出现一个,就按照体和用这两个法理来解释。

也就是把我们的本来面目忘记了,把这个假人当成真的;把无量的智慧德能忘记了,而把能吃、能睡、能喝、能赚钱、能走路的当成是我了。现代科学都知道,人的潜能真正开出还不到千分之四,其实还不到无量分之一。为什么?我们过分依赖于现代医学、现代科学,在佛法里来讲就是「性心失真」,把我们的烦恼习气当真了。

「认物为己」,还有一个「认己为物」,这八个字要作为口头禅,经常提起观照。既然一切的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那么茶杯是不是自己?刮风下雨是不是自己?我们却不认为它是自己,它是茶杯、它是风、它是雨;那是张三、那是李四;这是牛、这是马……这是不是叫认己为物?那么现在来讲,如果它是物的话,那四大和合的色身是不是也是物?可是我们却把它认为是自己啊!

是不是「认物为己」?这就是众生的悲哀。如果我们懂得一切的万法都是自己,那你就解脱了。但是不能像那个走火入魔一样:「这都是我,你们都是我变出来的,我生出来的!

」佛讲这是大我慢,成外道种。但这个念也有大福报,毕竟心量扩大了。

「轮回是中」,这一生做人、下一生做牛,再来世做马,乃至变泥巴瓦块。这个「是中」就是迷惑颠倒之中。讲话一定要讲得彻法底源、讲到根子上去。六道轮回是不是还是我?都是我的迷惑颠倒。

「自取流转」,至关紧要!

是不是别人逼你流转的?佛法里上天堂、下地狱,成佛、成菩萨,做牛、做马,命自我立。佛不度人,唯人自度。

第一卷到这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