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8张五 (第3页)

作者:北宋穿越指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白市头就是个集镇,今天正好撞见赶集日子,老远就能听到集市的喧哗声。

集镇附近有渡口,一艘木船停在岸边。

五人站在渡口等待大概半小时,船家才载着客人缓缓靠岸。

这条渡船不大不小,满载能挤二三十人,但挤那么多很可能会翻船。

乘客66续续下船,只有零星几个,都带着从集市买来的商品。

朱铭稍显尴尬:“我身上一文钱也没有。”

张广道慷慨笑道:“俺来付船钱。”

瘦马居然也跟着上船,船家连忙大喊:“牲口要收钱的!”

“少不了你。”

张广道说。

船家认得张猎户,当即笑起来:“省得,省得。”

渡船慢悠悠驶向对岸,下船之前,张广道说:“记在俺账上。”

“您走好!”

船家没有多言,反而热情送他们离开。

白市头并不大,就沿河一条街,街道两边全是店铺。

店铺前,有些固定摊位,可以摆摊卖东西,但需要交纳摊位费。

许多卖土货的农民,选择在集市外交易,或者提着商品沿街兜售。

下船前行不远,还没到集市呢,朱铭就看到个卖河虾的。

朱铭想要打听物价,便上前问道:“你这虾怎么卖?”

卖虾的是个老农,由于口音问题,没怎么听明白,但能猜到朱铭在问价,当即咧嘴笑道:“只剩这一点了,四文钱你拿走。”

朱国祥非常惊讶,因为那里有大概一斤虾。

“北宋的物价这么便宜?”

朱国祥低声说。

朱铭道:“恐怕是铜钱的购买力高。”

朱国祥对卖虾的老农说:“我们再看看。”

老农以为他们嫌贵,连忙喊道:“三文钱,三文钱拿走,真不能再少了!”

父子俩只当没听见,加离开卖虾的地摊。

三文钱一斤虾,多少有点颠覆朱铭对宋代物价的认知。

张广道带着那块上好的鹿皮,走进街上一个铺面,把鹿皮直接拍到柜台上。

掌柜仔细查看,指着某处说:“这里破了。”

张广道皱眉道:“俺晓得破了,箭头扎出的洞。快给个公道价,俺张五跟老白员外没仇没怨,你这做掌柜的难道还想压俺价?”

掌柜认真想了想:“六十五文,不能更多。别人来卖皮子,肯定没这个价,只张五哥有这面子。”

张广道也不废话,拿了钱直接走人。

朱铭、朱国祥父子俩,又跟着张广道去买盐。

山区的盐价挺贵,一斤盐要花2o文,而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一斤盐卖1o文钱就顶天了。

什么,你说去买私盐?

抱歉,这店家卖的就是私盐。

因为合法盐店,至少也得县级市场才有,县城以外的盐店全在卖私盐。

张广道那张鹿皮,只能换来几斤私盐。

不过张广道似乎不缺钱,这次足足买了二十斤。

朱铭路过一个卖扫帚的摊位:“多少钱一把?”

摊主说:“五文。”

五文属于敲竹杠,给外乡人的价钱,一把扫帚顶多能卖三文。

朱铭又去问卖肉的,再去问卖鸡的,父子俩沿街询问物价,总算有了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最终,朱铭低声问张广道:“附近哪有大户人家?我想把那支湖笔卖掉。”

(感谢ebitdad、铁血旗队长、cry疯子、古剑山以及众位兄弟的打赏和投票。)

(顺便,求一下收藏和票票,啥票都行,尽量在新书榜靠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