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救人 (第1页)

下了山甄宓依旧沉浸在《塘上行》的凄美幽怨的意境当中。

“恩公说他出身低微,可是这《塘上行》明明就是他所作,一个小兵卒怎么可能有这般文采,而且……”

甄宓咬了咬嘴唇,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自从听完《塘上行》她就变的自顾自怜起来,甚至不由自主的把自己代入其中。

此诗赋讲了一位已婚女子受谗遭弃的经历、失欢难寝的愁苦以及重操旧好的愿望,抒了被弃的哀愁与悲痛,用词凄美引人怜惜。

“可我还待嫁闺中,为何会有共鸣?难道是在担心嫁给袁家后会像诗赋里的女人一样凄惨吗?”

在这乱世之中豪杰都喜欢把女人比作衣服,而像甄宓这样倾国倾城又极具才华的美女内心中是非常痛恨这种说话的,因此她对嫁入诸侯豪门其实是非常抵触的。

只是这个想法她从不敢告诉任何人。

如今的甄家虽然在河北中山一带富可敌国,但因为兄长甄俨的病逝,甄家当官的人只剩甄尧一人,而且也仅仅是一名县尉小官,早就没有了祖上官拜三公时的辉煌。

所以甄家把宝押在了甄宓身上,而自小懂事的她自然不愿违背家里的安排。

最终与袁绍次子袁熙定下了婚事。

大婚在即,甄宓想在成为人妇前再见一见远在上蔡县当县尉的三哥甄尧。

上蔡县地处汝南郡,其父甄逸生前曾任此县县令,这里还有甄宓的童年印象。

原本是要来告别那份天真烂漫,然后回到冀州嫁给袁家,可谁也想不到眼看就要到达上蔡县却叫甄宓遇到了裴远,还听到那原本属于她的《塘上行》。

…………

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底下的将领,当刘备提出南下汝南帮助刘辟一起抗曹,袁绍便叫二将带着五百人马同行。

刚好袁熙得知未婚妻甄宓要去上蔡县探亲就找到了关系较好的焦触,让其沿路护送。

抵达项城后焦触继续领兵护送,张南和刘备则留在城里商议何时与刘辟相见。

“某有袁公亲笔书信,不如由我亲自到平舆城去见那刘辟和龚都,也好快些制定攻曹之计。”

“刘使君无需着急,那刘辟和龚都想要投靠我家主公,咱们又何须上杆子,还是就在这项城里等他俩来见吧。”

张南说完就打算回营休息把刘备晾在了一边。

唉!

客居他人之下,又无兵无将,果然不受重视,要是能将刘辟龚都二人收为己用那就好了。

刘备来汝南岂能没有私心,徐州之败令其深受打击,但他心中宏愿却从未改变,扫平叛乱匡扶汉室,所以刘备急需重新拉起一支队伍和地盘。

然而孤身一人难免智寡,这时刘备想起了关羽和张飞两位好兄弟。

“不知二弟三弟如今身在何处?若有他俩在身边只需招募几百兵卒便足以在这汝南立足展!”

这一路上刘备现汝南是个好地方,短时间内没有诸侯会关注此地,而逃亡聚集在这的黄巾余孽却有成千上万。

那一个个小山头都是扩充兵源的好去处,还有长期遭受贼乱和压迫的汝南百姓,只需多施仁政便可收获其善,将来统御此地也就有了民心基础。

刘备越想越是心动,他不愿再等下去,上马出城直奔平舆。

虽然关张不在身边,但这里还有个刘辟,只要能将其说服听令与己,这汝南还不是唾手可得。

果然刘备的成功并非偶然,他一个草根出身能在乱世中崛起其一生称得上是传奇,同时他也是个机会主意者,再微小的机会他都要去尝试一下。

…………

等到甄宓跟着队伍远离后裴远几人才从另一边悄悄下山。

“真没想到咱们刚才救下的竟是中山无极县的甄府大小姐!”

万达是跟着张飞的第一批老兵,当年涿郡起兵,那里距离中山不远因此也是知晓甄家的。

“只是中山距离此地甚远,那位大小姐为何千里迢迢来这啊?”

万达询问裴远,却见他一直在走神。

裴远暗道,“她说将来有机会要报答与我,我倒不求啥报答,只希望她能一直留在上蔡县不要回去嫁给那个袁熙。”

洛神惨死的命运便是从嫁入袁家开始的,如此佳人裴远是真的不忍看到那样的结局,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出身卑微无权无势啥也改变不了。

而且现在来看冀州袁家绝对称得上名门望族一地霸主,你有何理由去说人家未婚夫的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