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 (第1页)

  秋雁赶不及敏心,只能匆匆取了件披风跟上要给她披上。一边走一边大声问道,“谁呀?”

  那叩门声停了,一道清脆的童声回道:“大奶奶,前院有客人来访。”

  秋雁认得这个声音,转身向敏心说:“大奶奶,这是前头门房老杜的小孙子,小名叫双瑞的那个。”

  敏心听闻不是晙哥儿的事,一时心下也安定了,用眼神示意秋雁把门打开。

  秋雁上前卸了门闩,门一开,外面狂风就卷着枯叶进门了。

  秋雁“哎呀”

了一声,对着门外喊:“你怎么也不打把伞就来了,这全身都湿了,还不快进来。”

说着拉了一个小孩儿进门。

  双瑞八、九岁年纪,因为一路顶着风雨跑来,又在廊下等了一会儿,小脸白,雨水沿着他被淋湿的头衣裳一滴滴的连成线往下落。

  他站在门外望着屋内铺着的地毯犹豫了一会,直到秋雁走近扶着他的肩把他带进去。

  正院内守夜的另一个丫鬟取了大干巾来,秋雁接过把他从头到脚包起来擦水。一边动作还一边念叨着:“怎么也不知道打把伞,就这么跑过来了,万一得了风寒怎么办……”

  双瑞有些局促地站在地上仍秋雁摆布。

  敏心等他收拾得略整齐了些才问:“前头是有客来吗?”

  双瑞神色一震,恭敬回答道:“回大奶奶的话,前院有人敲门,小的阿爷去应了。我只听见有马蹄声,敲门的还穿着一身甲胄,贵人应该是驾着马车来的。小的阿爷叫我来找大奶奶。”

  敏心见他小小年纪,但是口齿清晰,说话有条理,不由点了点头,又问:“你知道来客是哪家的吗?”

  双瑞说:“外面雨声太大了,小的只隐约听见好像是说是庄王府的……”

  秋雁大吃一惊:“什么?庄王府的?”

她急忙转向敏心:“那不就是六小姐府上?”

  敏心也很惊讶。若说是庄王府的,燕京城里封号为“庄”

能称得上一句“庄王”

的只有一位,那便是本朝太。祖先文宪太子的后裔、被封为庄郡王的温锦。敏心的六堂姐,永平侯的嫡女徐容心正是嫁给他做了正妻。

  夤夜来访的,除了如今的庄郡王妃、六姐容心外,不作他人想了。

  正巧此时垂花门外摇摇晃晃来了一点光亮,近了才现那是一盏灯。门房老杜头领着客人往正院来了。

  敏心披了披风取过一把大伞出门迎接,秋雁则带着小丫鬟点亮了挂在廊下的一盏盏风灯。

  风雨中摇晃的烛光下,来客身披一件秋香色的旧斗篷,罩着宽大的帽子,一旁的小丫鬟打着伞服侍着她上了台阶,待到入了能略避风雨的廊下,这才把伞收起来。

  来客伸出一双素白的手,把风帽拢了拢,抬起头来,露出一张端宁的面容,眉若远山,眼似银湖——正是庄郡王妃、永泰侯府六小姐徐容心。

  “六姐姐!”

敏心上前紧握住徐容心的一只手。

  *[1]:改自王禹偁《黄州竹楼记》

  第4章夜访

  姐妹俩上一次见面,还是6畅头七的第一天,徐容心代表庄郡王府以王妃和姨姐的身份前来吊唁上香。彼时人多事杂,燕京又被誉王阴晴无常的脾气笼罩,生怕行事有一丁点差池触了誉王的霉头。故而除却泰平侯府徐氏、绍兴6氏这样的姻亲之外,前来吊唁的人家多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那时徐容心也有心想多留一会,毕竟6家婆母柔弱,七妹遭逢丧夫之痛后还要操持丧事,便是能搭把手也是好的。然而待了不到半天,就有王府的仆从来寻她,道是小世子小郡主不见了母亲哭闹不休,乳娘着实应付不来。

  徐容心也无法,敏心便劝她:“六姐姐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孩子年幼,身体又弱,王府事也多,还是尽早回去罢,我这儿能应付得来。”

  徐容心的一双子女是龙凤双生,故而落草就比别的婴孩要弱些,自出生起也是乳娘婢女小心翼翼地看护着才长到一岁,生怕有一个不好就如她自己的孪生兄弟那样夭折了,是以孩子寻她,她是不得不回去瞧瞧的。

  临走时徐容心还面带歉意,敏心上前握了握她的手,平静地说:“六姐姐,你就放心去吧。要不是锐弟那样荒唐,连带着我也没脸儿上侯府去……”

她苦笑了,言语中带上一丝涩意,“快去吧!

别让默哥谧姐等急了!”

  庄王府的小世子乳名唤做默哥儿,小郡主则小字谧姐儿,因是双生,取名也是成双成对的。

  徐容心深深望了她一眼,转身上了马车,车辚辚马萧萧,那惊起的烟尘一路远去了。后来当晚敏心查点客人送的奠仪帛金登记造册时现,徐容心额外另塞了一千两银票,比当下燕京城内寻常奠仪多得多。

  敏心忍不住泪盈于睫。

  昔日教养在程夫人房中时,两人年岁相近又一起长大,她与六姐容心好得一个人似的,凡是一人有的另一人也必须要有,凡是有好玩的奇的一定会彼此分享。那时她曾想过,若是自己有个亲生的姐妹,也不过如此了。后来两人相继定亲、出嫁、生儿育女,虽不再一道生活,但情谊却没有淡。

  今晚徐容心冒着大雨宵禁前来,肯定是有十分要紧的事。

  敏心迎了容心进屋,姐妹俩分主次入座,秋雁带着小丫鬟呈上沏的热茶,又另取了灯架烛来点燃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