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开学第一天 (第1页)

转眼间,就到了开学日,阮淼已经习惯了每天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跑步,挥刀,养乌龟……平常会和闫玉玉约约会,和小分队吃吃饭。然后继续泡书店提升自己,再去找一些名胜古迹提升空间。这个假期过得很充实。

开学之后,每日通勤就是一个大问题,由于没有如愿申请到学生宿舍,阮淼只能每天回家,单程即使乘公交车也需要4o分钟左右还没算等车步行等时间。回趟家保守估计需要一小时。阮淼合计了好一阵,也还是左右为难。

压缩晨练时间,还是压缩睡觉时间这是一个问题。即使过过吃了上顿没下顿过了今晚没明晚的末日,但是人性深处的懒惰还是让阮淼很难抉择。

最后在阮淼反复挣扎之下,阮淼选择慢跑上下学,挥刀训练改在了放学后在家里挥刀半小时。

通知:9月1日上午8点正式开学。

平常7点半到8点有个早自习。不过高中开始的第一天,学校就把这节早自习免了。

阮淼6点就起床了,毫无灵魂的简单梳洗一下,并没有很元气满满的吃了妈妈做得爱心早饭,由于校服还没,阮淼找了半天,换上一身简约舒适的深色运动服出了门。

这几年,感觉之前的末日已经离自己远去,自己已经习惯了安逸舒适的生活,可想着那样的末日不久之后还会再来,阮淼的内心又煎熬又急切……

听着音乐,有节奏的慢跑着。大约一个小时2o分钟,阮淼到达学校。

刚跑完步一身汗总是有点狼狈,休息了一会儿,阮淼去厕所洗了把脸,从空间拿了一套衣服换上。然后走进教室。

7点4o左右教室里还没几个人,认识俞易两辈子的阮淼一个,他在学校就是个踩点怪,不到最后期限是见不到他的。

此时教室里零零星星坐了不到1o个同学。这在满额5o人但实际分配42人的班级来说,实在不显得多。

阮淼走进教室,有点惊奇,教室的摆放不类似于初中时候两两拼一桌,三四列整齐排列。

而是六个课桌正好能团成一组,形成一个六边形的大桌围起来之后中间有一个正六边形的中空区。

他们班42个人,正好按照班级人数,最前面一排放两组,中间一排放三组,最后面一排再放两组。每排都居中插空。

这种小组式的分座方式,在这个年代比较流行。但充其量也就是把正常的课桌摆在一起摆成那个意思。这排名第一的学校就是不一样,出手真大方。

其他就没什么特别的了。几乎都是教室标配的东西。

阮淼仔细看了看,没有座位安排,也没有其他提示,所以看最后一排居中的那组没人在就坐了过去。

刚坐过去,有个大男孩儿就从右边靠窗户的那组挪了过来。

阮淼看了一眼,就认出了他,之前军训的大巴车上,和阮淼一样只背了一个双肩包的男孩。——余建新。

军训期间,他是一班的军训标兵,一看就是练过的,军姿队列、体能、打靶各个方面都透露着专业和熟稔。阮淼军训时的外号是军队小公主,让阮淼大翻白眼,其实这位余建新才真是有家学渊源吧。

另外就是,军训的时候余建新和俞易关系很好。俞易说他俩是睡在旁边床铺的兄弟(因为军训时的床铺是上床下桌,所以不是睡在上下铺的兄弟。)

阮淼和余建新笑笑,打了个招呼,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起来。

阮淼刚才一进教室,余建新就认出来她了,那个和俞易关系很好的女生,去军训的大巴车上还给俞易占座位。记忆最深刻的是,她是传说中的军队小公主?其实从军训时的表现他就看着不像。应该只是聪明或有办法而已。而且俞易的朋友,也是他的朋友,都是一个班的,而且这女孩不矫情还漂亮。所以他自然的想亲近一些。

又过了一会儿,班里同学66续续都到了,俞易才姗姗来迟。看了一圈坐在了阮淼和余建新中间。这是他俩专门给他留的位置。不过也没多少人会抢就是了,军训了半个月,班里人基本都混了个脸熟,基本一窝一伙基本定型。

最后一个进班的是胡悦,留给她的是第二排中间靠前的位置。

八点零五分左右,班主任才进来。

第一节课,当然是班主任的班会课,初次见面班主任先自我介绍。

据介绍,老师名叫孟南星,四零后43岁男中年,学校的数学大拿,看校园网有学姐这样介绍孟老师:低调腹黑活阎王——孟南星。

关于孟老师的名字,据说二十一世纪四十年代都喜欢用中药取名,什么诗经取名都out了,四零后后全是什么景天冬青胖大海的……

孟老师给他们讲了是如何分班的。

他们一班,也叫火箭班,是汇集全年级文化课成绩最优异学生的苗子班。

艺术班即是二班,是汇集特长生的班级。

三班至十班为8个平行班,除去42个人的一班学霸,以及二班39个特长生。其余学生按照成绩平行分配给其他8个班级。

随着孟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对他们年级的情况有了基本认识。

孟老师安排同学们选座位:“接下来哈,咱们同学们在门口排队,我按照咱们分班考试的成绩叫同学们挨个进来选座位。”

“什么嘛,成绩低不配有人权嘛……”

孟老师戴着眼镜看着一副实诚样,但是嘴还挺毒的,听到有学生抱怨,也是很理直气壮的反驳:“怎么会没人权呢,只是没有选择权而已。现在你只是没有优先选择座位的权利,如果不进步改变自己的状态,你会失去更多选择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