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 (第1页)

作者:越十方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戚幼滢太能说了,殷篱要很认真很认真地听才能跟上她的语,她点了点头。

  戚幼滢放开手,&1dquo;那你先试试,习惯习惯就好。”

  殷篱又点点头,然后退后两步,她握着枪杆上半身,另一只手转了一下,只一下,就能听到破风声,的确很是威猛。

  戚幼滢在一旁,嘴皮子不停下:&1dquo;爹爹把这杆枪送给我,让我给它取个名字,但我不喜欢读书,肚子里实在没墨水,取了几个都被爹爹否了,爹爹骂我跟他一样俗!”

  殷篱觉得耍枪还挺有意思,竟有些爱不释手了,听了戚幼滢抱怨,她微微偏过头,眼睛却看着自己手里的动作:&1dquo;都取了什么?”

  &1dquo;比如,&1squo;好枪’!&1squo;银头’!&1squo;红杆’!还有&1squo;霸王枪’!”

  殷篱没忍住,一下笑出声来,身后的宫人也纷纷掩嘴,都乐不可支。

  戚幼滢小脸一红:&1dquo;我觉得还挺好的呀。”

  &1dquo;的确很好,通俗易懂。”殷篱是不会随意贬低别人的,而且仔细想想,&1squo;银头’是说枪头的银色,&1squo;红杆’是说枪身的红色,这都很贴切啊。

  戚幼滢竟然在殷篱的脸上看到一抹真诚,瞬间对她的好感大增,她凑过来,笑意盈盈地看着她:&1dquo;要不&he11ip;&he11ip;阿篱姐姐替我取一个?”

  &1dquo;我?”

  &1dquo;嗯!”戚幼滢重重点点头。

  殷篱忽然有了压力,拿着银枪的手也觉得一下增加了重量。

  &1dquo;我也没读过什么书的。”她推辞。

  &1dquo;那会比我取的更通俗吗?”戚幼滢问,把殷篱问到了。

  的确,应该没有比这更通俗的了。

  她开始认真思考,端详着枪身:&1dquo;银芒如雪,见雪知寒,不如就叫&he11ip;&he11ip;岁寒,如何?”

  &1dquo;岁寒?”戚幼滢重复一遍,嘴里默默念叨着,殷篱正游移不定的时候,她忽然拍了下手,&1dquo;岁寒好!我知道岁寒三友,松竹梅对不对?那可都是不惧严寒的君子,这名字好歹还有个典故,比我起的那些好多了,阿篱姐姐,你好厉害!”

  戚幼滢说的那些,殷篱都没想过,只是心里闪过了这个名字而已,没想到她这么喜欢,还大方地夸了她。

  殷篱也很欢喜:&1dquo;你喜欢就好。”

  戚幼滢眉眼弯弯,点头:&1dquo;喜欢!喜欢!阿篱姐姐,你习惯岁寒的重量了吗?要不过来试一试?”

  殷篱看她兴致盎然,也被勾起了兴,走过去,握着枪杆尾巴,果然看到舂湖里有好多鱼游来游去。

  她卯足了劲,抬起,手上用力。

  鱼群四散,一下没叉到,戚幼滢有点可惜:&1dquo;差一点!这些鱼可贼着呢!”

  殷篱没说话,重复刚才的动作,枪头冲进水中,溅起一簇浪花,再抬起,上面还是只有水。

  &1dquo;快了快了。”

  两次都扑空,殷篱有点意兴阑珊。

  她觉得自己这一辈子的好运气也许都用来叉那两条鱼了,如果不是那两条鱼,李鸷可能都撑不到活着出去。

  可是李鸷活下去了,却将她带入了无边深渊,祸福相依,有时候还真难堪透这世间的因果。

  殷篱闭着眼,随手在水中一刺,也许是将鱼儿当成了李鸷,这次用的力道有些重,只感觉枪头碰到了什么东西,传过来一阵阻力。

  戚幼滢惊呼出声:&1dquo;叉到了!”

  殷篱一惊,先扭头看了一眼戚幼滢,又低头去看枪头,果然,就见上面串着一条挣扎的鱼,鱼鳞反射着波光。

  戚幼滢赶紧招呼宫人,有人拿了一个木桶上前来,她将鱼放到木桶里,忍不住欢欣雀跃:&1dquo;阿篱姐姐,还是你厉害!我努力了这么久都没叉到,你才试了几下就叉到了。”

  殷篱也很意外,总觉得这好像是冥冥中注定的事,戚幼滢指了指湖面,对她道:&1dquo;阿篱姐姐,你再叉一条,回头我让风信做好吃的鱼羹。”

  风信却走到戚幼滢面前,拉着她衣袖,小声提醒:&1dquo;娘娘,该去玉照宫了,一会儿就迟了。”

  风信一提醒,戚幼滢才像刚想起来什么似的,飞快地看了一眼日光,面色大变:&1dquo;糟了糟了,差点忘了!”

  殷篱和梅意也是一阵兵荒马乱,她们也把请安的事抛在脑后了。

  眼看着时辰要过,戚幼滢拉起殷篱的手,对她道:&1dquo;阿篱姐姐,实在不行,咱们跑吧?”

  &1dquo;跑?”

  殷篱是充满不解的疑问,听在戚幼滢耳朵里就好像回答,话音刚落,戚幼滢就拉着殷篱,在御花园中狂奔起来。

  刚泛出绿的枝条还光秃秃的,远处的梅花尚未开败,几处竹林苍翠矫健,在风中轻轻摇晃。

  远远望去,只见身着红衫、黄裙的两道身影在御花园中穿梭,衣袂和披帛飞扬起舞。

  在渐渐升起的日光中,红墙绿瓦后,她们好似唤醒了整个宫宇的朝气。

  那是春日好景,许多年后,殷篱还时常挂念那个清晨,就觉得宫墙再高,仍有一些颜色和自由是锁不住的。

  不属于皇宫,不属于李鸷,只属于她们自己。

  ——

  还是去迟了。

  两人到玉照宫时,内殿里已经坐了好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