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页 (第1页)

作者:四月与你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扶欢没有理他这些话,说道:“慕卿走时曾对我说,有事可以找少监商量,现在有一件对我特别重要的事,我便来找少监了——少监别再跪着了,先起来。”

  萧少监喜气的五官都皱起来,苦恼得真情实感:“能为殿下差遣,是奴才的荣幸,殿下有事,传话到司礼监,奴才必定过来,何至于殿下屈尊纡贵来司礼监。”

  “我本是想找慕卿,没料到他走得那样快,应是领了圣命不得耽搁。”

扶欢轻叹了一口气,显得有些寥落,“一来一去传话太麻烦,我便自己来了,还请少监不要怪罪我的冒昧。”

  这话使得才刚站起来的萧朝又赶紧跪了下去:“殿下言重了,殿下是主子,奴才怎能怪罪主子。”

  “殿下想让奴才说什么做什么,奴才一定赴汤蹈火,为殿下做到。”

  扶欢再让萧朝起来。她下意识地咬住下唇,犹豫了半晌,终于说道:“不是什么赴汤蹈火的大事,只是想问问少监——近日朝上,是否对北疆战事有和亲一说。”

  萧朝的心骤然一跳,长公主怎么知道这件事,他还记得朝上那个倒霉的文臣一说出和亲一事,掌印便下令封锁了消息,不得有一丝半点的风声传到长公主耳里。

  到底是哪个不开眼的崽子让长公主得知,他一定要割了他的舌头。

  萧朝至今还能想起那日慕卿的脸色,霜雪结冰一般,光是瞧上一眼就觉得冷到骨子里。掌印虽然平日里也冷淡,可都比不上那日,那日连萧朝自己,同掌印说话都战战兢兢,生怕一个字说错,掌印便会拿他开刀。

  而那个胆大的文臣,在朝会散后没几天,便有锦衣卫上门,此时大约关在昭狱里,生死不知。掌印亲自负责的案子,想必此人是不能活着出来了。

  萧朝生出一个笑脸来:“殿下从何处听说的,和亲一事子虚乌有,殿下尽管放心。北疆战事胜负未分,就传出如此流言,其心可诛。”

最后一句话,萧朝将话音放重了,显得郑重其事,嫉恶如仇。

  扶欢看着萧朝,她分不清萧朝同她讲的到底是真话还是假话,

  她继续说道:“有人告诉我,大臣们想要将我送去和亲,换北疆太平。”

  萧朝将笑脸收起来,团团喜气的五官蓦然变得严肃:“大宣百万将士枕戈待旦,岂会让殿下一人去做百万将士该做之事。且圣上宠爱殿下,选驸马都是慎之又慎,怎会让殿下远去和亲。殿下万万不能听信流言。”

  第42章北疆

  他这般严肃地强调,扶欢点点头,道:“少监的意思,我知晓了。”

  见扶欢相信了他的话,萧朝在心底长长地舒出一口气,面上也不由地放松了一点。他的语调轻松起来:“殿下进来许久,奴才也未请殿下坐下,真是该死。殿下略坐一坐,司礼监有圣上赐下的君山银针与武夷红袍,只是花茶香露有些欠缺……”

  司礼监是太监的地方,女子爱喝的香露花茶自是欠缺。

  扶欢抬起手,轻声道不必了。

  “不能太过打搅少监的公事。”

她说,“我这便走了,多谢少监今日解答我的疑惑。”

话毕,扶欢朝萧朝略一颔。

  萧朝没有再留,毕竟这司礼监,确实不是帝姬久留的地方。他弯腰折身,为扶欢带路。

  自是没走正门,从偏门出去,有一道穿花回廊,是这严苛规整的司礼监唯一一方温柔之处。萧朝察言观色地极到好处,见扶欢的目光留在一簇月白芍药上,即刻就轻言解释:“这儿是掌印特意命人种的。”

  “是因为看见花,心情会好吗?”

  萧朝摇头道:“听说掌印家中,也曾有这么一道穿花回廊。”

  却原来是睹物思人。扶欢了然。

  只是之后,又有一个疑问生出来,她偏过头,问萧朝:“掌印家中曾有这样一道回廊,那掌印原先,也是长在书香门第,富贵人家中吧。”

她带着探究的语气询问。

  萧朝顿了顿,才斟酌地说道:“听闻是家道中落,才被送进宫中的。”

  家道中落,扶欢无声地念着这个词,她是第二次听到这样的词,用来描述慕卿以前的家境,第一次是慕卿亲口同她说的,而这次是从旁人口中。她生出了一点遗憾,原也是个富贵人家,若是没有遭逢变故,到今日,慕卿或许和梁深一样,是会被闺秀掷果盈车的俊秀少年郎。

  ***

  那天过后,皇后再没有单独找过她了。于和亲一事,扶欢想了很多,她觉得,皇后应该没有骗她,前朝曾有过和亲的声音,但可能反对的声音更多。自武帝伊始,就再没有帝姬公主和亲北疆,若在皇帝这一朝开了例,势必要在史书上留下败,供人说道。

  但如果真的战事不利,连连丢失疆土呢。

  扶欢不敢去想,却又不得不想。

  如果真到了和亲这一地步,若真能遣妾一身安社稷,她也必定要穿着嫁衣前往北疆。公主的宿命,向来如此,金尊玉贵地长大,长大之后,就需要报答百姓为她换来的这金尊玉贵的前半生。

  她喝下一盏茶,告诉自己,既然姓了燕,国姓之下,必有重责。

  这一切,本就是应当的。

  宫中依旧佛香阵阵,祈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江南还未有好消息传来,诵经念佛便不能少一分。扶欢这段时日已经甚少能见到皇帝了,朝事纷扰,太后下了懿旨,后宫中人,无事不能打搅皇帝,连皇后进出帝王书房,都被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