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冲击春晚的作品 (第2页)

作者:张二狗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曹金玉拍了拍刘芸天的肩膀:“所以咱就得改变,咱不能像小剧场那样说,咱就得写电视相声,节奏就得快起来,而且包袱还得密集。”

旁边的大林子别看眼睛不大,眼珠子滴溜溜的转:“金哥,我跟你说,你最起码十秒钟就得有一个包袱。今年导演不是跟你说了吗?节目好就能,什么叫节目好,包袱多就是节目好。”

旁边的刘芸天连连点头:“对对对,咱看看哪段传统相声里面包袱比较多,咱再给他加工加工。”

曹金玉听完摆摆手:“包袱多是一方面,还有一点,你这个节目的格调必须得高。那《反七口》包袱也不少,咱能在舞台说吗?”

刘芸天听完挠挠后脑勺:“爸爸儿子的好像真不太适合在那讲。”

曹金玉一拍桌子:“反正咱创作作品就有一条,伦理哏的东西绝对不能有。”

一句话,大林子跟刘芸天都点点头。

这话倒对,要说春晚的相声包括小品里面有没有伦理哏?你要硬找肯定有。

但是曹金玉作为新人,第一次参加春晚,你要敢用这样的包袱,估计导演不会同意。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曹金玉没说,那就是你的伦理根非常的巧妙,让人拍案叫绝,不过那种可能性不大。

有一年春晚有个小品《父与子》,小品刚开始不久,就与观众玩了一遭伦理哏。

儿子一场就喊“孙大涛”

,紧跟着场的儿媳妇说:“你找爸也不能叫爸大名啊”

于是就大喊“爸~”

之后,全场齐应声“哎~”

儿子就说了:“你看,可不敢这么喊”

演员喊爹喊爸,观众应声,这是曲协一直反对的伦理哏,而这次春晚的观众齐应声显然是事先编排的。

当年歌手唱《吉祥三宝》时,刚唱“阿爸”

,台下只有部分观众应声,歌手也是特别惊讶,这明显不是编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