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第1页)

作者:米兰lady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顼木然坐着,已被无边的悲哀和悔恨暂时剥夺了说话的能力。&1dquo;她决心以生命来保护的那个人到底是你还是颢”,这个问题要在以前肯定是他感兴、愿意花大量时间来思索的,而现在突然觉得什么都不重要了,她人都不在了,徒然想这些又有何用?不过是平添烦恼罢了。

  &1dquo;你放心,我不会把这事告诉颢。”太皇太后又说:&1dquo;那天我回来后听守门的太监说你们来过,便隐隐觉得有点不妥,进去现她房间被褥那么凌乱又猜到几分,但只当是你们情难自禁做下私通之事,唉,没想到夜里就传来她投水的消息&he11ip;&he11ip;我让人把贴身伺候她的四个宫女找来,结果其中三个怕我责罚灭口,先就上吊自尽了,剩下那个若桑是自幼在我身边长大的,我略问了问她当时的情形后便赐了杯哑药给她,留她在我宫中做事,但她话是一字也说不出口了。所以,只要你我不说,没人会把真相告诉颢。我们严守这个秘密,让颢一辈子都不知道这事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1dquo;可是皇祖母,您有没有想过,如果不是您当初把我和菀姬刻意分开便不会生这样的事?”顼沉默许久之后终于把他多年来困扰于心的问题问了出来:&1dquo;您为何不让我娶菀姬?我们相爱您是知道的,您为何还要那么残忍地把她嫁给我的弟弟,让我们从此活得这么不快乐?”

  太皇太后深深凝视着顼,又是一声叹息。

  &1dquo;顼,”她说:&1dquo;你可知道,一直以来我都是希望由你来继承皇位治理大宋天下的?”

  什么?怎么会?顼无比惊讶,睁大双目疑惑地看着太皇太后。她不是经常责骂他么?她不是明显偏爱颢么?她把菀姬嫁给颢难道不是想等颢即位后让菀姬做皇后么?

  太皇太后淡然一笑,说:&1dquo;颢太温和,他那与世无争的性格可以让他做一名世人称颂的圣人,但是绝对不适合做皇帝,因为做了皇帝,有些东西就是必须要去争的。而你不同,你自小就有继承大统中兴大宋的愿望和无比强烈的进取心,这些都是我看好的因素。但是,你年少时实在太冲动,思维又经常朝着异想天开的方向展,野得像一匹脱缰的马,而且又不听管教,很难驯服,我们打压得紧了,你就自暴自弃。所以,我想你是需要经历一次彻底的打击,让你尝尝挫折的味道,才可以从此变得成熟起来,好好思考一下你需要的是什么,要怎样才可以得到。”

  顼苦笑:&1dquo;菀姬就是您为我准备的打击和挫折。”

  &1dquo;难道我做错了么?”太皇太后说:&1dquo;你看,自那以后你稳重多了,踏踏实实地学习治国之道和处事之道,所以你父皇最后才敢把皇位交给你。”停了停,她又说:&1dquo;不过,除此外还有个重要原因。菀姬自幼丧母,性情变得敏感而脆弱,她不适合做国母,更不适合后宫那种勾心斗角的生活。她需要的是一个全心爱护她的丈夫,一旦她感觉到自己的爱情被别的女人抢走分掉,那被冷落的滋味会使她很快凋谢。”

  她盯着顼,以她洞悉世情的目光:&1dquo;你,顼,我不敢保证你娶了她之后便不会再宠幸别的妃嫔。而颢,我却敢保证,他是可以一辈子不纳妾的。”

  顼默然。半晌后说:&1dquo;如果那时我能娶到菀姬我便不会纳这么多妃嫔了。”

  太皇太后微微摇头:&1dquo;谁知道呢?”

  在离开福宁殿之前,太皇太后从袖中取出郑侠的《流民图》和奏疏搁到他案上,说:&1dquo;你若果真忧悯灾伤黎庶,便仔细看看这图和奏疏。”又指了指刚才韩维拟的处罚颢的诏书:&1dquo;至于这个,你看着办罢。”

  目送太皇太后,直到她身影消失在门外。顼再缓缓拿起诏书,置于烛火之上,看着它渐渐被火焰吞噬卷曲。手一松,它燃烧着落到地上,终于演化成灰。

  然而现在已无心情去看《流民图》,他只觉自己已被关于菀姬的回忆勾起的痛楚掩埋,窒息得快要死掉。在皇祖母走后,他终于有了不加掩饰的溃败坍塌的机会,他颓然伏在案上,任由一阵阵的绝望式的悲哀如chao来袭。不知过了多久,他逐渐失去了意识,是睡着了么?似乎更像是晕厥。

  天快破晓之时他终于醒转。甫一睁开眼便模模糊糊地看见面前好像搁有一白色之物,坐直定睛一看立时便愣住了——那是一朵白色的小jú花。

  豪赌

  顼下意识地起身,奔走四顾,连声大叫&1dquo;菀儿”,却只惊来了一群宫女太监,齐齐跪拜问:&1dquo;皇上有何吩咐?”

  他这才渐渐明白过来,菀姬早已不在了,这jú花必不是她放的。现在虽然不是jú花开花的时节,但因他酷爱此花,所以宫内温室中常年培植着他最喜欢的几个品种。可是,谁会知道这小白jú的故事,在他最感脆弱悲苦无助的时候把这花放到了他的面前?

  问宫人夜里有谁来过,他们却面面相觑,都说是寐着了,未见是谁进来,请他恕罪。

  略感失望,但也不再追问下去。拿起小白jú仔细端详,心里开始觉得温暖,不禁想起她第一次赠他此花时的情景:她伸出右手,一朵白色小jú花夹在柔荑间,道:&1dquo;此花愈经霜打开得愈艳,你比之于它,岂不惭愧?”

  不必再问了,此花只当是她魂魄所寄的罢,想来而今居于九泉之下的她也必不愿见到他颓废脆弱的模样。他竭力抑制住从心底蔓延至鼻端的酸楚之意,把jú花郑重地插入案上花瓶中,然后坐下,沉思须臾,再徐徐展开了郑侠的《流民图》。

  此番细看感觉与前大大不同。只见图中流民成群拖拉扶携满塞于道,身体都羸弱而瘦骨如柴,衣衫褴褛,无一人身有完衣,愁眉深锁,泪流满面。有的瑟缩号寒,有的抚腹啼饥;有的嚼糙根,有的茹木实;有的卖儿,有的鬻女;有的支撑不住,倒毙于街道路边,有的身戴锁械蹒跚迟缓地在兵卒的呵斥下勉强移动。那一班悍吏面甚凶恶,对流民怒目而视,策马而驰追逐逃离躲避者,并挥鞭相向,鞭落之处皮开肉绽,流民在兵卒威逼下惊叫号呼悲啼,凄惨之状令人不忍目睹。

  赵顼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悲凉:这就是我的子民?这就是生在我统治下的东京汴梁的事?为何以前一直无人告诉我?让我一直以为我的天下黎民均有粮可食,有布可衣,即便遭遇灾荒也不过是担心明天的生活是否丰裕而今日的生存永远不会成为值得考虑的问题。

  再打开奏疏,见上面写道:&1dquo;去年大蝗,秋冬亢旱,麦苗焦枯,五种不入,群情惧死。方春斩伐,竭泽而渔,糙木鱼鳖,亦莫生遂。灾患之来,莫知或御。愿陛下开仓廪,赈贫乏,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罢去,冀下召和气,上应天心,延万姓垂死之命。今台谏充位,左右辅弼,又皆贪猥近利,使夫抱道怀识之士,皆不欲与之言。陛下以爵禄名器驾驭天下忠贤,而使人如此,甚非宗庙社稷之福也。窃闻南征北伐者,皆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鬻子、斩桑坏舍、流离逃散、皇皇不给之状,图以上闻者。臣谨按安上门逐日所见,绘成一图,百不及一,但经圣览,亦可流涕,况于千万里之外,有甚于此者哉!

陛下观臣之图,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1dquo;愿陛下开仓廪,赈贫乏”这点容易,也是顼早有意要做的,可是&1dquo;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罢去”,这是直接要求罢除法了,他与王安石花了五六年心血辛苦构筑实施的法啊,难道真是错了么?废除了法,他等于是自己打了自己一个有力的耳光;废除了法,他必然茫然失措,被迫重走祖父父亲走过的无望的老路;废除了法,他长期信赖、互助共勉的安石又将何去何从?

  可是,他再看了看那幅《流民图》,数年变法,难道这就是如今取得的成果?

  一个念头浮上心来:朕与安石,到底谁误了谁?

  &1dquo;陛下观臣之图,行臣之言,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这是郑侠下的赌注。好,那就让天意来决定郑侠、朕、安石,和大宋天下的命运罢。

  天亮后,聚集在延和殿准备早朝的大臣们一早便觉得今天气氛似乎与往常不太一样,殿内外禁军士卒太监宫女的神色仿佛恭谨严肃异于平常,连空气都有了沉重的意味,而当他们看见赵顼着白色素袍,以白巾绾,如一位白衣儒生一般带着一夜难眠的忧疲之色走入殿中时,每个人都瞠目结舌:皇帝在正式的早朝上未戴皇冠、未穿龙袍,这是君王最严重的自罚行为&1dquo;解冠”!

  王安石一皱眉,移步出列躬身正欲谏言,却被赵顼一扬手制止,然后慢慢道:&1dquo;十月不雨,朕甚忧之,深恐自身无才无德,行事有违天意。故此决定继&1squo;避殿’、&1squo;减膳’、&1squo;罪己’、&1squo;求言’之后再&1squo;解冠自罚’,并决意依卑吏黎庶之愿,遵照天意行道,望可挽回天心,早日降下甘霖。”

  王安石闻言即问:&1dquo;臣请问陛下,&1squo;依卑吏黎庶之愿,遵照天意行道’是何意?”

  赵顼深吸一口气,坐直,然后面无表情地宣布:&1dquo;开封府今日起酌收免行钱,三司察市易,司农常平仓,开京都所有仓凛,赈济灾民,三卫裁减熙河兵额,诸州体恤民艰,青苗免役,权息追呼,方田保甲,并行罢免。”

  一时殿中鸦雀无声,都被这消息震撼得不知该如何反应。皇帝满含着中兴国家的热望颁行的法,而今被他自己宣布废除,他们是该三呼万岁称陛下英明呢,还是锁眉叹息作惋惜状才好。

  王安石难以置信地试探着再问:&1dquo;陛下是要废除法?”

  赵顼看了看他,心中是有歉意的,然而他不能允许自己在如此关键敏感的时刻在朝堂上流露自己的丝毫情感。他冷冷地把目光从王安石身上移开,落在殿外远处的飞檐上,漠然道:&1dquo;同平章事王安石听旨:自今日起,议停免行钱、议停市易法、议停青苗、免役追呼、议罢方田、保甲诸法&he11ip;&he11ip;停止法十有八事的推行。”

  头中一阵晕眩,王安石立足不稳,几欲晕倒。此时一人快步过来一把扶住了他。

  王雱。他扶着父亲,抬头直视赵顼,愤然问道:&1dquo;陛下为何突然作此决定?”

  赵顼命身边宦官宣读郑侠的奏疏,然后把《流民图》传与众大臣看。王雱只瞟了一眼,并不细看,冷笑道:&1dquo;家父早就劝过陛下,流俗之言不足恤,惜陛下不愿接纳,竟为了一个小小守门官吏的流俗之言和夸大事实的图画就把多年来的变法心血弃之不顾,实在令人心寒。这等借毁谤法以谋求个人私利之小人陛下以前不知见过多少,往往英明地处罚外放,何以此次竟坚信不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