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页 (第2页)

作者:米兰lady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那为何还盯着朕?"

  "我想看清楚皇上。"

  很大胆直白的回答。有点意思。赵顼继续问:"为何要看这么清楚?"

  "原因很多,拣最简单的说罢。"雯儿答道:"这是我第一次得见皇上龙颜,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所以我要看清楚,以免回去后人家问我:&#o39;皇上长什么样呀?&#o39;我却只能答:&#o39;呃&he11ip;&he11ip;基本上,我可以告诉你皇上的靴子长什么模样。&#o39;"

  赵顼大笑。

  有其父必有其女,她的父亲王安石第一次入宫见驾时也曾一语惊人,与别人大大不同。

  那时他即位不久,急于找有能力的良臣辅助他中兴大宋,听说王安石政绩出众,又看了他呈给仁宗皇帝的《万言书》,顿时被他的见解胆略打动,立即召他来京作翰林学士。未见王安石之前,他猜想过数次他的模样,总觉不是神采奕奕文质彬彬便是仙风道骨名士风流,哪知一见之下大失所望:衣冠不整、须不修、衣衫污秽、满面尘土之色。

  朝臣切切私语,赵顼顿感啼笑皆非、毫无颜面:他日盼夜盼盼来的竟是个如此形容委琐的人!

  心凉了半截,身体后倾,倚在龙椅上,懒懒地问:"卿舟车劳顿,辛苦了。不知卿可有何中兴大宋之良策相告?"

  王安石看出他的失望,也不介意,只微然笑道:"陛下若当真要中兴大宋,岂可以衣冠取人。难道衣冠楚楚便可改变国家之贫弱现状耶?"

  他闻言即惊,立即意识到此人绝非平庸之辈,而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

  当然,如今面前的小女孩仪表与她父亲全然两样:干净、清,身材虽瘦小却很清秀,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她的眼眸,时时闪着聪慧的灵光。

  他最后告诉王雱:"以后暴书时你尽管带她们来,不必女扮男装了。"

  雯儿觉得赵顼真是不简单。

  面对庞荻那样的美女他只是纯粹欣赏地看,却可以不带任何欲望。不像王诜那样,在美女面前情不自禁地就摆出他风流才子的架势,只管缠着人家瞎聊。

  是他见的美女多了见惯不怪还是美色对他来说根本算不上重要?他看庞荻时哥哥那么紧张,显得真是小家子气。

  现这点让雯儿隐隐有点高兴,同时却又不免失望:他不会是个容易对付的对手。

  想这些时她与庞荻坐在回家的轿中。庞荻见她一路上这般沉默不免奇怪,略一思索便笑了,对她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雯儿抬头问:"什么?"

  庞荻微笑道:"再过一两年皇上又要选妃了。"

  "哦,"雯儿淡淡道:"那与我无关。"

  "真的无关?"庞荻故意问。

  "他的目中满是精锐之气,可以看出,不是个会轻易被美色和感情束缚的人。"雯儿说:"他有着和我一样鲜明的个性和坚持的主见,我没有把握镇住他。嫁给我没把握控制的男人是种莫大的危险。何况,"她唇边浮出一缕幽幽的笑意:"他已经有了这么多妃嫔,要把她们一个个收拾掉是件很累的事。"

  --------------------------------------------------------------------------------

  2oo6-5-2417:3818楼

  >花的心

  普通会员

  (花的心)

  眼儿媚(21):救美

  2oo3年o4月o4日o9:43:34 网易文化 米兰Lady

  救美

  自庞荻来后,庞公之病大有起色,调养了十余天后已无性命之忧,但总是不见痊愈,有时吹风着凉又会加重病情,所以庞荻继续留下照顾父亲,决定在父亲身体大好之前不提回京之事。

  家中诸人庞荻最厌恶的就是徐氏,她明明有心巴结庞荻,却又忍不住频频在她面前抱怨王安石变法给她经营田庄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苗法大有意见,整日唠叨没完。

  庞荻知道青苗法是影响了包括她家在内的丰裕地主放高利贷,但觉贫户应该是能从中受益的,便找来一些山庄中的丫鬟家丁,问她们家里可有人借青苗钱,效果如何。答案却有两种,一种是其父兄有自耕田,薄有点资产,所以青苗法最适合他们,完全免受高利贷盘剥之苦,又有资本抵押贷款,也可轻松还那两分利钱,于是这部分人都说法甚善;另一种则是全家都属山庄内的佃农雇农,无自己的田产,因此无从谈抵押贷款,青苗法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纸空文,他们也不很关心法的实施情况。

  庞公见女儿如此关心法效果,便对她说:"以前在京中时只顾为官不管山庄经营,回来后才知道自己家中也放高利贷,实在惭愧。看来旧党中人强烈反对青苗法也与此有点关系。

  由青苗法再联想起别的几项法,不难现从这些法令中获益最大的便是那些薄有资产者,而富户大家则颇为受损,对赤贫之人则无利可言。介甫的立场与他的出身和经历有关,难说对错,惟愿天下薄有资产者占多数,不使富户反对声高涨,也愿这几年一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下去,否则恐这贫富两极之人乘乱联手将责任推给介甫,他的处境就不免尴尬了。"

  庞荻深觉父亲言之有理。

  王雱见妻子一去就是数十日,竟毫无归意,便修书催促:"当日别前,雱反复嘱卿&#o39;须归&#o39;,卿半扶雨帘,慢卷杨花,一脉称是。而今卿身居江南,想必小桥流水留春住,故不思韶光迁延,于雱已是辗转十九秋矣。"信末附有一阕《惜分飞》:"风冷画屏蝉影动,芳径红凋露重。许是难成梦,夜阑聊剪灯花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