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页 (第1页)

作者:华灯初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裴清的力气略重,感受到手臂上传来的痛楚,崔莞蹙了蹙眉,却未挣脱,她与裴清虽立在众人身后,但距离并不远,稍稍一动,极容易引来旁人的目光。

  这种时候,崔莞可不愿成为众矢之的。

  故而,她抬起另一只手,曲指弹了弹裴清的紧拢的五指,同时低低的回道:“裴兄,我观王兄眉目清朗,断不是眼高之辈,裴兄若仰慕,可上前一礼。”

  这番话,说得裴清双目亮,连连颔道:“是极,是极,阿挽所言甚是。”

说罢他便松了手,拂袖整衣,与旁人一般上前见礼,攀谈。

  而崔莞则趁此退到一旁,避开了缓步慢行的一干人。

  殊不知,她的举止本无碍,可在众人争相往前之际,独她退让,便显得突兀起来。非但时不时盯向她的曾信有所察觉,便是萧之谦,王樊以及他身后另外两名世家公子,均看在了眼中。

  “崔兄如此避之不及,莫不是我等来的唐突,碍了崔兄的眼?”

曾信刺耳的声音如刃,划破了这和睦融洽的气氛。

  齐刷刷的,众人纷纷顺着曾信的目光,回一望,恰好对上了止住步,立在人群边缘的崔莞。

  看来,曾信对她,也是恨之入骨了。

  崔莞抬眸,嘴角微微一勾,绽出一抹如沐春风的笑颜,淡声应道:“非也,只是挽心中颇有自知之明,不愿如地上顽石,阻了意然兄的去路。”

  若她这“小族世家子”

都自比顽石,那么曾信这个寒门子又当如何自谦?

  以在场之人的心智,岂会听不出崔莞的弦外之意?她是在**裸的讽刺曾信阿谀取容,不自量力。

  曾信的面色立时变了,可还未容他续言,突然,一道玉石清声,缓缓响起:“你姓崔?”

  ☆、第一百七十九章是敌是友意难测(上)

  此言一出,四下皆静。

  众人的目光下意识移回王樊的冠玉之容上,崔莞眨了眨眼,这才明白,他所问之人,是自己。

  王樊是学宫开讲第三日方缓不济急的行到临淄,入了稷下,他亦是唯一一名不在学宫中留宿的听讲者,故而不太明晰崔莞在开讲当日的盛辩,两人也未曾正面相对。

  眼下,这个被众人拥簇,始终一派风轻云淡的王樊,却怔怔的望着崔莞,甚至不待她反应,又出声一问:“你姓崔,名莞?莞尔之莞?”

  他的声音清朗温和,但微促的语气透着一丝令人难以忽略的迫不及待。

  相较于萧之谦等人目露惊异,崔莞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便是迎着王樊的目光,也无一丝变化。可无人知晓,这般平静的身躯下,压着一颗澎湃翻涌的心!

  他识她?

  不不,或者说,王樊的目光虽在打量着她,可更似透过她这张脸庞,寻出另外一个人。

  另外一个身着裙裳,作姑子装扮的她!

  想着想着,崔莞抑制不住咽了一口津液,借此润泽几欲要干裂的咽喉,她与王樊探究的目光对视片刻,慢慢地垂下双眸,缓声回道:“我确为崔姓,却非意然兄口中所称,而是挽回之挽。”

  “挽回,挽……”

王樊低低碎念了两句,盯着崔莞的乌黑眸子中光芒一掠,突然又道:“可是居于清河郡?”

  清河郡?那岂不是清河崔氏?

  唰唰唰,众人的目光再度齐刷刷的投向崔莞。

  清河崔氏,与王谢二氏一般,皆为众人之族可望而不可即的门阀贵族,与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七宗五姓。

  当今太后,便出自清河崔氏一族,已故去的李皇后,则是出自赵郡李氏。

  若这崔挽真是……

  “不,他出自雍城崔氏,绝非清河。”

曾信不是蠢人,他虽不清楚王樊为何会如此在意崔莞,却明白若真让王樊再这般下去,众人定会高看崔莞几眼,这可不是他所期盼之事!

  况且,这小儿当日连稷下学宫的请帖都拿不出,又如何会是清河崔氏之子?

  故而曾信开口了,虽是越俎代庖,却恰到好处的打消了众人心中那缕刚刚冒出尖的关切。

  此时的崔莞,已然顾不上曾信了,她的目光紧紧盯着衣袍下仅露出半边的墨色丝履,心中一阵狂蹦乱跳,上一世她便失了往事,脑海中一切事宜,都是自阿音将她从荒林带回荣村开始,之前如何,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即便从活了这一世,也无半点头绪。

  可此时此刻,却有人突然言及她的名,甚至极有可能还是她的身世……

  即便崔莞性情清冷,亦止不住心撼神晃。

  不过,无论如何,她心中都不曾清明尽失,世上姓崔名莞的姑子何止百数?且容貌相似者亦不少见,虽说同名同姓又有几分相似之人极为罕见,也并非全无。

  退一步而言,哪怕王樊口中之人,正是自己又如何?

  崔莞抿了抿唇,她早已尽失往事,连王樊是敌是友都不知晓,若是……

  毕竟,这世上除了曾信之外,还曾有人毁了她的容,欲要她的命!

  如此一想,崔莞躁动的心仿如坠冰窟,遽然冷下。

  她无声的吸了一口气,昂起下颌,抬眸又一次对上王樊,目光清透沉冷,淡淡的道:“曾兄所言无错,我出自雍城,而非意然兄口中提及的清河郡。”

  “不错,阿挽确实是雍城之人,还曾与我谈及不少雍城事。”

崔莞的话音刚落,裴清便点头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