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第1页)

作者:华灯初裳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说着说着,他又将目光移回崔莞身上,继续言道:“时至今日,老朽方明兮,过往苦思,不过是一叶障目。”

  话毕,匀子向众人愧道:“昔日,老朽早已明了这番道理,非但是老朽,想必诸位心中甚明者亦不在少数,可却无人敢提及,因何之故?皆为名也,老朽亦然。而今受小友一席话,方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老朽,愧矣。”

  匀子素来不是多言之人,能当众说出这番话,已是十分难得,他歇了几口气,沉哑的声音朗朗而起:“故而,老朽决心,复学宫之始,今日起,但凡心向稷下者,均可入门,来去皆随心,进出无阻拦,稷下之魂,仍存世间!”

  匀子之声,远远传开。

  “稷下之魂,仍存世间!”

崔莞扬声附和,再度抬起双手,举至前额,向匀子,向稷下学宫,深深一揖。

  非但是崔莞,在场的学子儒生,均与她一般,大声附和,同时躬身向着以往心目中可望不可即的稷下学宫,庄重的行了一礼。

  匀子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他捂嘴咳了几声,正欲再言,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陡然打破了着安静肃穆的气氛。

  一道道含愠的目光遽然射向那抹越奔越近的人影。

  “卫临?”

  看清来人的刹那,崔莞不禁轻呼出声,好在此时众人的心思均放在急急奔来的卫临身上,并未有人察觉。

  卫临奔到崔莞身前莫约十步之处,这才觉似乎有些不对劲,他止住脚步,缓了缓急促的气息,慢慢走到石阶下,一抬眼,便看见了匀子与那三名中年学士。

  “小人见过匀公,见过诸位学士。”

身为秦四郎的贴身护卫,卫临曾随秦四郎一同拜访过匀子,自是认得这位天下第一贤士。

  “不必多礼。”

匀子点头,他虽不认得卫临这么一个小小的护卫,却是知晓他衣襟旁那枚显眼的徽纹,“不知秦尚小友,今日因何缺席?”

  ☆、第一百六十四章诸子台上动天下(上)

  “郎君久病未愈,无法亲聆匀公教诲,特命小的前来告罪。”

卫临垂,沉声应道。

  闻言,匀子叹了一声,而后道:“无妨。”

语气中透出一丝惋惜之意。

  秦四郎的帖子,是他亲手所写,足以见得这位天下第一贤士对秦四郎颇为看重,赞赏。

  本该传完话便退下的卫临,仍旧站在原处,他自袖中取出一封柬书,双手呈至头顶之上,道:“除此之外,小的仍奉郎君之命,送来荐帖一封。”

  匀子扫了一眼卫临手中的柬书,对身旁那名方脸的中年学士轻轻颔。那名中年学士便走下石阶,接过了卫临手中的柬书,返回匀子身旁。

  随着匀子打开柬书,卫临也张口说道:“郎君有言,雍城崔挽,才识出众,高情远致,可入稷下也,特为其荐名。”

  卫临的声音不似崔莞,略显浑厚,又因他善武,内劲充沛,出言时即便刻意压低声,亦比崔莞传得广。故而,几乎所有人都知晓了,崔莞并非无帖无荐之人。

  即便方才匀子曾言,日后稷下之门尽敞,往来无阻,但到底是刚刚出口,即便令人心潮澎湃,却未有几分震撼。可崔莞一事不同,且不说一切皆因此事而起,自崔莞被阻门外,与中年学士的问答,又潇洒自在的踏下青云阶,朗朗道出那番惊世之言,林林种种,已然撼动了众人的心。

  而今卫临的一番话,让在场之人皆明,眼前这挺立如松竹的少年,果然不是无德无识之人。

  除此外,柬书的出现,更是让崔莞得以名正言顺的踏入稷下学宫,若有朝一日,她跃然成名,史书上留下的也定是辉煌一,而非以诡辩强入学宫的污痕。

  匀子览过柬书,而后递给身旁的方脸中年学士,抚须颔,低哑的声音缓缓传开,“崔挽,可入学宫。”

  这便是承认了秦四郎柬书,若稷下学宫的规矩未改,凭借此言,崔莞甚至可免去稽核考查,径直登上诸子台。

  即便此时人人得以进出,可在众人眼中,也为天大的殊荣也!

  崔莞牙关紧咬,强忍下眼底喷涌的涩意,抬手向匀子行了一礼,“挽,从也。”

  平静淡然的声音,含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旁人或许难察,于耳清目明,看透世间百态的匀子而言,却是心知肚明。他又一次颔,抬眼望向松柏之下,翘以盼的诸子,再道:“天下学子,均可入学宫。”

  “学生,从之。”

  一道道整齐的揖礼,宏亮的呼应响彻四面八方,回荡在质朴苍劲,浑厚庄重的稷下学宫上空,仿若一支饱含浓墨的,重重的在稷下学史上留下了崭的,不可磨灭的一。

  匀子脸上浮起一抹慰藉的笑容,他最后看了崔莞一眼,长袖一扬,拄着拐,缓缓转身,慢慢的向学宫内行去,亦如来时。

  那三名稷下学士随行两名,余下方脸学士仍旧守在门前,接引入门学子。

  “阿挽。”

待匀子走后,卫临方出声,低低的唤了一句。

  崔莞面容含笑,淡淡的向一旁施礼的学子回了一礼,随后便以眼神示意卫临先退到别处再说。

  两人所站之处正是石阶前方,但凡要入学宫之人,均会从身旁路过,对崔莞鄙夷轻视的学子儒生们一改前举,此时对她乃是心悦诚服,每每路过一人,便会颔致意,更甚者还会抬手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