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立春 (第2页)

作者:好人爱做梦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众人把春牛在土地庙前烧了,收拾好卫生,各自散去。

各位看官,东北很大,各地风俗多有不同,我所在家乡并无打春牛的习俗,但我的一个同在东北的朋友,他那里就有打春牛的习俗。我根据他所叙,敷衍了上面一段,不尽不实,博各位看官一笑。

金海和玉芬回家,玉芬本来打算油炸春卷来吃,听金海讲想吃春饼,就又改烙春饼。

三碗面粉,分成两半。一半凉水和面,一半热水烫面,搅成棉絮状,混在一起,开始揉面。手光,面光,盆光,面团活好了。放入盆中醒二十分钟,上面板。

把面团搓成棍状,揪成乒乓球大小的剂子,压扁,一面涂油。把两个面剂子带油一面贴在一起,擀成薄薄的面饼。起锅,烧油,烙饼。饼熟之后,把饼从中间揭开,就是两张轻薄香软的春饼,可卷万物。

玉芬和面烙饼,金海切肉丁,炒了个肉酱,接着又炒了个土豆丝。金海去后院大棚摘来黄瓜、小葱、香菜、臭菜、苦麦菜,洗干净放在盆中。二婶又切了盘凉肉,饭菜上桌,老两口坐定。

看着满桌子可心的饭菜,金海和玉芬食指大动。放一张春饼在盘中,抹上薄薄一层肉酱,再卷上小葱,香菜,黄瓜条,咬上一口,饼香、酱香、菜香,层次分明,简直极品。

老两口一会儿卷这样,一会儿卷那样,几乎没说几句话,闷头大吃,几样菜吃出八十六个花样。

吃完了,金海和玉芬往炕头一歪,也不收拾碗筷,躺着不动,俩人都吃撑了。

玉芬一手摸着自己肚子,另一手摸着金海肚子说,“咱俩肚子都撑成小锅了,你说咱俩够没出息的,好像这辈子没吃过似的。”

金海伸一只胳膊给玉芬枕着,笑着说,“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人生苦短,何必琢磨。”

玉芬听不懂,她往金海的身边靠了靠。

立春这天吃春饼,或春卷,称之为“咬春”

下午,刁四河来看金海和玉芬,这丫头学习好,考上政法大学学习法律。寒假放假在家,一直在家里帮忙记账。今天抽空,来看望二舅和舅妈。

几人闲聊,先说了些村子里新近生的事儿,又问了些学校里的事情,金海心生向往,他喜欢读书,因为年代原因没能进学。

玉芬见刁四河头上梳着马尾辨,也没带头饰,就说,“今天立春,小姑娘头上要戴蝴蝶和燕子,舅妈送你一个。”

说着从柜子里拿出个木头盒子,和鞋盒差不多大。打开,里面都是铜丝和绢制成的头花,蜻蜓、蝴蝶、蜜蜂,各式各样,栩栩如生。刁四河眼睛都冒出小星星了,放下这个,拿起那个,又拿起那个,放下这个……她全都想要。

玉芬从里面拿出一个花蝴蝶给刁四河戴上,刁四河美滋滋的在二舅家照了半天镜子。

原来朱志国去世,玉芬拉扯三个孩子,玉芬看金海一个人养一大家子辛苦,就想帮衬一下。她就想和同村一个手艺人学做绢花卖,那人怕抢饭碗,不愿教,玉芬就买来材料自己摸索,没想到越做越好,开始是绢花,后来就做各种昆虫头饰,竟然越卖越好了。

后来金海开始收山货,卖山货,赚到了些钱,解了家里面的燃眉之急。他看玉芬做头花伤手又伤眼,就说啥不让她干了。

玉芬手头这些,有当年做头饰的时候剩下的,也有后来儿女成家立业后闲来无事做出来的。玉芬见四河如此喜欢,就有从盒子里拿出一个蜻蜓、一个蜜蜂送给了四河,对她说你留着换着戴吧。

四河长相普通,但戴上这头饰,仿佛又俏丽了几分。开玩笑,纯手工的头饰,金贵着呢。

立春这天,女性头上戴燕子或蝴蝶蜻蜓头饰,叫做“戴春”

立春这一天如此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