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性格 (第2页)

作者:赵子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名叫象棋,也可称之为象戏。”

“象棋?怎么起这么个名字?什么意思?”

“棋盘为一,色分两类,虽只三十二个棋子,变化万千。‘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所以名为象棋。”

荀贞哪里知道此物为何叫象棋,不过荀氏家学渊源,荀氏八龙中最出名的荀爽,号为硕儒,对《易》的理解“有愈俗儒”

,为马融、郑玄、宋忠等名家所不及。家中既有此等大贤,荀贞从荀衢读书时,自也精研过《易》,猛然想起四象,便云天雾地地扯了两句。

陈褒诸人面面相觑,黄忠识得几个字,虽也不懂荀贞的意思,但听着有道理,觉得该夸赞几句,因说道:“荀君真名门子弟,博通古今,这象棋竟是暗合天道了。……,不知怎么玩法?”

陈褒等人虽没听懂“象棋”

的名字是何意,但面对从未见过的象棋,也是觉得新鲜,兴趣十足,跟着问道:“对呀,怎么玩法?”

当下,荀贞把象棋的规则详细讲解。

他晓得杜买、陈褒等人不识字,讲解之前,先教他们认字:“此为界,己方的区域为我军,对面是敌军。”

陈褒到:“两军交阵?”

“对。此为‘兵’字,此为‘卒’字,意思一样,写法不同,敌我双方,各有五子。在对弈的时候,这两种棋子每次只能走一步,在己军的阵内,只可前进,不能后退;进入了敌阵后,一样不能后退,但可以向左、向右。”

陈褒聪敏,立刻领悟,说道:“五个兵卒,是‘五兵’的意思么?”

他要不说,荀贞还真没想到。毕竟陈褒生长此时,又久任亭中,按律令,须知“五兵”

,故此较为敏感。“五兵”

,即五种作战时用的兵器,弓弩、戟盾、刀剑、甲铠、鼓。

荀贞也不知五个兵、卒是何意思,顺水推舟,道:“对,就是这个意思。”

“兵、卒这两种棋子不准后退是因为军法严厉,所以临阵不能脱逃么?”

“……,对。”

“在己军阵内只许前进,不许左右,是因为怕未临敌而先乱行列、破坏阵型么?”

“……,对。”

陈褒问的每一个问题,都是荀贞之前没有想到的。

在他的前世,象棋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游戏,妇孺皆会。他从小接触,直接学的就是规矩,学会怎么玩儿了就开始玩儿,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矩?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现在听了陈褒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惭愧之余,不禁对他刮目相看、高看了一眼。

讲解完兵卒,接着讲解砲。战国时就有投石车,便以投石车比拟之。程偃等生长民间,多不知此物,又牵强地解释为就像是弩,可以远射。

又讲马、车,一个骑兵、一个车兵,这两种兵种不难,一说就懂。接着再讲相、士,也不难理解。最后帅、将,更不用多说,一军将也,一目了然。

这几个字并不复杂,也很好记。讲了几遍,诸人就都记住了。荀贞笑吟吟地问道:“怎样?有兴趣玩儿么?”

男儿立志在边关。战争,本就是男儿之所好,两汉的风气又勇猛进取,无数人为觅封侯而前仆后继,在场诸人尽皆跃跃欲试。荀贞说道:“阿褒,要不你我先来一局?”

陈褒痛快应道:“好!”

两人便在桓表之下相对跪坐。杜买、黄忠等人亦皆跪坐,围聚两侧。

荀贞自诩老手,不占陈褒的便宜,叫他先走。陈褒也不客气,拿起棋子,走了第一步。

“……,你为何这般走法?”

陈褒先走的左手边第二个兵,即“兵七进一”

,也就是棋谱上说的“仙人指路”

荀贞记得自己学棋时,最喜欢先走炮,第一步先把炮架在中间。俗云:“当头炮,马来跳”

。不但是他,他接触的初学者中,不敢说全部,大部分都是这种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