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儒家的魅力 (第2页)

作者:兵临城下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书中自有颜如玉。

辛苦读书是为了什么?

不就是希望遇到个伯乐,求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吗。

齐国提拔贤能,自然也就成了才子的集结之地。

“总结一下!”

江白带着深沉的语气说:“鲁国的礼乐传统虽然看似守旧,但仍然挥着关键的教育功能,对帝国的继续继承至关重要!”

“齐国的开明和繁荣、简化礼仪、重视贤才,可以让国家兴盛,文明高涨,但也容易出现臣子叛逆,篡位的危险!”

“秦国实施严格法律,推动国民务农和征战,其军国主义,注定在无尽的战斗中迈向衰亡!”

“周代的大规模封地和以礼为治,迟早会导致春秋竞争,战国纷争,历史的循环!”

……

周代和鲁国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

毕竟,这都是周公制定的国家方针。

但区别在于,鲁国是诸侯之一,规模较小。

周代掌握大6的疆土,是真正的统一大帝国。

因此,王朝和诸侯国即使遵循同样的制度,最终的命运可能会不同。

这是地域政治的逻辑。

再者。

齐国与之后时代的宋国相似。

他们在战争中并不出色。

但在文化和经济都很繁荣。

当敌人军队兵临城下时,他们立马举手投降。

简直如出一辙。

但值得注意的是。

宋代在权力分配和平衡,确实有了新的创意。

这一点,齐国远远跟不。

“小公子,这四个国家的例子,是不是很明显?”

江白沉思地说:“毫无疑问!

大秦的法律和行政管理,肯定比周代的封建和礼制要好。”

“但从鲁国的传统来看,礼乐教育对统治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在理论……各种学派最终都会回归儒家。”

……

江白得出结论。

那就是多种学说的文化思维,最后都会被儒家融合和同化。

因为儒家的基于宇宙、君主、亲情和礼仪的理论,注定会得到王室的认可和结合!

而在王权下的儒家,势必因权力而异化。

例如:墨家的中心理念是天志!

在王权儒家的融合后,它会变成天人之间的共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