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靖难 (第1页)

作者:佐佐木虚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第173章靖难

朱由崧的富贵,衣食无忧的人生在崇祯十四年被打破了。

农民军攻破了洛阳,堂堂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擒杀,甚至身上的肉都被割下一块作为下酒菜。

朱由崧从大明最富庶的藩王之子,开始了漂泊。

他先投奔了潞王朱常淓,然后似乎是把霉运带给了潞王朱常淓般,农民军再次逼近卫辉。两位大明藩王继续东逃到淮安,和南逃的周王崇王一同寓居于湖嘴舟中。

李自成入山西,进入京畿之后,马士英找上了他。

福王朱常洵本为万历皇帝第三子,而太子为明光宗朱常洛,其在位不久因红丸案暴毙。朱常洛两子为朱由校与朱由检。而万历第二子朱常溆出生即夭折,若崇祯一家死在了京师之内。那朱由崧就是大明皇位最合法的继承人,马士英找上他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可北方出现三个妖人后,大明从鬼门关被抢救回来了,三月底,不仅送出了两个皇子,更是让唐王朱聿键去辅政,这让马士英拥立朱由崧的算盘被打了粉碎。

太子在五月底去南京露面后,朱由崧的价值几乎没了。但太子招黄得功入南京的做法,让马士英燃起了希望。

刘良佐和高杰对视一眼,然后站起身给福王行了拱手礼。

“不知道福王殿下找我们有何事?”

朱由崧恨死了农民军,特是面前的两人还是李自成的前部下。但形势比人强,他现在只是个落魄王爷,而面前两人都是手中握有数万大军的军头。

他连忙笑着道:

“两位将军都是国家栋梁,可惜这大明有奸臣啊,害的两位将军不受重视。”

高杰皱起眉头,开口道:

“奸臣?福王你不会说是那白起吧?”

他高杰虽然好色,但自己知道自己还是有多少斤两的。他和刘良佐加起来八万人,能对付五万顺军都算烧高香了。而顺军和鞑子的战斗力,一个鞑子能打两个顺军。至于白起吗?

关于他的传闻越来越多,什么单人杀穿两白旗,在关外阵斩阿济格。

刚开始,高杰还以为是大明文官传统爱吹嘘,结果太子到达南京的时候,就是亮出了阿济格的脑袋与英亲王的旗帜后,南京城内的文武才不敢说些什么。

据说白起带着十多万明军南下守住淮河一线了,这个关头说他是奸臣要清君侧的话,高杰掂量下,无论是军队数量还是将领水平,他和刘良佐绑在一起乘个二都没什么胜算。

刘良佐自然也知道这些,白起手中部队以高第的山海关守军还有三大营改编而来,他们常年要对付鞑子,肯定比自己这乱七八糟的兵痞,流寇组成的军队强多了。

便开口道:

“福王,我们认为大良造乃救世之才,你若劝说我们对大良造进行反叛的话,恕在下不能奉陪了。”

两个蠢货,人家把刀子架在脖子上了,还不知道。

马士英暗暗骂了一句,刘泽清现在清醒多了。他北面是那个骠骑将军带着李邦华等人四五万明军南下,说是为了掩护辽民南下,但他们停在了济南之后就没再动弹过,而白起带着山海关的守军在登封登6后,朝着东面进。

刘泽清被几万大军夹在中间,他似乎只有交出兵权养老这一条路了,否则就被两个巨无霸碾压而死。

这也是他急着向马士英求援的目标,拉上高杰一伙,起码人数上不低于白起了。

马士英见两人不表态支持自己,便改口道:

“两位是不是想多了,我们不是来拥立福王为皇帝的,而且要求南京朝廷把唐王换了。朱聿键除了辈分大点,在宗族上属于远枝了,他凭什么留在南京辅政。再说,这小人不知道是不是蛊惑了太子,不仅要裁撤藩王,甚至要我们交出兵权。我觉得大家要起兵去南京,清理掉朱聿键,这两位不反对吧。”

马士英这是换了个理由,这群人要是怕那三个妖人的话,就换个目标,黄得功他们总不怕吧,拿下南京后,手握朱慈烺之后,他马士英也有资本和白起谈判了,不说成为车骑将军,变成和白起比肩第四人,起码内阁辅的位置,马士英要坐定了。

高杰想了下,然后道:

“督师,你说白起会对我下手吗?起码目前不会吧,若他真的对我们下手。实在不行我们也学李自成,抢了扬州与南京后,再举起义旗,大顺不要我们,大西也行。”

马士英擦了擦汗,然后道:

“不用这么心急,张献忠不是还在和左良玉在湖北死磕吗?我们要目的是击败黄得功,废除朱聿键的辅政地位。有了南京,朝廷定不会强行削去你们的兵权的。”

至于抢劫扬州,马士英不在乎,甚至他自己还能分得一笔。

张献忠的东出也是先顺利后不顺,他在城外,凭借李定国的武力,几乎是凿穿了左良玉的大军,但这厮无耻的很,见野战不是对手,干脆把大军龟缩在武昌城内,加上水师封锁长江,张献忠暂时还真没办法拿捏左良玉。

两人想了下,的确,投奔满清的话,北面是明军,而且似乎脱胎换骨了。往西北是大顺,刘宗敏在河南。他们知道自己和刘宗敏的差距,也不敢走河南。西面是左良玉和张献忠死磕中。加入那一边,两人都是小弟,不如先留在江北,静观其变。

三人加上朱由崧,勉强达成了默契。要是白起他们强行剥夺了刘泽清的兵权,他们就点兵杀入扬州与南京,强迫明朝承认他们半独立的地位。

明南京城内,这里也有座紫禁城,由朱元璋所建。

朱慈烺作为太子,理所以当住在这里,他在文华殿召集了大臣们商议要事。

这些人包括了从京师南逃而来的内阁,还有南京六部的高级官员,以及留在南京的勋爵们,加上刚刚奉诏进入南京城的靖南伯江南都督黄得功。

朱慈烺坐在主座上,旁边陪坐的是唐王朱聿键,文武官员分坐两边,文官为的是内阁辅方岳贡,武官则是黄得功。

追读多了些,虽然还是扑,笔者在双开了,下本科幻,看看起点有没有编辑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