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 > 十一章 远交德国

十一章 远交德国 (第2页)

作者:万字旗下的大清帝国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什么?这是真的吗?我们德国不需要赔款?”

“是的!

我们不要德国的赔款!

一分也不要。”

凯特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尽管他的大耳朵按照他本人的说法已经清洗了无数次,还是很卖力的掏了又掏。

“好!

太好了!

将军!”

凯特林一个老牌的外交官都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失态地跳起来,向着政委冲过来,可是,看着政委那清澈明亮的眼神,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端庄姿势,吓得他急忙修改计划,将一个熊抱给了他的男性翻译。

“我代表大德意志帝国的皇帝陛下,皮洛夫相阁下,代表德国的代表团成员,代表英勇善战的德国6军和强大的海军。。。。。。”

凯特林代表了无数个德国人,终于说道:“谢谢您给予我们德国这样一个美好的机会!”

翻译一面翻着,一面瞪着小白眼睛,连他都感觉凯特林领事的语气过于献媚,过于女人化了。

政委将要点给他讲完,要求他详细地阅读并提出自己的见解,“阁下,我重申,你们德国对我们的大清帝国的臣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你们的军队是屠杀我国和平居民最多的,也是破坏我国城市最疯狂的一支,本来,我们的军长,包括新军的所有军官都主张将战争进行到底,特别提出要将德国从地球上抹掉!

但是,我还是比较冷静地劝止了他们,虽然我们毫无疑问地拥有这个力量,但是,我个人觉得,德国与我们相距甚远,没有多少的利害冲突,而我们却拥有共同的敌人,在欧洲是英国和法国,在远东是日本和俄罗斯。所以,我花费了极大的力气才说服了他们!”

“谢谢谢谢将军,您真是一位有远见的将军,一个政治家,战略家!

简直和我们德国的毛奇将军一样崇高,和皇帝陛下一样高贵,和俾斯麦老相一样富有经验!”

凯特林的身体又开始在房间里玩起了漂移,他实在太幸福了,看起来难以完成的挽救万余德国战俘命运的事情有了转机啦。

皮洛夫相和威廉二世皇帝给他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及时地,不顾一切地将德国官兵挽救回来,哪怕是暂时牺牲一下尊严,因为,来中国的德国军队都是精锐部队,很多军官都是来实习的,普法战争三十年来,德国虎视眈眈要和法国来一场新的战争,欧洲的格局极为不稳,1882年,三国同盟已经形成,八年前,也就是1892年,法国和俄罗斯已经达成了军事协议,正式结成了军事协助关系,欧洲的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也在加剧,可是,本来到中国战场实践德国6军战略战术思想的诸多精英军官忽然被包了饺子,让德国政治军事中心平地刮起了一股旋风。德国皇帝和参谋本部焦躁万分。凯特林的身上,担子有千钧之重。

“德国必须向我们大清帝国道歉,而且是书面道歉,不过,可以是秘密的方式。”

政委说:“我们不要德国的赔款,但是,德国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予我们国家以燃料油和机械零部件的供应。我的要求是,两千吨汽油,三千吨柴油,一些我们开列的机器零部件。”

“炸个建议不错,相当不错,我们德国可以想方设法弄到,尽管我们也很缺乏这些东西,但是,没有问题,我立刻就向皇帝陛下报告,他们应该能体谅的。但是,我还想询问将军阁下,我们的战俘。。。。。。”

“只要你们的汽油和柴油,以及我们需要的机器零部件到位,我们立即无条件地放人。”

“啊?这,这实在是太。。。。。。”

一向伶牙俐齿的领事几乎窒息。他觉得这个条件实在太宽大了,比他想象得,比这些天来中国代表表现出来的蛮横无理,尖酸刻薄,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想知道,贵国还需要什么。”

凯特林是外交官,知道要节制自己的感情。

政委提出,要德国派出若干开采石油和提炼石油的技师,工程师来中国,帮助中国开采大油田,还要派出一些精湛技能的人员帮助中国建立机械厂,政委给他一个清单,最低的要求是,一百名有油田开采冶炼人员,一百名机械专家,还有必要的设备。“放心,这个条款的背后是,中国和德国结成秘密的同盟关系,在未来的欧洲战争中,我们觉得支持德国!

还有,我们在中国开采的油田,属于德清联合经营的模式,德国付出就有回报。”

“这个自然好!”

一听有那么多的工程人员和设备需要,凯特林的心就揪起来,他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很复杂,不过,当他听到了大油田的开采属于两国合作,还有两国缔结秘密的同盟关系时,他的眼皮再一次挑战着极限。“太好了!”

这是第一次秘密接触,之后,两国代表还进行了三次秘密的单独的接触,最后,向国内电报请示的凯特林得到了皇帝和相的支持,也得到了6军和海军的赞同。

“只要能将鲁登道夫以及他率领的德国军官团成员统统拯救出来,我们付出的任何代价都是可行的,还有,能和突然强大起来的清帝国联合起来,对我们的世界战争计划是一个伟大的福音!”

皇帝指示。

“我们完全答应他们的要求,汽油和柴油,人员和设备都没有问题,还有,我们的胶州基地要不要撤离?如果清国人坚持的话,你可以决定。”

但是,唯一让凯特林担心的问题也没有预想中的麻烦,政委亲自告诉他,教职员工侯,也就是青岛德国租借的军事基地问题,暂不考虑,也就是说,他们在短时期内无意驱逐德国的在华势力。

凯特林领事得意极了,因为,他能办理这件外交大事,以后的前程还能小得了吗?果然,不久以后,他就正式晋升为德国驻清国公使,接替被义和团干掉的克林德那个敢于在中国大街上乱开枪的死球混蛋。

两国都避开了克林德的问题,直到前公使夫人和家族在皇宫面前请愿了好多次,皇帝才勉强塞给她一些养老金,算是了却一桩不值得提的陈年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