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这个领主只想种田 > 第1章 当领主种番薯

第1章 当领主种番薯 (第2页)

作者:我有地球仪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或者说还不如前世的贫困县。

前世的贫困县至少有国家政府的政策、资源、人才支持啊!

现世这大周朝廷对雷州的处境实在是啥助力都没有。

这亩产2oo斤的稻谷佃户租种至少需要付出一半去做租借地主的租金,而拥有自耕地的农户也仅仅人均在2亩地左右。

以杨轩的助农经验来测算,若是老百姓只依靠那亩产2oo斤左右的水稻,怕不是最多支撑到来年春耕结束,就有不少人家要断顿了。

——即使加上了野林采集捕猎,河水捕捞野生水产省着口粮开销,也难以坚持到第二年秋收。(注2)

就在杨轩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他现:他遭遇泥石流时正运送的那批助农物资,竟然可以按照他的意念变成实物出现在这个现实世界!

相关种植方法的书也能在脑中用意念直接阅读!

他不知道这里面的道理何在,既然他都穿越了,也就坦然接受了这项奇事。

可惜他尝试了几次,测试出他其实是无法肆意调配清单上的物资的,种子类的物资,他一开始也仅仅是具象化出了番薯,数量也和物资清单上一致,无法随意拿出更多。

所幸恰好,他就正需要番薯。

秋收后的雷州气温还会有两个月时间保持在2o度以上,冬日平均温度也在十几度,需要4到5个月成熟的番薯,秋收后种下,来年开春收获,亩产能达到3ooo公斤以上。

当然,尽管番薯的产量看起来比水稻大,但若实际作为粮食计算,是要打折扣的。

如果没有深加工的条件,作为主食也无法替代稻谷,不过番薯对养殖业意义重大,它可以作为饲料喂养猪、牛、羊、鸡、鸭、鹅、兔等,对于目前的雷州,番薯算是仅次于水稻的重要作物了。

只是杨轩没想到,就连在自己的耕地上推广番薯的种植,都花了他好一阵功夫。

因为白手起家,他寻思着先把有限的种薯在自己的耕地上先扩大培育一遍,才有足够多的种薯量供给给全州百姓。

结果他让他的佃户种植的时候,人家死活不信秋天才种的东西,能在春天收获什么好物?

佃户们生怕新来的领主不着调乱种作物,坏了耕地,来年春天肥力不够插秧稻谷了,饿死一家人。

万万不肯从命。

杨轩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让谁给他种地呢?

杨氏带来的家族私兵本来就不多,能好好护送他千里迢迢来蛮荒之地就不错了,还让他们帮自己种地?

真要下令,人家不当场哗变了就算对老杨家尚有一丝忠心了。

最后,杨轩大手一挥,告诉佃户种植番薯以及来年的水稻,都免租了,旱涝保收都归他们自己,如此好说歹说,佃户们才勉强才愿意按照他这个地之主人要求执行种植。

管家杨长忠却是急坏了。

怎么这位主子又换了花样折腾杨家啊!

族内旁系不愿随杨轩这个家主迁徙,走了不为人知的门路求得周帝睁一眼闭一只眼,默许他们窝在中原老家不迁徙,颇有与杨轩这一支主家分宗,另立祠堂的意思。

杨轩作为氏族之长,老家旧产眼看将是会被旁系霸占的结果了,如若再管理不好新封的领地,那则是于大周再无立足之地了!

杨轩不知道杨长忠在急啥,权当是老仆在替自己不舍租金。

他很肯定,即使是雷州这么穷的地方,也有不少富得流油地主老爷,他们一定会觉得主家收租子天经地义,只要那五成的租金已经可以号称心慈。

全免?那只有皇帝赏赐给老爷的,断然没有老爷允许佃户同享的。

杨轩唯有告诉杨长忠:他从家族老书里翻出一本农业典籍,翻出了适合这蛮荒之地的植物,便是番薯,种好了至少能让这方百姓信服杨氏。

杨长忠问杨轩哪本书记载的,杨轩就把他从助农物资清单里的番薯种植指导书找出来,重新编撰成更符合大周王朝的行文,叫管家寻些会写字的人,多誊几份备用。

为了安抚老仆,杨轩说封面就写《杨氏番薯种植术》,哄着老仆言之凿凿这是“杨氏在雷州扬名立足之本”

他是没料到后来番薯这玩意尽管官方称之番薯,民间却都叫它杨薯。

薯薯我啊,改姓啦!

而另一边,接了任务的管家总归是理解到了两点:

第一,杨大少爷他不是一时兴起做这事。

第二,杨大少爷的毛笔字真难看!

-----------------

注1:参考唐朝肥沃灌溉水稻亩产138公斤,平均在1oo-16o公斤。

注2:稻谷加工成米粗放点的话只有65%成品率,2oo斤*o。65=13o斤,一户人4-5口人,一天一共消耗2。4斤的话,2亩地够差不多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