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44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5

第 144 章 文学与文化影响力5 (第1页)

作者:西羚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首先,我们从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说起。

前面说过蜀汉的蜀锦(),东吴的船队和水战⑵()⑵[(),今天我们来说魏国的“建安文学”

“建安”

,是年号,不过不是魏武帝曹操的年号,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如同“建安七子”

属于曹魏政权一样,汉献帝是个傀儡,掌权的是曹操。在曹□□后,曹丕直接篡汉建魏,不过做的比较委婉,让汉献帝“禅让”

“禅让?”

刘邦一听到这两个字就来气,又是禅让给男宠,又是禅让给大臣,后世的狗皇帝怎么会是他的子孙?怎么会是!

但是他也知道,汉献帝与禅让男宠不同,是被权臣威胁。

知道是一回事,接受又是另一回事:“真是废物!”

刘邦嫌弃地看一眼刘盈,怀疑这么弱的汉献帝是刘盈的后代。

在被吕雉冷冷瞪了一眼后,突然释怀。

罢了,吕雉挺好的,他宁愿是厉害太后掌权,也不愿意直接被大臣篡位!

“建安文学”

指的就是汉末到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

“建安文学”

被称为华夏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在历史上也有“建安风骨”

的美誉。

刘彻冷笑连连。

“建安风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风骨吗?”

如果不是时空不对,遇到那汉献帝,刘彻宁愿亲自杀了他!

在此之前,文学作品大都偏重政治意义,或为教化百姓,或为规劝统治者,或为吹捧帝王。只有到了建安文学,才真正实现了文学的自觉。简单地说,直到这一时期,文人的作品才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建安文学”

以“建安七子”

为代表,“建安七子”

是指东汉末汉献帝建安年间七位著名文人: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因其皆曾居邺城,亦称“邺中七子”

具体的就不介绍了,很多UP主讲解魏晋时期的文学作品,咕咕自认讲没法讲解的比其他UP主更生动,今天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影响力来说。

朱元璋感到不可思议:“很多人讲解,这魏晋时期,还有很多文豪?”

身体好了点的朱标坐在特制的轮椅上,提示父皇:“建安七子,竹林七贤,每个人都挺多故事。”

朱元璋被提醒的想起来也不喜欢:“一群疯子,有什么好喜欢的。”

在最重视规矩的朱元璋眼里,既不事生产也不擅长经略朝政,尤其是这些人个性都很跳脱,在他眼里属于“刺头”

的那一类。

三国时曹魏有“建安七子”

,后来魏晋有“竹林七贤”

,这其中有不少就是前后相承,比如“建安七子”

里的阮瑀就是“竹林七贤”

里阮籍的父亲,而后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阮瑀更有才名。

阮咸和阮籍是叔侄,侄子阮咸更擅长乐器,发明了一种乐器“阮咸”

,也就是现代的“阮”

,这也是唯一一种以人名命名的华夏传

()统乐器。()

所以后世在画《竹林七贤》时,通常让阮咸抱着阮,就是这样。

?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最新章节,记住[(()

天幕特意放出“阮”

的图片,扶苏恍悟:“哦,这种圆形的琵琶啊。”

在秦汉及以前,琵琶是很多弹弦乐器的统称——长柄的、短柄的、圆形的、梨形的、木面的、皮面的、弦数多一些的、弦数少一些的,都叫做琵琶。

“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