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14 章 商业与货币14

第 114 章 商业与货币14 (第1页)

作者:西羚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清朝的局面可以说是自己一手作出来的,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时,肯定没想到,商业还会关系着国家命脉。

清朝的“闭关锁国”

政策,包括以下部分:

对国产货物出口实行限制,粮食、铁及铁器、硫黄、硝等严谨出口,丝及丝织品、茶叶、大黄的出口量实行限制;

严格限制中国商人制造海船,对造船规模、造船专业化控制严格;

长期实行“禁海”

,对出国华商及海外华侨出海的手续要经过申请、具结、取保、船只连接环保结、舵水人等连环保结等繁琐环节;

禁止中国史书出洋,禁止中国人教外人汉文和国人学习外语;

由行商垄断对外贸易,同时对为数不多的行商进行刁难和打压。

……

这里列出的部分,有很著名的代表性,可以清晰看到清朝如何一步步倒退,一步步把自己逼死的。

限制出口货物,限制丝和丝织品,质比不上日本生丝,产量也比不过,想要薄利多销都没机会,于是把蚕农一步步逼死;

严格限制自己造船,严格控制造船规模和专业化,等到英国工业革命之后,钢铁船的技术飞速领先,不但把大清的木船遥遥甩开,大清连技术都没有;

长期实行“禁海”

,对大海上的风起云涌完全不知道,最后大清的海域主权被剥夺;

禁止中国史书出洋,于是传教士入华后回去自己写得史书比清朝文人写得更客观更真实;禁止中国人学习外语,于是大清从皇帝到官吏,都依赖翻译,都被翻译坑惨过。

建立了“广州十二行”

,一边依赖十二行的行商对外贸易,一边各种刁难打压,让国内自己的商号生存艰难,外资进入后抢占市场毫不费力……

还是那位马嘎尔尼,他一口气提出开放7个通商港口:宁波、舟山、天津、广州等地,并且要求英国商人在北京设立仓库来收储发卖货物,允许英国在北京设立事关,允许英国在舟山附近修建设施作为存货和英国商人居住。

但是翻译把国书改得面目全非,担心这些“琐事”

扰了乾隆祝寿的兴致,只谈了祝寿和进贡,英国人对大清领地的野心完全被有意遗漏。

尽管这样,马嘎尔尼展示了英国的部分先进火器后,乾隆依然很不高兴,后来派大臣对其“详加开导”

,对所提之项全部驳回。

马嘎尔尼失望而回,随从后来概括:“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二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

——乾隆年间,东印度公司的商人执意去浙江定海设立新的冒一点,乾隆皇帝直接给予强硬回击:把松江、宁波、厦门等3个通商口岸撤销,只保留广州。并且颁布了《防范外夷规定五条》: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国商人只准每年5、6月进入口岸,9、10月离开回国,或者居住于澳门;外国商人到广州只准居住在洋行,由行商负责

稽查管束;禁止中国人借外商资本或受雇于外商;外商不准雇中国人向内地传递消息;外商商船进泊黄埔,由广州水师负责弹压稽查。()

也就是说,马嘎尔尼一行人从进入大清的领地开始,一直被监查着。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从他们事后的回忆录可以看出,对大清的如此手段非常不满。

在马嘎尔尼一行人眼中,所谓的“康乾盛世”

是“一座雄伟的废墟”

,任何进步在这里都无法实现,人们生活在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惧之中”

,“他们给妇女裹脚,残杀婴儿L”

,“他们胆怯、肮脏而且残酷”

马嘎尔尼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的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

嬴政深感华夏的名声被大清影响的海外评价很低,对清朝更为厌恶。

“雄伟的废墟,给妇女裹脚,残杀婴儿L。”

嬴政一字一句念出这些贬低的评价,只想说:既然是废墟,为何不快点倒塌,让汉人来重建?

“还好,大秦的名声没有被影响。”

扶苏看出父亲的愤怒,安慰道。

曾经的古罗马称呼汉为“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