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辰小说>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 第 112 章 商业与货币12

第 112 章 商业与货币12 (第1页)

作者:西羚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明朝试图打造的官方朝贡贸易体系,从经济角度,是入不敷出,毫无意义的。

而对当时的百姓而言,明朝大力打击民间海外贸易,让沿海居民升级江南,不得不冒死犯禁,屡屡酿成民间海商的反抗事件。

明朝嘉靖年间,是海盗或者倭寇最为猖獗的时期,这时期东南沿海的海盗大军足足达到了数十万计!

嘉靖年间的海盗,被称为“嘉靖倭患”

,但是海盗们真得都是倭寇吗?

并不是,绝大多数海盗都是明朝自己人,来自沿海那些因为海禁令而破产的生产商和贸易商,以及陷入贫苦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并且,海盗集团的首领几乎都是海商出身。

这是因为百姓难驯吗?

依然不是,这是官逼民反。

之所以是底层海商在反抗,是因为,大海商勾结当地官员,依然在做走私贸易,还用名义上的海禁令来打压其他小海商和想从事海上贸易的中下层认识,自己独享海外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

这样的途径,甚至被海外的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洋海商和东南亚海商掌握,贿赂当地官员,大大方方的走私。

然而大明自己的百姓,却只能被迫沦为海盗,舍命攻击海上贸易团队,掠夺丝织品在内的海上贸易特产,然后转运到日本、马六甲,甚至更远的地方出售。

嘉靖年间,重要的走。私港口月港叛乱。

一直被官府和官商勾结的大商人打压的底层走私商人和贫苦百姓揭竿而起,迅速占领了月港和周围的城镇,叛乱持续了四年才被明朝强压下去。

四年后,月港叛乱平息,同年,道士皇帝嘉靖帝去世,明穆宗即位,年号为“隆庆”

隆庆皇帝顺应民意,正式开放月港,作为民间海外贸易的港口,允许民间贸易商人来往东西二洋,但是严禁出航日本,同时对私人贸易征税,增加了官府的收入。

朱元璋看到叛乱,下意识想辱骂商人,但是再一听官商勾结,怒火又朝官吏发泄而去。

他知道,这一次大明被骂定然不止一次两次,憋着一口气,等着事后拿人。

永乐盛世时期,依然在缺钱。

郑和下西洋,真得是史书上所说的为了扬大明国威,或者为了寻找朱允炆吗?

我们大胆地从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和途径,以及当时的大明国库的财政情况猜测一下:

或许,郑和就是奔着非洲的黄金去的!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扫清了从南海到印度洋的阻扰势力;

第二次下西洋,巩固了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通道;

第三次,不但抵达了阿拉伯半岛,还派遣船队远赴非洲,与非洲商人接上头。

当时的大明官方与阿拉伯商人和非洲商人都有往来,应该知道非洲产黄金,郑和不是心血来潮,或许就是目标明确。

那么非洲有黄金吗?

的确有(),一直到现在(),美洲,非洲,依然是全世界重要的产金地。

但是很可惜,来晚了,而且位置出了偏差。

东非的黄金,比如古埃及的黄金就来自东非苏丹,这时已经被阿拉伯人挖空了。

西非有许多金矿,但是大明的船队抵达的地点,偏偏是东非。从东非的陆路上去西非,需要穿越撒哈拉沙漠。

每一次都在遗憾,就差那么一点点,那么一点点。

就是差的那么一点点,让大明错失了海上贸易的主动权,从此海上贸易一蹶不振,华夏渐渐退出大海争霸权,直到彻底丧失海上地位。

差了哪一点?

除了抵达的方位不对,带回的产品用途也不对。

郑和带回了大量的胡椒,冲击了大明的胡椒市场,让原本昂贵的胡椒贬值,变得便宜。

当时因为朝廷缺钱,朱棣开始用胡椒给官员发俸禄,贬值的“胡椒薪水”

让大明的官员非常不满,不能对皇帝表达不满,那就对郑和表达。

郑和的胡椒,动了所有官员的利益,这也是朱棣一去世,郑和下西洋活动就停止的原因之一。

但是此时的胡椒,在欧洲依然是非常昂贵的,这一门生意依然被阿拉伯商人掌握,阿拉伯商人用中亚的胡椒,在欧洲换取黄金白银。

但凡郑和船队有点生意头脑,或者那些官员有点经商头脑,把胡椒卖去欧洲,别说白银,黄金也能赚到。

但是没有如果,郑和的船队什么都有,武官居多,还有医务人员、执掌朝贡外事的人员、观星导航人员和翻译人员,偏偏没有海商。

大明从一开始就不重视商人,唯一一位有经济头脑的官员张居正,还要等到大明末年才能出来力挽狂澜;

封建帝王体制的思想,也注定郑和看到好东西想到的第一个想法是带回去献给皇帝。

但是说真的,黄金不比胡椒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