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 章 农耕帝国3 (第2页)

作者:西羚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原本刘盈很厌恶吕后掌权管控自己,在刘恒到来后哪里顾不得吕后,看刘恒哪哪都不顺眼,处处挑刺找茬,刘恒姿态大方,从容应对,哪怕是吃亏也不会让人心生轻视之意,反而让宫人对刘恒心生怜惜,各种偷偷帮助。

吕后同样也是后宫之主,怎么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

她并没有干涉这一切,只是在默默安排吕氏的后路——不是像以前一样推向高位,反而是把能力不行品德不行的吕家人从高位揪出错误安排下去,单纯当个富家翁,能活着就行。

刘恒同样清楚这一切,并没有表示什么意见。

两人在沉默与默契之中,开始交割政权。

【刘彻在位54年,武帝朝就足足占了48次,其中水灾7次、旱灾12次、震灾5次、虫灾1o次、风灾4次、霜灾1次、冰雹灾2次、疫灾2次、雪灾5次。是整个汉朝自然灾害最频繁的时期。】

刘彻听到这里,大喜大惊之后,差点无力虚脱过去。

在位54年,自己如此长寿,多开心!

但是天灾48次,这谁受得了!

这跟平均每年都来一次天灾有什么区别!

他忍不住想起董仲舒提到过得“天人感应”

,难道上天对自己这么不满,他的继位就是一个错误吗?

【当然,我们知道这并不是什么帝王无德。同一片天,大汉在倒霉,北方的匈奴同样也不好受】

()【北方匈奴在这一时期频繁南下掠夺,正是因为他们同样遭遇各种气候灾变,在更为寒冷的北方,匈奴人更不好受】()

?想看西羚墨写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5o章农耕帝国3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还好,不是自己的问题。

这时他才听到,朝堂之上众人齐齐吐出一口气。

原来大臣们集体被吓到了。

缓过劲来后,刘彻快下令:“这件消息一定会引来民心动乱,诏令各地官府安抚百姓。”

主父偃补充:“陛下,天幕在此时出现,就是为了拯救大汉,救大汉百姓于水火天灾之中,这正是陛下的恩德,感动了天幕。”

董仲舒斜眼:好家伙!

这拍马屁拍得,陛下还不得是龙心大悦!

刘彻并没有立刻龙心大悦,但这个说法恰好可以让百姓安心。

连天幕这种神迹都出现了,还提前预告了大汉会有哪些天灾,只要提前做好准备,一切都能解决。

他大手一挥:“就按主父偃说得宣传。”

【刘彻每一次兴修水利,都伴随着天灾,水利不仅仅是为了辅助农业兴兵匈奴,也是为了救灾提高农田产量。】

【公元前129年,夏,大旱。汉武帝纳大司农郑当时的建议,令水工齐人徐伯测馕土地,征数万卒,三年才修成修漕渠;】

【公元前12o年,夏,大旱。汉武帝治理黄河,筑堤、理渠、绝水、立门,扼制了黄河南侵,恢复了汴渠,让黄河可以更好地灌溉周边农田;】

【公元前115年,夏又大水,关东饿死者以千数。公元前113年,山东河水泛滥,导致饥荒,人相食,方一二千里。刘彻根据庄熊罴的建议修龙渠,龙渠是历史上第一条地下渠道,技术难度比较大,修建了十年才成;】

【公元前11o年,是时小旱,上令官求雨,隔年刘彻修六辅渠;】

【公元前95年,秋,旱,汉武帝修白渠。因为是赵中大夫“白公”

的建议,因人而名为“白渠”

。】

【汉武帝在位期间,修建了龙渠、六辅渠、白渠、成国渠等渠道,还有坎儿井,可以透过这些水利工程看到当时天灾下的百姓过得有多么艰难。假如不修水利,百姓会过得更惨。】

刘彻大喜:“天幕真是瞌睡就送枕头,快把这些水工水官给朕找到!”

就算找不到上谏的官员,那水工必须找到,经验丰富的水工可是太难得了,决定了渠道的成败。

被点名的大臣郑当时是汉景帝时期的旧臣,听到天幕这话无比激动,他因为修建水渠青史留名了!

而被点名的关东、山东等地的百姓,开始慌乱起来。

河水泛滥无数次,又是饥荒,又是人相食,怎么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

“我们要不搬家吧?”

山东临淄,有百姓被吓得不轻提议。

“能搬到哪里去?”

一位青年蹲在地上,一边用手拿着树枝在地面勾画着什么,一边语气淡淡回道,“别说大汉到处都是天灾,就连匈奴也有天

()灾,我们能搬到哪里去?()”

&1dquo;&he11ip;&he11ip;?()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胡说什么!”

刚刚语气平静的青年猛地站起身来严厉呵斥道,“天幕都说了修建水渠有用,现在有了天幕提醒,陛下一定会提前兴修水利,有了水渠疏通河水,我们就不会遇到水灾。”

有人不相信:“水渠真有这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