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第2页)

那人脸色一变,立马明白了他什么意思,自己能说出刚才那话,便没有怕过,反而觉得痛快,“谢都虞,可别怪属下下你面儿了。”

说完,后子猛往后一仰,手里的银枪朝着谢劭刺去。

谢劭同样一个侧身避开,银枪的银枪却没收回来,动作极快,完全不给那人喘气的机会。

几招过后,那人脸色慢慢地起了变化,不敢再轻敌,可就算是全力以赴了,似乎也并没有扳回局面,好不容易从那枪口下躲开,还没来得及还击,又被他压制住。

谢劭的银枪在他身前身后不断穿梭,抢头刺破风口,发出了一道道“呼呼——”

的震动声。

别说脚下的马蹄被逼得无法前行半步,就连马背上的身子都没有伸直过,顿时恼羞成怒,手中银枪一挑,劈头朝谢劭砸去。

谢劭俯身,银枪在后背打了一个璇儿,正面迎上。

枪头碰到的瞬间,那人只觉手腕一麻,还没反应过来,手中银枪已落在了地上。士军没了武器,在战场上便等同于没了命。

那人坐在马背上,脸色一时赤白相交,谢劭收回银枪,一夹马肚,"捡起来吧,心气不错,多练练,日后不愁升不了官。"

这回个个都不敢吭声了。

那人翻下马背,去捡银枪,脸色虽然不好看,倒也输得心服口服,跟在谢劭身后,眼中再无轻视之色。

一行人出了军营,去往梁门,日头烤在头顶上,火辣辣地晒,很快汗流浃背,街头上的行人却不减,依旧车水马龙。

远远瞧见堵在城门口的一队人马,见马车上全是一个个的木桶,谢邵转头,问身旁最近的侍卫,“那是何物?”

亲眼见识过他的真本事,这会子都打起了精神,那人忙回禀道:“从南城运来的蜜桃,每年这时候都会进贡。"

谢邵又问:"送去哪儿的?"“皇后娘娘的寝宫。”

谢邵瞧了一眼,缓缓驾马过去,守城的侍卫见是马军司的人,知道要来查货,正好偷个懒,齐齐从那太阳底下挪到了阴凉处。

早前便听人说马军

司来了一位都虞候,长得比女人还标志,如今一看,最前头马背上那人,艳阳当空照在他身上,银冠下的那张脸,白白净净的,又俊又仙,可不就是比女人还美吗。

不用猜也知道是他了。

谢劭没理会暗处投来的那些目光,翻身下马,亲自上前揭开了木桶盖儿,里面果然是一颗颗新鲜的蜜桃,转头问侍卫,"运了几批进城了?"

侍卫的目光正落在他脸上,没料到他会突然看过来,视线一对上,心头竟是“咚咚”

两跳。

马军司的人岂能看不出来这些人的龌龊心思,适才被谢劭击落银枪的赵淮,上前一脚踢在那侍卫屁股上,"龟孙子,问你话呢,你脸红个什么劲儿。"

三衙内都知道马军司的人最不好惹,那侍卫垂头,再也不敢乱看,回答道:“今日这是第一批。"

谢劭闻言放下了盖儿,没再多问。

自从太子被废后,皇后便病了一场,吃不下东西。

到了傍晚,宫中的奴才见她还没宣传膳,便进来劝道,"娘娘不进食,身子怎能扛得住,殿下要是知道了,怕是又该忧心了。"

一提起太子,皇后果然有了精神气。

从小到大,太子何曾离开过皇宫,皇上不顾父子之情,狠心把人赶出了皇宫便罢了,如今连太子的位置都没了。

人人都说帝王心凉薄,她总算明白了这话的道理,什么亲情比纸还薄,唯一的亲生儿子说废就废,不仅毫不关心,还日日召见他那不明不白的干儿子,他这是当真要扶持周家娘子生的那个野种了。

可惜最近她派去荆州的人,半点消息都没探到,那靖王就像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压根儿就没有父亲。

勉强坐起来,点头让人传膳。

饭菜摆上桌,却没有半点胃口,正打算让人撤走,太监又走了进来,低声道:“娘娘,南城的蜜桃今儿到了,奴才让人给娘娘抬进去。"

太子知道她喜欢吃蜜桃,便让人在自己的封地上给她种了大片蜜桃树,每年到了这个时节,都会运来皇宫。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又到了蜜桃的季节,可惜身边再也没了太子的身影。皇后伤怀一阵,吩咐道,“抬进来吧。”

片刻后,进

来了两名太监,弯腰把一筐蜜桃放在了皇后的跟前,一人退下,另一人却立在那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