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 (第2页)

结果。

她在信纸上最后写的是:三哥,这封信是我妈叫我写的,你懂的。

信写好了,周素芬拿了信封来,让女儿在信封上写上地址姓名等,看着女儿把信折叠好装进信封。拿了浆糊来,抹了封口,封上信封,贴上邮票。

第二天早晨,她把大儿媳妇叫来,交待她去给家里买点酱油肥皂煤油回来,顺便把这封信拿去寄了。

桃树村也是光荣公社底下的一个大队,在光荣公社西边,离光荣公社的距离跟前进村去光荣公社差不多。平常赶集也是跟前进村的集日一样。

赵艳玲从婆婆手里拿了一块五毛钱,坐着桃树村的牛车去了光荣公社。

到地方了,她跟其她妇女一起去逛了逛街,然后再去寄信,最后去供销社买她婆婆叫她买的东西。

她去的时候,恰巧看到了丁小甜抱着秀琳,她弟弟丁建国提着篮子跟着走出供销社的大门。

赵艳玲看见丁小甜有点儿心虚,就躲到了一旁。

丁建国经过时,还是被她看到了篮子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就是一些日常生活需要的煤油盐酱醋等。

看到这些东西,赵艳玲就猜丁小甜大概是要在娘家长住了。

丁小甜不回何家住,赵艳玲还巴不得呢,她就看不惯丁小甜因为嫁给做军队干部的老三,在何家的儿媳妇里面很有优越感的样子。

赶集回去之后,她当然会在婆婆跟前添油加醋说丁小甜买东西的事情,因为她拿准了非常抠门的婆婆一定会为此大发脾气,对丁小甜的成见更深,婆媳之间的关系更糟糕。

被她算准了,周素芬在知道丁小甜今天也去光荣公社赶集,还买了那么多东西之后,果然火大,骂丁小甜败家。

“算了,算了,别气了,快吃饭。”

何家柱在一边见老伴儿生气了,赶忙劝她,“老三媳妇这样大手大脚,等她钱花完了,她就回来了。其实,她这样花钱还好,这样她就在她娘家呆不了多久。”

周素芬听了转念一想,觉得丈夫说得也有理。

于是,她端起饭碗继续吃饭,吃了几口,她说:“等那个败家的婆娘把钱花完了,灰溜溜地回来,看我到时候怎么说她。还有,老三那里,我会让老三不给她一分钱的,不然的话,有她就没我这个当妈的。”

何家人吃饭的时候,丁家人也在吃饭。

唐玉香按照女儿说的,杀了鸭子,做了个苦瓜烧鸭子,又炒了两个素菜,一家人在一起吃了顿好的。

饭桌上,丁建军问丁小甜:“二妹,你这回来要参加咱们村民互助生产小队吗?要参加的话,我去跟队长说声,你也可以去挣公分,年底也可以分些粮食。”

丁小甜说:“不用了,我要去干活的话,秀琳没人带。”

唐玉香马上就表示她可以帮着女儿带秀琳,她劝丁小甜还是去参加集体劳动好些,自己靠自己总是要稳当些。她害怕这次女儿任性回到娘家,何忠灿知道了,会生女儿的气,以后在经济上不帮女儿一点,女儿生活会很困难。以前在何家,好歹一大家人,不会缺了女儿和外孙女吃的。现在女儿回娘家了,吃喝都要自己解决,尽管手里还有几十块钱,能对付一段时间,可是这钱总要花完的时候。要是女儿犟着不向婆家低头,这边娘家人帮她的能力也有限,女儿和外孙女会饿肚子,那可真是要愁死人。

第13章

“妈,你让我考虑下。”

丁小甜最后说。

“你要尽快决定,不要拖,你那点儿钱是支撑不了多久的。”

唐玉香切切叮嘱女儿。

丁小甜点头。

饭后,她抱着女儿秀琳,跟自己的四弟和三妹一起回老屋那边。

刚刚回到老屋不久,赵老太的两个儿子趁着夜色推了一辆独轮车来,车上是两个麻袋,一个麻袋里面装了五十斤米,一个麻袋里面装了五十斤米糠。

他们两人一人背了一个麻袋进屋,按照丁小甜说的,放到屋角,接着匆匆忙忙离去。

丁小甜要跟出去送一送,他们忙说不要送,越少人看到越好。

等他们走了,她转身看见桌子上的那一碗昨天晚上从随身空间里面打出来的水。

那一碗水,因为早晨起来急着要去赶集,就忘了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