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第1页)

作者:易楠苏伊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她想着反正自己也不急着娶儿媳妇,就先让王守智单身一段日子,调整好心情再迎接下一春也不错。

第二日一大早,钱淑兰闲着无聊把宿舍打扫了一遍,可就这么点地儿,东西也没几样,不到半个小时就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玻璃擦得蹭亮,都能照出人影来的程度。

要说这水利局还真是大方,居然在员工宿舍装玻璃,这玩意她就没在村里谁家见到过。

打扫好卫生之后,钱淑兰立刻关上门,打开商城,居然看到有人拍她的东西,还一连拍了两样,一个是10金币的惊喜小礼物,一个是20个金币的神秘礼物。

钱淑兰一脸懵逼。愣了好一会儿之后,才欣喜的笑起来,双手捂着脸,弯着嘴笑的傻呵呵的。

真的太好了,她又能赚金币了。自从上次被系统扣掉二十个金币,她肉疼了好几天。现在终于有机会把失去的金币赚回来了,钱淑兰立刻满血复活。

她赶紧跳起来,拿着篮子往百货大楼走。

既然好评能加5个金币,她一定要挑点好东西,务必让买家满意。

到了百货大楼,她才发现自己错了。

她原以为许多东西都是在三年灾荒之后才需要票的,可谁成想,现在就需要。

这时需要凭票购买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日用百货。

每家每户都有一本商品供应证,凡是商店的商品都要凭证供应。总之,在所能想得到的吃穿用的方方面面。

王守智的商品供应证被李彩英拿去了,他们刚离婚,新的商品供应证还没有办下来。

钱淑兰有心跟人打听,可看着那些销售员一个个拽得二五八万,面对顾客一副牛逼哄哄的样子,她觉得自己这把年纪要是被一个小姑娘骂,那才真是老脸都丢尽了。

就算她能吵过这几个小姑娘,也会被人骂老不休,倚老卖老,想想还是算了。

她眼睛扫了一圈,终于找到一个和她差不多年纪的老太太,对方似乎是在等人。

钱淑兰走到她面前,笑着打招呼,“老姐姐,等人呐。”

老太太朝钱淑兰看了一眼,见她脸上带笑,点了点头,“是啊,在等闺女,她刚才走得太急,把票给忘家里了。”

钱淑兰眼睛一亮,“谁不是呢,刚搬过来没几天,原本想买些东西装点一下,可家里的票根本不够用,我原本还想买个挂钟,可谁成找了一圈都没找到。”

老太太一脸惊讶地看着她,“买挂钟应该到钟表公司啊,百货大楼哪里有。而且,这玩意也不用票的,我儿子说闹钟都滞销了,挂钟和闹钟的票早就取消了。”

钱淑兰满脸惊喜,“真的?”

老太太怕她不信,自报家门,“当然是真的,我儿子就是百润路那上海手表厂的售货员。他跟我说的还能有假?”

钱淑兰这是真的信了,她一直以为表类东西是这年代的紧俏货会很难买,肯定限量,原来挂钟和闹钟这东西还会滞销啊,她又向老太太打听,“老姐姐,你知道钢笔在哪买吗?我儿子让我过来帮他买钢笔,可找了一圈没找到。”

老太太手往上指了指,“应该是在二楼,上面都是好东西。”

钱淑兰忙向老太太道谢。

老太太客气摆摆手,两人就此分开。

老太太继续等女儿,钱淑兰朝楼上走。

到了楼上,钱淑兰找了一遍,居然没找到,问了售货员才知道钢笔都是作为单位奖励的,刘关县百货大楼从来没有卖过钢笔。再说,谁能有票啊?

钱淑兰失望透顶,扫一眼这二楼,发现柜台里的东西非常少。

有一辆蝴蝶牌缝纫机,听售货员的介绍,这缝纫机是政府那边的办事员特地拜托他们定的,说是用来奖励今年的先进生产大队,在评比之前,先放在这里展示用的。

现在的缝纫机票真的很难弄,一般一个单位一年只能有一张票。几百个人中选一人。谁舍得把票给卖了?

估计,之前她遇到的那个黄牛那张缝纫机票应该也是千辛万苦才弄到的。

自己不要的时候,他也没有露出可惜的神色,估计也是习以为常了吧。

刘关县是个小县城,人们的购买力不行,像进口手表,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这时代最流行的三转一响,她只见到一个。奢侈品就更加没有了。

钱淑兰只能从楼上买了个手电筒,外加三块电池,这东西是限量购买,每人只能买这么多。

出了百货大楼,钱淑兰又向人打听百润路。

离这边只有两条街,当然刘关县县城本身就很小,总共也没有几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