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第1页)

作者:西羚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這些被歷史故意遺忘的女性,沒有史官或者文人為她們記錄,漢朝寫《列女傳》的劉向作為一個男人,寫得女性依然是男性眼中的女性道德典範,依然沒有記錄過婦好這樣的女將軍。不如,她這位皇后親自來。

【根據對西周青銅器銘文記載的考證,那些能夠明確的近3o個姓,幾乎都帶有女字邊】

【同時我們讀史書時也會發現一個規律:在先秦之前,女字邊的姓極其常見。】

【周朝一共發現了上古姓氏3o多個,越古老的姓氏一般是「女」字旁,這也是母系氏族文明的殘留】

【比如炎帝神農氏的母親居住在姜水,所以她的後代都以「姜」為姓氏;黃帝的母親居住在姬水,所以後人都以「姬」為姓;而舜帝的母親住在姚墟,所以他就姓姚。】

【正因為姓起源於母系氏族,不同的姓代表不同的女性祖先,所以古文獻中見到的最古老的一批「姓」,大都是從「女」】

【除了姜、姬外,還有嬴——大秦皇室的姓氏;媯——桃花夫人息媯,她姓為媯,氏為息;妘——祝融氏的後裔的姓氏;姒——大禹的姓氏,也是夏朝的國姓;姞——軒轅黃帝的直系後裔。它們就是傳說中的「上古八大姓」】

東漢,班昭提著毛筆,在縑帛上寫得飛快。

地上已經堆滿了一些寫滿文字的縑帛,還有些寫得太快看不清楚寫得是什麼。

她的兄長班固在一旁忍無可忍:「你弄得滿院子都是墨水,就不能收斂點嗎?」

班昭頭也不抬:「不能。」

也就天幕這會講講,等錯過了,哪還有機會記載。

等待其他人記載嗎?

男人肯定不會在意的,女人除了貴族女子大多不識字也沒條件記錄,只有她來。

這一刻,班昭突然感受到了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她覺得,她應該做點什麼。

【我們都知道,人類起源之初,是母系文明。一直到現在,依然有母系氏族。他們執行走婚制,男方用來生孩子,生完孩子後孩子隨母姓,孩子由母親一族撫養長大,直到現在依然有母系氏族的存在】

【「姓」這個字,《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這樣:「人所生也。古之神聖人,母感天而,故稱天子。從女生,生亦聲」】

【先有姓,後有氏。】

【《商君書》中說:「當此之時也,民知母而不知其父」,這是屬於母系氏族的特點。「姓者,生也」,它標誌著一個人由哪個氏族出聲,故稱為「生」。由於當時知母不知父,所以加上「女」字邊,寫作「姓」,姓的本義,就是源於同一女性祖先的氏族共同擁有的符號標誌】【氏是姓氏的分支,從甲骨文和金文就可以看出來】

【氏就是支,是姓的分支。當一個氏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後,每個分支又有一個特殊的標誌,這就是氏。】

秦朝時期,眾臣連連點頭。

這時候姓氏分家,往上追溯還能溯源,不像後面姓氏徹底合二為一成為男人的專屬後徹底掩埋了母系的一切。

【古人動不動說「牝雞無晨。牝雞司晨,惟家之索。」意思是說「母雞不報曉,母雞報曉,這個家就要破敗」。但事實上,母雞的性別是會轉換的哈哈!

沒想到吧!

【當一個雞群里沒有公雞,母雞就會變成公雞,這種現象叫做性反轉,動物界裡有不少,比如黃鱔,小丑魚也有。】

【動不動說牝雞司晨,你怎麼知道打鳴的那隻公雞以前是不是母雞?】

【而且,人其實也是這樣哦~】

天幕特意放出母雞的性轉化過程圖。

當公雞被抓走被吃掉,雞群完全沒有了公雞,母雞就會長出小丁丁,雞冠會變成,慢慢長成公雞的模樣——但是它的染色體不會變,依然是xx染色體。

明清時期的文人只覺得天幕上的女子傷風敗俗:「荒謬!

公雞就是公雞,母雞就是母雞,怎麼可能會變化!

「什麼人也這樣,難不成女孩還能變成男孩,那天下得增加多少男丁!

「這放得是什麼□□畫面!

不許看!

女子都不許看!

【男人動不動說違背祖宗之法,誰是你祖宗呢?在儒家還沒形成的時候,氏族已經存在了,你的姓名就遺留著母系氏族的文化,想要擺脫,有本事改姓】

「我的姓從的是我父親!

」一個小貴族家中,剛繼承父親爵位的小貴族怒喝道,拿起手中的茶盞砸向天幕,卻反倒是被茶水澆了自己滿身。

他的夫人悠哉悠哉看著丈夫無能狂怒:「但是天幕說了,姜姓上古時期就是母系氏族傳下來的。」

「天幕說得也不一定對。」小貴族氣得一邊拍茶水一邊罵人,「對,天幕是女子,女人頭髮長見識短,她故意污辱男人。」

夫人撇撇嘴,上一次看天幕時你還夸天幕眼界開闊,見多識廣,這次觸及自己就開始罵人家頭髮長見識短,男人,呵呵!

【我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親族通婚對後代不利。所以一開始,「姓」通婚姻,「氏」別貴賤,同姓不婚這個時候是從母系這邊說得】

【後來的父權徹底壓制母系,姓氏融合後,只有父系有姓氏,同姓不婚變成只局限於父親這邊的血親,反而在生育傳承上造成了無數悲劇】

直到這一刻,終於有男人著急了:「悲劇?什麼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