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第1页)

作者:西羚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這不是陪葬品嗎,怎麼被後人挖出來了!

嬴政有了不妙的預感:前面說了他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那麼問題來了,後人怎麼知道他的驪山墓里有兵馬俑的?

【到了商代,尤其是商代晚期,青銅禮器已經發展成熟,具備了主要器類,有食器、酒器、水器和樂器四大類】

【食器中最主要的是鼎,主要用於煮肉和盛肉,也是祭祀、朝聘、宴饗、喪葬等禮儀活動必不可少的用器,因此鼎也成了最重要的禮器】

【周滅商,成王又遷九鼎於洛邑】

畫面一轉,荊咕放上了后母戊鼎的圖片,以及內部金文的局部細節圖。

【目前考古發現的時代最早的青銅鼎是河南安陽遺址出土的商代早期的青銅鼎,后母戊鼎(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的腹內壁鑄有銘文「后母戊」三字,可知為商王祖庚或者祖甲為祭祀其母戊而作】

【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第一任王后婦妌的廟號。她善於農業種植,尤其擅長種黍。她也曾參與征伐、祭祀、先導、進貢等一系列王室活動,在卜辭中可見她征伐方的事跡。婦妌死後廟號為「戊」。祖庚、祖甲時期祭祀時稱之為「母戊」,廩辛、康丁以後則稱為「妣戊」或「妣戊妌」】

天幕之下,有些有識之士的女子眼神微動。

商朝的王后竟然可以參與祭祀和征戰?而且死後還可以有廟號?生前甚至可以享受青銅禮器的供奉!

夏商的歷史太過悠久,相關的書籍資料太少,以致於即使是秦漢時期比較接近的朝代,依然許多人對商朝的了解僅限於那些「紂王無道」的傳說。

而聽到天幕講述後,再聯想現在的女性,這不被允許那不被允許,動不動說是「祖宗之制」「自古以來」,可是明明不是自古以來就這樣!

咸陽宮中,有些公主不甘心地擰住衣角。

未央宮,大明宮……數位女性看向天幕的眼神更加火熱。

【后母戊鼎重達832。94公斤,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古代最重的青銅器,代表古代青銅冶鑄業的高水平】

【由於青銅禮器用於祭祀祖先,意義重大,所以商代開始在禮器上鑄造文字,被稱為青銅器銘文,又稱為金文,或者鐘鼎文、彝器款識。】

【商周時期,金文數量眾多,根據《殷周金文集成》統計,有銘文的青銅器達12ooo件以上據容庚《金文編》記載金文單字約37oo字已經識別的有24oo字】

「後人似乎對文字比青銅器的價值本身更看重……」

咸陽宮中淳于越看到後世人研究金文難得有些欣慰。文以載道只有不斷學習先賢才能文明不絕。

「原來是為了研究歷史……」未央宮中董仲舒鬆了一口氣「可掘墓還是不能忍!

「不肖子孫!

研究什麼法典碑文法典碑文有祖宗重要嗎!

」朱元璋罵罵咧咧。

不能忍完全不能忍。

【春秋戰國時期是青銅器最後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