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页 (第2页)

作者:缘芳情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第七十一章青城山

  “你们青城山也像茅山一样分前、后山吗?”

我问道。

  李长青头一扬说:“我们青城山作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中国道教祥地之一当然也分为前山和后山,全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

的美誉。前山,是一些那些所谓的景区,后山则是我们这些人修道的地方。”

  我点了点头:“跟茅山差不多吧,你们青城山背景跟茅山相比如何?”

  李长青挠了挠头说:“我们青城山历史源远流长,相传古时候轩辕黄帝时有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

,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

,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

  “西汉末年,被称为“蜀中八仙”

之一的阴长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祖师爷张道陵。”

李长青说道。

  “张道陵不是龙虎山的创教祖师吗?”

我好奇地问道。

  “你先听我说完。”

李长青摆了摆手。

  “东汉顺帝初年,祖师爷张道陵进入鹤呜山修道,创立五斗米道.即天师道。鹤鸣山与青城山同属古岷山山脉,张道陵最早从鹤鸣山来到青城山结茅传道,并羽化山中。

  后来公元143年,在写毕二十四道书两年后,张道陵到达青城山,在此结茅传道,创立了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为了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

  唐宋时期,青城道术在吸收外来的同时,与丹道、自然辟谷、易学、医学交融互汇形成独特完整体系,成为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

  隋唐统治者对道教的扶持,使这一时期的青城山实乃“神仙都会之府”

。隋唐时期道教兴盛,青城山宫观遍布,高道辈出。

  后来天宝之乱后,中原不宁,唐玄宗、僖宗先后入蜀避难。唐僖宗命青城山修灵宝道场周天大醮,设醮位24oo个。

  唐末五代,道门的一些著名人物也都出入蜀中,如彭晓、陈抟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谭峭等皆终老于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杜光庭长期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整理和撰写了大量道书。后人在白云溪畔建“杜光庭读书台”

,供人凭吊。

  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来青城山,天师道传统乃与上清道结合。上清道宣称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

,比旧天师道理想的“太清境”

更高。

  北宋三十代天师张继先曾来此朝拜,在常道观再兴天师道脉。

  南宋淳熙元年,6游来此,赋诗云:“山中犹有读书台,风扫清岚画障开。华月冰壶依旧在,青莲居士几时来。”

与杜光庭同时的青城山常道观道士张素卿,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清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改观。现在的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1982年,青城山作为四川青城山一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而后又被我老爹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