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不祥 (第1页)

作者:没救了刀了吧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众人只以为胤禛是想办份民报刊登一些民生杂事,也没有太在意,皇上的小爱好嘛,他们理解。

更何况还搬出了圣人大道,他们还能说什么?

胤禛仔细交代完要求后,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了翰林院,还让人给两位掌院学士一人送了五份报纸做样本。

现在话题该到开海上面了吧?要说这海禁,除了从前朝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外,还有每年出海的船只有千余艘,回来的却不过五六成的原因所在。

对于朝廷来说,这就相当于大量的财富和人口流失海外,于是在康熙五十六年,圣祖再次颁布禁海令,明文禁止出海。

可终究是堵不如疏,想走的人又怎么留得住?

“朕欲开海,一是为了时时探听海外诸国实情,二是为了丰盈国库,富足民间,海外已有许多洋商来我大清买卖交易,长此以往只出不进,白银流失必定十分严重,三来,若是生饥荒,从海外买粮也可应不时之需。”

其实早在听说出海一趟能赚五百万两白银甚至更多时,就已经有许多人蠢蠢欲动了,想着若是开海了,必定要叫自己家族在其中插上一脚。

朝廷虽说禁海,但其实偷偷出去的也不少,世上从不缺胆大的,早在私底下赚了个盆满钵满了,除了这部分人之外,还有一部分人也在担心有人来挤占他们的利益。

这不,当即就有站不住的出来辩驳。

“皇上,恕微臣直言,海运之利必夺漕运之利,朝廷或许可以自海运中获得巨利,然漕运事关百姓生计,又有漕工、漕兵等以此为生,若这些人的生计受到影响,恐会引起动乱。”

自禁海以来,漕运几乎成了运输货物的唯一渠道,垄断了河面上的南北沟通及交流,地位极其重要。

可实际上哪怕处于垄断,漕工与漕兵的生活依旧过得艰难,漕运的利益仍是归了世家大族,这些人平时躲在背后吸血,一旦本身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便拿百姓说事。

“是河是海莫非爱卿分不清楚?是内是外你也搞不明白?朕竟不知你这等蠢人也能站在朝堂之上议论国家大事,岂非贻笑大方?”

胤禛当然不会惯着他,当即就开喷了,喷得那大臣满面涨红,从此以往他还有什么脸面与同僚共事?

原先有几个蠢蠢欲动的也默默收回了自己的脚,垂着头不说话,还有那等心思活络的,已经在想要如何大赚一笔了。

漕运的利益就那么点,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当然是去海外寻找更大的市场啊!

开海之事不是一天就能决定下来的,还得来回扯皮许久,胤禛便先散了朝。

胤禔三人回京后一直住在万方安和,胤禔还好说,好歹家还在,解了圈禁再收拾一下就能住人了,胤礽和胤禟那是连个家都没有。

弘晳住在郑家庄,身上还有个郡王的爵位,不过胤礽这个老阿玛回去后他必是要被降成世子的,想来弘晳应该会激动到泪流满面吧。

胤禟更不必说,自他被圈禁后,府邸被抄,妻妾又全都遣散归家,主打的就是个妻离子散。

外边的太阳饱满得只要伸手就能掐出烤化的金子,大地缀满耀眼金箔,即使有树木的阻隔,依旧能感受到炽热。

顶着头上的大太阳,弘历一路疾走,身后跟着的张嬷嬷脚下生风,但她毕竟老迈,已经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

“主子,您慢点走,可别摔着。”

张嬷嬷在后头举着伞追他,另一只手里还提着一个漆红食盒。

弘历出了满头的汗,心中憋着一股郁气吐不出来,走到河岸边的一棵柳树前狠狠踹了一脚树干。

柳枝猛地一晃,后又归于平静。

张嬷嬷终于到了弘历身边,举着伞遮住他头顶的太阳,“主子,当心伤着腿脚。”

弘历眼底投出一片阴影,轻声呢喃,“我对她还不够孝顺吗?她明明一开始也是意动的,为什么现在又疏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