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四大文明古国21 (第2页)

作者:西羚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佛教也起源于古印度,后来传播到华夏、韩国和日本。大唐高僧玄奘去西天取经,去的就是印度,在那烂陀寺大开讲坛,讲佛法

这时候大唐人表示很有话说。

虽然大唐宣扬道教,实际上是儒释道三家治国。

贵族很多信佛,比如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

,很明显的佛教影响。

大唐诗人王维字“摩诘”

,他父亲也信佛,给王维取的名字很有含义。佛教里有位菩萨,名叫维摩诘,王维的名“维”

和他的字“摩诘”

加一块儿,就是菩萨的名字。

还有隋文帝杨坚的小名叫“那罗延”

,“那罗延”

是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在汉文化里翻译过来就是金刚力士。

从人文来说,古印度依然有许多文化流传了下来,比如瑜伽,曾经带有宗教性质的瑜伽运动如今在全球普及

在古代,古印度人在菩提树下,双腿交叠结成“莲花坐”

,沉思冥想,达成天人合一的状态;

在现代,不同肤色的女性在铺上各色瑜伽垫的室内,双腿交叠成“莲花坐”

,开始一天的健身运动,达到健身美容的效果。

古印

度修炼瑜伽是受到宗教影响,是在宗教的压力下,寻求的另一条彻底解脱的“道”

。而现代瑜伽传遍全世界,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有时效的亚洲式健身美体修炼术。

印度舞,是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舞蹈,并且有世界上最早的舞蹈专著《舞论》,成书于公元前200年,大约是我国秦朝时期。我们现在看印度电影,看到印度人说着说着就开始唱歌跳舞,也算是他们刻入基因的传统文化,从古印度时期就开始流传下来

印度戏剧,与华夏戏曲、希腊-西方戏剧一起,被称为是世界上三大最古老的戏曲无论是印度舞蹈还是戏剧,都有浮雕记录,这也给了古印度文化很强的史料证明。

"把我大唐的舞蹈也雕刻下来!"

李世民立刻精神了。他大唐人才济济,他还写过《秦王破阵曲》,自己对音律也颇懂。《秦王破阵曲》也叫做《七德舞》,是大唐著名的大型歌舞,也是大唐的军歌。雕刻,绘画,通通来一遍,给后世子孙看看祖宗的风采!

另一个位面,李隆基也精神了。

“把梨园百戏都雕刻下来!”

李隆基不但擅长音律,在梨园里召集乐师组建成独立的官署,成为了后来戏剧行业的雏形,李隆基也成为了华夏戏曲行业的祖师爷,直到如今还在享受着香火供奉。

现代的华夏戏曲行当被称为“梨园行”

,从事唱戏的被叫做“梨园子弟”

,几代人从事戏曲行业叫做“梨园世家”

因为李隆基喜好演丑角,加上他又被尊为祖师爷,旧时候丑角的地位是剧团里最高的,是可以坐道具箱子——道具箱里一般堆放着蟒袍、头面、凤冠等重要道具,既是身份象征也是剧团的经济基础,一般人根本不让碰。

从技术上来说,古印度的冶铁技术也相当的发达。传说中的大马士革钢的原产地并不是大马士革,而是印度,只是经常在大马士革交易才叫这个名字。在当时,印度的大马士革钢与华夏的丝绸,都是古罗马等地贵族最为追捧的奢侈品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国现代也有大马士革钢刀,这是山寨的还是从印度传来的?不,准确来说,这是我们老祖宗自己经过“努力”

得来的

天幕上,蒙古铁骑踏平了一座城市,威武的成吉思汗高高坐在马背上,俯视着被押送到自己面前的俘虏们。

贵族?不需要俘虏,浪费军粮,杀。”

一群贵族哭喊着被拖走,又一群紧张的工匠被拉了上来。"工匠?还是冶铁做刀的?留下,通通带走!"

连着家眷,一窝端,全给迁移回华夏。

“好主意啊!”

刘彻感觉自己又学到了一招,忍不住对大臣说道,"等张骞回来,要提醒他,下次出使西域不但要物种,还要人!要工匠!要厉害的工匠!"

工匠大多是家传技艺不传外人,除了直接一窝端,还真不好逼对方传授技术。而且就算对方传授,也不能保证没有多年的经验真能达到对方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