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安全了吗 (第1页)

作者:早上一张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第1o8章安全了吗?!

第1o9章安全了吗?!

总之各种纠结都是很头疼的事。杨继绳冲锋在前,挥了锋铁不怕得罪人的特点,为苏旭吸引了不少的火力,还是让这个小小的站队,快了不少。很容易确定,朱元璋二十八年正月,开始正式实施。

相反,苏辙引入了印花制度。无意冒犯。苏旭研究出一套完整的邮票行制度后,很容易实施。比如邮票多少钱,下面每封快递,一封信多少钱等等。

甚至对于下面很多人来说,邮票系统都是很受欢迎的。

因为送公文是免费的,虽然有公家的粮食和银子,但是邮政系统一直都是亏损的,问题是下面亏损,官员要赚钱,或者说赚钱,那他们的钱从哪里来?相当一部分来自下面人的劳动和食物。

在邮票系统中,每封信或报纸没有多少钱。至少是细水长流,而且还是新的。很多官员没有想过如何贪污。

至少在过去的几年里,这笔钱还能去给下面工作的人。至于未来,不好说。

唯一让苏旭担心的是,尝试新事物的人不多。相反,作为一个称职的官员,苏旭带来了很多客户。我觉得苏旭下面不自私。我只是觉得苏旭是想给自己撑场面。最先送来的期刊是《大医精诚》和《物的知识》。

大医生的真诚不用多说。

只是说说事情,了解一下。

这是苏旭多少次和吴等人商量后才定下的名字。

先,“从物知知”

这个词也是儒家的重点之一。理学与心理学的分野之一。是对这个词的不同解释。

吴想用气学。

但苏旭不愿意,又费了很大力气才让吴接受了这个名字。你在说什么?气学门户的意见太强了。气学要博大,就不要自限。它应该对公众开放。这四个字是世界上所有学者都知道的。

但所有学者都接受这四个字。

当然最重要的是,苏旭觉得这四个都很有体能。

清末的物理,刚介绍的时候一度被这四个字代替。苏旭以后会灌输自己的思想,没必要改名。

吴终于答应了。

并主持了《物的知识》第一期。

其实第一期也没什么好小说。无非是表明这本杂志的立场。吴写了一篇文章,论气。内涵就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气构成的。苏旭在吴的指导下,写了一篇论物质的见解。

事实上,苏旭写了一些关于科学实践的小说。这是吴修改的。提高你的思维。

在事物中见真,是从儒家哲学的范围来回答如何认识事物的问题。在现代哲学中,实践通向真知。

通过观察事物来认识,就是观察事物本身,得到真理。但是怎么得到呢?就是得到真相,然后做出实物再验证一遍。这是一个见物的问题,一下子就让苏旭的科学理论在儒家里面有了理论支撑。

不要小看一部小说。

苏旭以前的知识可以算是异端。而这部小说正式列出了苏绪在《齐学录》中的全部知识。这已经成为一项严肃的研究。

仅这一变化就为苏绪的科学理论向吴国士大夫传播打开了大门。

这是苏无论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的待遇。

这让苏旭非常感激吴这个学长。

不过,做完这一切后,吴就准备回家了。

以吴为例。这次来bJ,出乎意料。现在一切都搞定了,他在bJ已经不讨人厌了。

苏旭呆了好几次。我不能保留它。

我只能亲自送他出bJ。

一直到通州。

在运河里上船之前。吴和苏旭谈得很深。

吴对说,“周哥哥,今天就再见了。你和我师兄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有些话,虽然不好听。但我还是要说出来。”

苏旭躬身道:“兄弟,有什么话只管说。我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