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第1页)

作者:慕水之鱼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末世后的每一场灾难都像一个筛子,筛去那些不被命运青睐的人。

  从政策执行开始,整个城区陷入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市民在工作人员安排下有序进行隔离和体检,一边是警方军方四处灭火平乱,维护社会稳定。

  这场灾后战役里,最辛苦的当属基层和一线人员。如果说整个城市是一个庞大精密的机器,那他们就是机器里的螺丝钉、小零件。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工作,才让城市机器有序顺利的运行。

  切割计划在一波三折中有序进行。

  许多农场员工家属都在第一批隔离转移的人当中,因为在规定的优先隔离条件中,有一条是,在北山区有接收投靠关系的可以优先隔离。

  这个接收不仅仅是要有住的地方,还得有粮食,优先隔离迁移的人是不可以领救济粮的。

  通俗点就是自费的可以优先,要是吃喝住都是公费,那就排队,统一安排,等到了北山区也统一安排住宿。

  比如有老家在北山区的,就可以优先隔离,直接回老家。当然如果是独生子问题不大,如果有兄弟姐妹,可能还得费点功夫,毕竟资源有限,接收了就等于多一家子消耗资源的。因为迁移引的家庭矛盾,可想而知。

  迁移政策颁布以后,农场内部系统邮件也布了通知。富集团在北山区也有房地产项目,还是和城区一样,可以将闲置房屋提供给员工家属,有需要的员工可以申请。

  一回生二回熟。

  别人都是接收家属,唐雪则是接收物资。

  唐雪接到唐爸电话,说他和唐妈过段时间也将接受隔离转移,他就把家里储藏室的东西全部打包,从官方物流送到农场。

  当然也付出了一批防疫物资作为运费。

  隔离迁移的人能随身携带的东西有限,想要把家里的囤货也带走,只能走官方物流通道,因为物资也需要经过消毒检验才能运到北山区。

  既然走物流,当然需要按比例付一些运费。

  除了家里有囤货的需要运输,那些囤货多的老板同样需要运输,运输的东西越多,需要交纳的费用就越高。

  当初江誉囤货的时候把货都放在了农场,要是放在城区,现在想运出来也得被薅一波。

  唐雪下班回来,就看见房间一角,堆成小山的纸箱和包装袋,得亏当初给她安排的是农场酒店最好最大的一类房型,要不然现在物资都装不下。

  唐雪将物资全部整理了下,将油,米,面,调味料以及一些干货全部挑出来。自从唐雪调至北山区以后,唐爸唐妈就很少在家开火,基本都是在单位吃,因此家里剩下的食物以及调料还有不少。

  寄来的物资中并没有冷冻食品,唐雪临走之前清理过冰箱,冰箱里的冷冻食材基本都被她做成熟食放在空间里。

  粮油调味料和干货直接送到酒店厨房,反正在农场都是吃大锅饭。她又拿了两罐奶粉出来给嫂子田恬,让她冲给三个孩子喝。

  田恬拿着奶粉看了看,4段奶粉,适合3-6岁儿童。

  “你怎么还囤这个?”

  唐雪顿了顿,总不能说是捡的,只能说:“那时候去市抢购,压根没看,直接有什么就往购物车里扫,我看了保质期,是两年,还没过期,放心喝吧。”

  东西都用箱子袋子装着,也看不出来里面有什么,因此不管她拿出什么,只要分量不是太过分也没人会怀疑。

  所以她就在粮油里面悄悄加了点儿。

  ---

  今天又轮到耿平去农场打水,他背着一捆干柴,手上拎着水壶,嘴里哼着军歌往农场走。和他一起去农场的战友见他脚步轻快,脸上笑容满面,不由地问:“心情这么好?”

  “那是,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出来放风,能不高兴嘛。”

  到了农场大门,按下门铃后,立马就有人给开门。

  两人先把柴火送到专门堆放柴火的地方,然后再提着空水壶去厨房,通常李婶会直接换给他们一个装满水的水壶。

  “哎呀,你们来了,来来来,喝杯冰镇酸梅汤。”

  李婶给耿平两人每人倒了一大杯。

  “待会儿,你们走的时候带一壶走,这是今天刚刚用酸梅粉冲泡的。”

  酸梅粉也是唐雪拿出来的,让厨房每天冲泡一大锅给大家喝。天气热流汗就多,干完活来一杯冰镇酸梅汤,快乐似神仙。

  耿平端起杯子,将冰凉的酸酸甜甜的酸梅汤一饮而下,顿时感觉全身舒爽,浑身上下的燥热一扫而空。

  爽!

  李婶知道他们不能在这里久待,于是动作麻利的给他们换了热水壶和凉白开水壶,又提了一壶冰镇酸梅汤给他俩。

  “带回去给其他人喝,哦,对了,你们晚餐不要吃你们自己那个,那个什么来着?”

  “营养棒。”

  “哦,对,营养棒,那个不要吃,今晚农场包饺子,我们老板上班之前交代了,到时候也给你们送,有韭菜鸡蛋馅和三鲜馅,三鲜馅是木耳,香菇,虾皮和火腿丁,你们喜欢吃哪一种,我多做一点儿。”

  耿平和战友惊讶地面面相觑。

  “啊?说呀,喜欢那种馅?”

李婶催促道。

  “都,都可以。”

耿平咽了咽口水,结结巴巴地回答。

  “那就两种馅各一半儿,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