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国9 (第2页)

作者:西羚墨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从兵种上来说,秦朝时期,作战主体主要是车兵、步兵、骑兵、水兵,从一开始的单一作战演化为协同作战

汉朝同样很重视水军,建立了一支拥有4000余艘战船、20多万水兵的楼船军

公元前109年,汉将杨仆甚至带领水军5万人渡海作战,开创了我国古代海军大规模渡海作战的先例

“战船,楼船,海军。”

朱元璋记住了这几个重要词汇,依然看着天幕,冷声呼唤最善战的朱棣:“老四,记住了,咱大明的水军也不能比暴秦差。”

朱元璋当初征战四方时,不仅吃过火器的亏,还吃过水军的亏,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时差点丧命。

包括执行海禁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明军不善水战,出海作战时屡屡吃亏,每次都让张、方余部海上逃跑。

现在朱元璋知道海外大国野心勃勃,已经有心思放弃海禁,那自然是得大力发展水上战斗力。

朱棣有点懵,他也是马背将军,擅长陆地上作战,怎么点名让他发展水军了?

但是朱元璋对儿子们的信任向来是高于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既然开口了,由不得他不应,只好硬着头皮先答应下来。

许多人以为秦汉时期没有军医,也是误解

秦汉时期有了军队中的医官,懂得用膏药、汤药、丸药、散药、醴、滴、栓、丹药等来治疗士兵的各种疾病

“昔日先帝时期,晁错曾建议招募人民移至边塞时特意要求设置医药救治疾病,让许多迁移人口不至于水土不服生病。”

刘彻再次想起景帝时期的晁错。

“晁错真乃大才也!”

主父偃眼神微微闪烁:陛下这是不是暗示,他也想削藩了?

《史记·仓公列传》记载,仓公淳于意在军队中“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

,首创“寸口”

切脉诊断法一直沿用至今

东汉时期,交趾之战中,军中医官让全军将士饮用“薏苡”

以预防疫病,起到了作用

汉恒帝时期,皇甫规在羌族作战,因军中疫病流行,皇甫规把病人集中安置在指定的空房中,并且亲自巡视给与汤药,这也是我国“时疫野战医院”

最早的记录

听到天幕屡次提起汉朝的医官,刘彻也意识到了后世似乎很看重医官。

目前大汉虽然有,但军中医官并未普及,卫青上前恭敬道:“陛下,天幕看重军中医官想必大有裨益,不如我大汉也在军中多置医官?”

不光卫青,此时武将都有此意,特别是经历过军中瘟疫疾病流行的,齐齐附和。

刘彻抬手将声音压下:“先看天幕,此事稍后再议。”

见汲黯又要上谏,刘彻头疼地连忙补充:“先记下此事,需从长计议。”

汲黯这才闭上嘴。

秦朝的邮驿传递制度能保证军事命令和情报的传达。秦统一全国后,车同轨书同文也让信息更好地传递,每隔30里设置一驿站,每个驿站都有传车和驿骑。每隔10里设一亭,而处在交通线上的亭同时具备通信功能,被称为“邮亭”

汉代时有了烽燧系统,与邮驿军事系统相辅相成,当天阴雨烽火不能燃起时,军方会立刻派出飞骑或直接跑步去兄弟堡垒传递情报

秦汉时期的烽火通信与邮驿系统一直到清朝时期,依然还在使用

天幕上再次放出图片资料。

华夏西周时就有烽火台作为军事预警,大秦自然也有。

起初听到天幕说汉朝的烽燧系统大秦将士还不以为然,直到看到详细的资料,知道大汉竟然对烽火的品种、品数及其施放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比如单是居延边塞的烽火信号分为烽、表、烟、苣火和积薪五类,还有燧卒的人数等。各项细化分类,果然看起来更正规更能传递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