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页 (第2页)

作者:银河灿烂返回目录加入书签

  “可以看一下相关执照吗?”

  “在这,有些文件是英文的。”

  陈兰君将文件递过去。那位蔡行长看模样是不太懂英文的,至少不很流利。陈兰君原以为她只会例行公事的检查一遍,但出人意料的是,她竟然看得很仔细。

  “抱歉,你不建议我去拿本英文字典来吧?我的英文水平不太好。”

蔡舒云说。

  “随意。”

  蔡舒云就真的拿了一本英文字典出来,一边查一边看合同。

  陈兰君心中庆幸,幸亏她是真的花了钱买了一家公司,这些文书也全部是官方的,未有掺假,否则蔡行长这种火眼金睛一般的审查,多半是逃不过的。

  一张一张文书仔细看过,蔡舒云放下字典,笑着说:“没什么问题。那么,陈总想贷款多少呢?”

  陈兰君把身子微微向前倾:“三万港币。”

  这个数字,是她曾经听过一位银行业前辈说的,属于早期银行行长能拍板决定的外汇贷款额度之内。

  “早期的特区贷款政策其实是很宽松的,”

那位前辈提起过,“因为很多人很多企业压根就没有这个意识,觉得去借钱的感觉很不好,后来才慢慢转变观念的。”

  陈兰君一直记得这事,她不是手头没钱嘛,那倘若能凭本事贷到款,就有钱了,钱可以生钱。在这样一个飞展的年代,贷款的那一点利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她先撺掇姐姐一起开了一家可以作为抵押依据的、低投资的餐厅,再去买了一家空壳公司,拥有了正儿八经的公司身份之后,就可以去尝试贷款。

  一切都很顺利,只是她遇见的这一位行长,似乎有一点点较真。

  蔡舒云摸了摸下巴,问:“陈总是想办什么厂呢?”

  “方便面厂。”

  “方便面?”

  “一种食产品,”

陈兰君耐心解释,“倘若蔡行长光顾过梧桐餐厅,点过公仔面,应该就会更有印象一些?是一种淡黄色的干脆面,携带烹饪都很方便,用热水一冲即可食用。”

  这种起源于2o世纪6o年代的方便面,早在日本等国风靡,香江也很常见,但在内地,仍是稀罕物。

  在盘点梧桐餐厅销售量的时候,陈兰君就现,点公仔面的人很多,其中不乏白背心灰短裤的本地人,还有小孩子拿攒了许久的利是钱来买的。

  这也不奇怪,方便面确实很香,在这个缺油少粮,又没有什么调料的年代则更具有吸引力。再加上快展的时代,人们吃东西的时间也很短,希望快吃到既能饱腹、味道又不错的食物,方便面正具有这种特性,因此有广大的市场前景。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1t;)

  &1t;span>:| |